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7章 烈卒 (第1/2页)
终宋正文卷第737章烈卒战船沿白河而上,拐入湍河,最后停泊在邓州城北面的护城河边。 站在船头cao船的民兵队正名字很普通,就叫张顺。 他还很年轻,十八九岁模样,个子生得矮,因此有个“矮张”的绰号。 他是均州人,年幼时家人遭蒙虏屠了,仅他与小他两岁的弟弟张贵侥幸逃生。因此兄弟俩一直便想投军抗蒙,但身材不高,仅作了民兵。 此时将一船粮食运来,张顺抬头看去,只见邓州并未闭门,士卒们都在加固城防,挖渠开沟,好一派热闹情景。 收复失地总叫人欣喜,这艘船上的民兵们迅速搬了粮草运进城。 “矮张,还是你去告诉常将军,请位先生来清点,再问问我们在哪扎营。” “好!” 张顺为人豪爽,跃下粮车,一抬手,招呼了他弟弟张贵便朝着常将军的将旗所在处而走。 这支兵马全都是今日刚接手邓州城防,对城内并不熟悉,到处都是忙忙乱乱的。 张顺先得常将军的护卫抬手一指,走进其驻扎的院,却没见到将军,反而是隔着墙听到那边传来的争吵。 他没那许多规矩,也不知避着些,反而向张贵作了个噤声的动作,凑过去听起来。 “李逆与蒙虏,皆大宋心腹之患,合该借机除之。” “方先生若无将军信令,与我谈这些无用,我只奉令行事。” “常将军不智呐!难道你只知吕将军之命,而不知太尉心意?” ~~ 隔着墙,方回踱了两步,脸上已是忧国忧民之色。 他极富文才,当年以《梅花百咏》献媚贾似道,却未如愿得到高官,反而是去见了李瑕一趟,因言语傲慢,差点便死在其剑下。 后来,却是与吕文德痛骂李瑕,终得吕文德青眼有加。 而吕家诸将当中,吕文焕最有文才,守襄阳又最能立功,方回便请吕文德遣他到吕文焕幕下。 而此时口口声声说的“太尉”自是指吕文德。 早年间便有人这么称吕文德,那时还是僭称,如今却是实打实的了。 今夜,方回是打定主意要为吕文德立功了。 “太尉有多恨李逆,常将军该知晓的,被李逆当廷冤杀的范将军正是太尉的女婿啊……想太尉一生拼死报国,临老却要看着外孙儿小小年纪便遭丧父之痛?” “可吕将军既言当前该以国事为重,而李瑕才收复邓州交于将军,我如何敢私自派人联络蒙虏?岂不为通敌大罪?” “谬矣,何谓通敌?卖国为通敌,今我乃驱虎吞狼之计……今次若放李逆遁去,则史天泽必攻我军。相反,诱史天泽攻李逆,我军方有立大功之机。再者说,吕将军虽无吩咐,早前朝廷却有密令,暗令襄樊防备李逆叛乱,除李逆,正是奉朝廷之令行事。” 方回说到此处,压低了些声音,又道:“常将军,我知你偶有与蒙军中将领贩运盐铁,此事不难做到。待除李逆、驱蒙虏、复南阳,我替你向太尉与平章公报功……” 终于,听得了一声“好吧”,方回抚须而笑。 他非常确定,这次是一桩大功。 因为哪怕反对此事的吕文焕,态度也不是那么坚决。至于吕文德,那更是常说无论如何一定要找机会弄死李瑕。 很快,他们安排了两名兵士趁着天还没亮往北面去联络。 其实也就是这么简单一件事。 方回含着笑意,转身便往外走去。 邓州城不大,七千余人入驻城中又还在布置防务,显得很繁忙。 方回转过头看了一眼,见一个民兵从巷子里出来。 他没在意。 “方先生。” 直到对方唤了一声,方回才着眼打量着那民兵。 个子矮小,没有甲胄,只穿了一身破旧的军衣,裤腿卷起,脚下是双靴……不是靴子,是干了的灰泥。 灰泥沾在那民兵破烂的草鞋上,一直裹到其小腿处,夜里看,还以为是双靴子。 方回摇了摇头,为自己看花了眼而稍稍自嘲。 他这才问道:“何事?” 隐隐约约地,他从迎面走来的民兵眼中看到了委屈和愤怒。 想必又是谁吞了他们的兵饷。 军中积弊让人愤怒。 方回亦与他们感同身受,准备就此赋诗一首…… 忽然,那民兵大步抢上,拔出了腰间单刀。 “噗!” “啊!” 方回还未反应过来,背上先挨了一刀。 他惊惧之下倒地大呼,只见后面又有一民兵提着刀过来。 “你们……你们要造反不成……别杀我……别……” “啊!” 这次却是那两个民兵大吼一声,脸上满是怒意…… ~~ “你说什么?我过去看看。” 吕文焕翻身而起,一边披着衣服,一边大步向外走去。 到了堂上,只见两个汉子正被五花大绑摁在那,手上满是血。 吕文焕无奈地揉了揉脸,显得有些心烦。 好一会,他才开口道:“说,如何回事?!” “……” “为此你们就敢朝方先生身上挥刀?!”吕文焕听罢,叱喝道:“连我尚且敬重方先生大才,你们竟如此放肆!造反不成?!” 他不愿斩杀士卒,但眼前这张顺、张贵犯如此大罪,不斩不行了。 不斩,无以正军律。 张顺却是面不改色,应道:“将军要杀要剐,我绝不吭声,但说我们造反却是不行!那方回通敌卖国,该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