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85章 敢战(为盟主守妹拴财加更) (第1/2页)
,终宋 亳州。 几个仆从背着包袱、牵着马走在道路边。 张弘略回头看了一眼,见张弘范跟在自己身后,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愠怒。 但他终究是有涵养的世家子弟,过了一会,还是停下脚步,道:“九弟不必送了。” “再送六哥一程。”张弘范道,“有些事也要解释清楚才好。” 张弘略听得张弘范语气坦然,心头那丝火气又消了些。 他长长吐了口气,也不愿再与兄弟置气,竟是还勉强笑了笑,有些无奈道:“罢了,我毕竟是升官了,无甚好抱怨的。你不必怕我生气,往后自安心建功立业便是。” 之所以说升官,因张弘略如今已授官为朝列大夫、同行工部事,兼领宿卫亲军、仪鸾局。 文武官衔都有,皆还不小。 但与此同时,忽必烈同意了张柔致仕的请求,但没让张弘略袭职,而是特别拔擢张弘范任顺天路军民总管、行军万户都元帅,佩金虎符。 张家的世侯之权还在,只是转到了其中一个子弟身上。 这件事如何应对,张弘略并未收到张柔的传信,只见到张弘范亲自来亳州接手兵权。 他有两个选择,从或不从。 不从如何?学张五郎转投他处?父亲如何、家眷如何?这些先不提,诸路兵马已从山东转向关中,李瑕已危在旦夕。 朝廷已经把一切都算妥了,夺权的同时又留了一条出路、同时还大军压境把他改换门庭的退路堵死。 其实已只有一个选择。 初时,张弘略着实很生气,但思来想去,到燕京去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富贵日子……也只能如此了。 这不是容易下的决定,相当于半辈子的辛苦付出尽数白费了。若只打算当个富贵闲人,何必自幼刻苦读书习武? 但既然下了决定,他也能很快平息心绪。 “我怕六哥误会我。”张弘范道:“我知父亲属意六哥继承家业,但此番并非是我有意欲夺六哥之权。而是凑巧……” “我明白。”张弘略道:“我给李f的回信出了问题,当时年轻,想得不通透,以为劝李f忠义就显得我忠心了,呵,掩耳盗铃。” “并非如此,只等灭了李瑕,陛下还是能信六哥……” 张弘略再次抬手,打断了张弘范后面的话,道:“别说了。” “六哥。” “算了,嗦嗦,效小女儿姿态。” 语罢,张弘略袖子一拂,脱口而出又拟了一句。 “功名归堕甑,便拂袖,不须惊。” 一句词出口,心境陡然豁达起来。 张弘略踱了两步,又吟道:“且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 功名既失,拂袖而去,以诗酒度这飘零一生而已。 他摇了摇头,洒然一笑,一时也懒得再仔细填后面的词句,拍了拍张弘范的肩,翻身上马。 “走了……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 马鞭一挥,张弘略领着几骑径直扬尘北去。 ~~ 张弘范望着兄长的背影远去,渐渐成了天际处的一小点,最后不见。 他摇了摇头, 将心头杂念抛去,已不再愧疚,而是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随口拟了拟,还将张六郎的几句残句补全成一首新词。 “天际暮烟冥,正百二河山。一时冠带,老却升平。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 “谁忆青春富贵?” 拟到最后,他这般自问了一句,之后,自己给了答案―― “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 策马回到亳州城,张弘范已不再去想这些杂乱的私人情绪,将心思都放到公务上来。 他命张弘正暂驻亳州城,之后点齐亳州兵力、征集钱粮,准备两日后往开封城集结。 这次是要灭李瑕,且是举十万大军,以举国之势雷霆一击。 这两年李瑕确实是上蹿下跳,惊扰了张家原本的生活。 大姐儿、张五郎皆因李瑕而叛逃,已破坏了陛下对张家的信任,但灭掉他就好,一切都会恢复原本该有的模样。 张弘范连许多小事都想到了。 大姐儿与李瑕的孩子,他会留下来,向陛下恳请留孤儿寡母一命,之后他亲自抚养;五郎的家眷也将尽力保全。 一路上想着如何把家族事业拨乱反正,终于行军至开封城郊…… ~~ 天上飘着雪花,地上满是泥泞。 诸路大军正在集结。 推着独轮车运输物资的民壮看起来很怕冷,单薄破旧的衣衫下身体微微颤抖,每前进一步,都把脚下的冰土踩得更烂。 好在有董文炳、许衡、徐世隆等能臣安排后勤,并未因这隆冬转运军资而出现死人的情形。 百姓民壮都感激不已,只觉中统建制之后日子比以往好了太多。 偶尔倒是听到士兵们的抱怨。 “鬼天气……” 冬日有冬日的不好,却也有好处,比如黄河水小,下游在冬日终于停止了泛滥。 大概就是在开封城郊这个位置,黄河再往下游的河道已经是一塌糊涂,宋、金、蒙三国在之前的战乱中都开掘过黄河,至今未曾治理,年年泛滥成灾。 以前是不管的,下游受灾的一带多属于李f的地盘,或属于宋境,不治理也可以。 如今李f之乱既平,又占据了琏、海二州,便有人不合时宜地提及了治理黄河一事…… “什么?” 张弘范才扎好营,听郭弘敬说了一句话,不由大为惊讶。 “请九郎一道上书,请陛下拨钱治理黄河如何?”郭弘敬又道,须臾补了一句,“哦,我知道,待灭了李瑕,战事既定,可放手治理河南。” 张弘范还是愣了愣,再次打量了郭弘敬一眼,暗忖选来选去,莫非是给二姐儿选了个书呆子? 以往打交道时没发现他是这般呆气。 “九郎?仲畴兄?” 张弘范回过神来,沉吟道:“只怕……不行。” “是提此事的时机不对?” “那倒不是,治理黄河,耗费太大了,敬臣莫再提了,可好?” 郭弘敬苦笑,道:“我知我说这些是给九郎添乱,然陛下既命我提举河南路河渠,在其位,谋其政,黄河不治,如何称水利?” 张弘范踱了两步,道:“在其位,谋其政……提举河南路河渠要做的是增加粮食,你须明白朝廷需要你做的是什么。” 郭弘敬正要开口,张弘范抬手止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