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一章 扩展市场 (第2/2页)
贺林做梦都没有想到,东西多了也成了罪过。以前都是因为东西太少,没有吃,没有穿,所以人们会遭罪,会流离失所。 可是现在呢?东西多了,卖不出去,居然也要遭罪,棉花不当吃也不当喝,在自己的手里只能烂掉,自己家里做那几床被子才能用多点儿啊! 愁啊,都快愁死了,怎么办呢??老婆也整天抹泪,三个孩子已经好长时间没吃到rou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乡里的医生说,孩子的饮食要均衡,荤素搭配,才能保持充足的营养。 可是现在那里搭配的起?好几万斤的棉花没人要,好几间屋子都塞的满满当当的,小孩儿们都在里面打洞玩儿了,去年冬天,那几个屁孩子都不愿意在屋里睡觉,直接睡在了棉花垛里面。 “贺林兄弟在吗?” “贺林兄弟在吗?” 贺林正在屋里发愁,门外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是老赵,认识,非常的认识。这家伙就是个棉花商,以前经常打交道。 “老赵,你怎么来了,难不成你要收的棉花?”贺林苦笑着问道。 “哈哈,还真让你贺老弟猜对了,我就是过来收棉花的。你出去看看,我带来了二十辆四轮大车呢,就在村口。” 老赵挺着胸脯,一脸得意的说道。 “不是,老赵,你这是闹哪出啊?你不是不收棉花了吗不是说棉花卖不出去吗?”贺林纳非常纳闷,难不成这老赵要当慈善家? “贺老弟啊,哥哥也不瞒你,朝廷组织了船队,收购全国多余的棉花,要运往大海对面的美洲,就是神祖爷还有太上皇在的地方。定价十五文一斤,童叟无欺。” 老赵高兴的拍着贺林的肩膀。 贺林简直都不敢相信,居然有这么好的事情? “这下,一家人总算是有救了!”贺林激动的一下子眼泪都出来了。 “赶紧去村口领二百条麻袋,装棉花,去晚了,麻袋可能就不够分了啊”老赵见贺林还在发楞,于是催促道。 “哎,好,好,这就去,这就去!” 贺林当即就奔出了院子,朝着村口跑去。 村口的大车周围,已经有不少人正在排队了,等着领麻袋装装棉花。贺林见状,也赶紧跟着队伍排在了后面。 ...... 紫禁城里,朱慈照也正在满面流泪的感谢自己的父亲,太上皇崇祯,还有神祖爷李浩。 李浩听到过去的船队报告,说大明的棉花已经卖不动,纺织、印染、成衣等整个链条上的产业都出现了严重的滞销的时候,就知道,大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了。 不过幸好这还没有蔓延到最基本的粮食领域,若是粮食再出了问题,大明就再次面临灭国之患了。 幸好神祖爷派吕松赶回了大明传信,要朝廷收购多余的棉花、布匹等运往大洋洲还有美洲,现在,那里最缺的就是棉花等经济产品。 把大明的市场拓展开,在大明已经卖不动的产品,可以向草原扩展,向欧洲扩展,向美洲和大洋洲等地,扩展,一句话,哪里有人,你就可以向那里拓展。 “神祖爷慧眼如炬啊,他一眼就看到这件事情的本质,大明的人有了钱,就会把钱埋到地下,人们又都节省惯了,市场非常容易饱和。 棉花等原材料就运往美洲吧,神祖爷和太上皇那里正继续这些东西。至于布匹和成衣,这些就运到草原上,卖给游牧民族,或者在远一点,也可以运到沙俄。把沙俄变成我们的商品倾销地。” 皇帝朱慈照靠在椅子上,用手揉揉太阳xue,说道。 朝廷组织了数百艘船组成船队,以十五文的价格收购棉花,然后将这些棉花运往美洲,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大明。 无数的棉农喜极而泣,感觉终于活过来了。诅咒发誓,以后打死也不再种这么多的棉花了。种棉花的风险太大了,一旦滞销,一家子的生存都成了问题。这次要不是朝廷帮忙,自己一家子估计就得卖儿卖女了。 种些粮食,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一大家子的吃喝是不用发愁的,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才是我们小老百姓的愿望。 李浩打死都没有想到,自己出手解了大明的危机,却让大明的百姓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经历这场危机以后,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都形成了一个共识,经济作物危险性太高,远不如种粮食来的稳妥。 于是在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大明的棉花,一直都处于紧缺的状态,而且不管官服怎么给优惠政策,农民就是不愿意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