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5章 疑兵 (第1/2页)
,终宋 邓州北门大开,李泽怡领着一千骑已袭卷而出,试图冲散董文用布置在北面的防线。 城头上,刘金锁抬着望筒看去,见到了从南阳府官道过来的尘烟滚滚。 “史天泽来了?!” 随着这声惊呼,刘金锁身子一倾,更仔细地向北望了一会,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真是史天泽来了,郡王算得真准,说四月十八撤走,敌方援军果然是四月十八来了。” “闭嘴吧。” 杨奔已放下望筒,追着李瑕匆匆下了城头。 “动作快!准备出城……” 这些事,杨奔比刘金锁就清楚得多。 哪有算得那么准的?知道史天泽今日杀到,这边还选今日撤走,未免也太赶了。 事实就是,他们推算史天泽无论如何也要在四月二十日之后能赶到。 算的是史权的死讯传到、史天泽回师的时间……没算准。 “报!襄阳守军也到了!南城城楼上望到吕文焕大旗已在三里外……” 李瑕才翻身上马,听得汇报,又勒着缰绳向城南而去。 杨奔策马跟上,问道:“郡王,吕文焕既来了,我们还撤?” “撤。” 说了今日撤,吕文焕若不来,李瑕也不打算再等;但既然来了,李瑕还是决定将邓州给到吕文焕手上。 他登上南面城楼,执着望筒望了一会,确定了南面是襄阳宋军,当即下令。 “刘金锁,你带步卒守城;杨奔,你领兵接应吕文焕入城;胡勒根,随我破敌……” ~~ 史天泽策马缓缓而行,听着身边的将领汇报着军情。 “董文忠领了五千余人增防南阳府城,并向西北方向设伏,以防李瑕再从武关道遁走;唆都将军本已发兵前往济南,得到战报,已立即回防……” 待这将领说到最后,史天泽道:“算上我的大军,有三万人了?” “是,整个南阳,因李瑕而牵动的兵力有三万人,但邓州这里一共只有一万五千余人。其余皆在守南阳府各州县城,并扼住交通要道。” “吕文焕带了多少人?” “探马回报,该是一两万之数,有数千正围攻新野,又数千人保证辎重与河道,已有七千兵力抵达邓州城外。” “……” 只听这个,便知吕文焕打起仗来比李瑕稳重太多了。 辎重、后勤先安排妥当,再确保了退路,沿途有危胁的城池都要拔掉……稳。 李瑕不同,打起仗来,该用“拼”字来形容。 每次都是从死局中拼出了一个破局之法……也拼死了自己的侄子,又一个侄子。 想到这里,史天泽眼睛有些发酸。 他大哥史天倪年仅三十九岁便惨死于武仙之手,当时史天倪的五个儿子有三个尚年幼,带在身边,俱死于难,只留下史楫、史权。 再加上二哥史天安之子史枢,这三个侄子,各个都是文武双全。 比他史天泽八个亲生儿子出色。 史枢、史权,俱死于李瑕之手…… 史天泽努力掩住了眼中的哀恸,保持着大帅的威仪,心思又转回了战事之上。 依探马回报,邓州城内外,大蒙古国有兵力一万五千余,宋军兵力一万三千左右,这是一场大战,双方主力又是今日方才抵达,各自扎营,试探为主。 这是应有之理。 否则双方士卒俱疲惫,战不了多久天色一暗,还是得各自撤兵,徒增伤亡而已…… “报!报!” 鸣镝声大作。 “大帅!宋军骑兵杀过来了……” 前方已是尘烟滚滚,李瑕的两千余骑兵竟是已向这边杀将过来。 史天泽没想到李瑕有这么狂。 哪怕他远道而来还在行军,立足未稳,阵势未列,但也是万余人,兵力五倍于李瑕。 且董文用随时可以支援他,反观吕文焕,此时还需李瑕派兵接应。 李瑕怎么敢的? 嚣张得不合常理…… 史天泽终究是当世名帅,虽诧异不解,却不慌乱,已迅速下令应对。 “中军停止行进,原地列阵!两翼拉开,包围他们……” ~~ 行军至邓州,一切都与吕文焕预料中不同。 李瑕派人请援,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功劳给你,来拖一拖河南蒙军”。 那正常而言,吕文焕领兵抵达,李瑕派兵出城接应,双方暂时杀退城外敌兵,入城,交接,李瑕领兵从西走或从南走…… 但不是,今日行军到邓州城外,敌兵多得让吕文焕感到头皮发麻。 狼烟、尘土、鸣镝、号角、厮杀。邓州四面八方都是蒙军,尤其探马回报称北面似是史天泽的大军。 这不是闹着玩的。 他吕小六名气是大,又是吕文德的弟弟,但今年才不到四十岁,资历还浅,自问是不足与史天泽对阵的。 比如,当年蒙古宗王塔察儿来攻樊城,吕文焕就是再瞧不上对方的领兵能力,也只能请贾似道来支援。 因为双方地位不同,塔察儿遇到各种事都能作主,吕文焕不能,打起仗来会吃大亏。 同理,史天泽是蒙古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能调动的兵力,远多于他吕文焕,决定战略也远比他及时。 要是早知道史天泽会来,吕文焕绝不来。 兵者,国之大事,不是拿来冒险的。 襄阳是天下门户,领兵轻离,万一…… 然而,探马回报李瑕已领着两千骑兵,向史天泽的大军杀过去了。 狂妄至极,像是疯了。 战不是这么打的啊,两路大军相逢,该先望势…… 吕文焕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也许这便是反贼与忠臣良将的区别?反贼行事就是无所顾忌。 ~~ 邓州南面,城门大开,一队骑兵已杀了出来,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