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腾飞_第二百五十六章 指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六章 指引 (第1/2页)

    在登州过了一晚,早上李浩一行人就来到登州府城的老城东门,在孙知府死战殉国的地方进行祭拜。

    一座非常高达的大理石墓碑上,刻着“大明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登州知府孙公效章墓”

    墓碑的前面摆放着不少的供品,墓碑的后面,坟丘已经用砖石围砌起来,上面一根荒草都没有,显然这有人已经打扫过了。

    崇祯连夜写了一篇祭文,在墓前宣读,然后昭告上天。

    祭拜活动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才结束,吃过午饭以后,众人才在皇帝朱慈照的陪同之下,乘坐飞艇飞往京城。

    京城的上空,出现成群的飞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所以李浩等人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京城的轰动。

    看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京城,崇祯老泪纵横,脚下的京师,既熟悉,有陌生。

    熟悉是因为皇宫的格局没有变化,京城的主要街道也没有变化;可陌生的是京城这些年出现了太多的新建筑,高大、宽敞、样式也极为新奇。街上还有很多的见都没有见过的东西。

    到家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崇祯和周皇后还有皇帝朱慈照回了皇宫,李浩也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阔别已久的神祖府。

    李浩还是来晚了一步,李姐已经在三个月前就去世了,她的儿子郑立正在为她守孝。

    春兰已经得知李定国的遭遇,所以也就带着两个孩子留在了神祖府,没有再回沙俄。

    伶牙利嘴的春草家中事物繁忙,已经离开了府里,回家搭理事情去了。

    往日熙熙攘攘的神祖府里,现在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显得都空荡荡的,让李浩心里升起一股悲凉的情绪。

    “李姐临走之时,可有什么交代?”李浩问郑立道。

    “母亲大人临走之时,一再嘱咐,神祖爷事物繁忙,整日里奔波万里,辛苦异常,所以自己的事情就不要打搅神祖爷。

    母亲大人说,在神祖府这三十年的时间,是母亲大人过的最为快乐的一段日子。

    母亲大人说她是幸运的,很早就进了神祖府里,从一个低贱的流民,成为了神祖府里的大管家,在神祖府里过了大半辈子,母亲大人感觉这辈子已经很知足了!”

    郑立悲伤的说着母亲的遗嘱。

    “嗨,没能见到李姐最后一面,我对不起她啊!”李浩非常的自责。

    “神祖爷不必介怀,母亲大人走的时候非常的安详,没有留下什么遗憾。”郑立劝慰道。

    “李姐葬在哪里?明天我去拜一拜。”李浩问道。

    “当今陛下特旨,将母亲安葬在了京西皇陵的旁边,永远与皇陵为伴。”

    “嗯,这皇帝还算不错,没有忘了当年李姐对他的好。”李浩对于皇帝的安排非常满意。皇帝真要是把李姐葬到了某个偏僻的地方,李浩说不定真的敢打进皇宫,把皇帝揪出来问话。

    晚上的时候,商会大佬苏丁山过来探望李浩。现在的大明商人,能有现在地位,还能挤身于朝堂,全赖神祖爷当年扶持之功,作为大明总商会的会长,苏丁山对神祖爷李浩充满了感激。

    “商会现在怎么运行,现在不需要向我回报,这个该跟皇帝回报。”李浩见苏定山要跟他汇报商会的情况,于是立刻就阻止了。

    “神祖爷,前些年的棉花危机,幸亏神祖爷提前预知,又给出对策,大明才能从容化解。臣担心的是,今后会不会还出现别的危机,尤其是粮食。”苏丁山有些担忧的问道。

    “粮食危机是有可能的,所以,朝廷要加大粮食的储备,以应对全国性的灾害,水灾、旱灾、蝗灾、瘟疫等等的各类灾害,这类灾害一旦发生,农户往往颗粒无收,他们的生活肯定会陷于穷困。所以官府要对这些人进行重点的帮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李浩讲解了一下前世的救助政策,这个也可以拿到大明来用。

    “以前这些事情不是户部在管理吗?”李浩忽然想起了什么,问苏丁山道。

    “回神祖爷,目前大明的格局有些变化,像屯粮、救灾这类的事物,已经从户部转移出来了,因为户部的粮库里面,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贪腐存在,有的甚至库里一粒粮食都没有。陛下龙颜大怒,将粮食储备的职责从户部剥离了出来。”

    苏丁山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们如何杜绝贪腐呢?怎么确保你们不会跟户部一样?”李浩疑惑的问道。

    “我们商会管理的粮库,将一些商业上的手段用于粮库的管理,从制度上解决了一些贪腐的可能。但是目前也不能完全的消除贪腐,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总会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