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5、选校(求月票) (第1/2页)
【粗稿未改】 【可能大改】 【双更合一】 【日常章、不喜可跳!】 试镜结束。 时间一晃眼就来到了六月二十四号,应该是即将二十五号的凌晨。 一个夏郁一家子都要提神醒脑的日子——夏轶那小兔崽子高考成绩查询的日子。 这小子未来一年是继续打职业,还是放弃职业回到校园继续埋头苦读,就都看这一次了。 夏郁一家子分隔华夏三地,但都开上了视频通话。 与此同时,都在电脑跟前等待凌晨的到来。 “夏轶,你告诉你啊,帝都第一学府、魔都第一学府二者其一,要都没考上,就赶紧收拾你的行李,连滚带爬给我滚回学校——我已经让穗穗给你保留了复读机构名额,顺便给你预定了语文、英语两门课程的高考特级培训老师,每月学费小五万的,老娘这点积蓄都给你准备好了,明年要是再考不上,我就把你闷进骨灰坛,让你直接当我祖宗的!” 夏轶倚在电竞椅上,闭着眼,连眼都懒得翻,对他亲妈,就一句话: “郁蘅女士,求您盼我点好的。” 老夏同志一听就有点吹胡子瞪眼了,“怎么跟你妈说话的?” 因为在客厅,陶棠跟孟冬也都在,听到郁蘅女士这一番发言,以及夏轶父子俩的对话,真是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对视一眼,笑中满是无奈。 这一家四口分开了啥都好,黏在一块,就特容易打起来。 ‘三个冤家!’夏郁也是哭笑不得,眼看就要掐架,单独给夏轶发了个信息: “夏轶你怎么说话的,还有你什么态度?坐没坐样的,没个正行,不想挨揍,赶紧坐正了,还有内眼睛再闭起来,我就直接过来毒打你一顿的!” 老夏同志夫妻两个都是人民教师,在学校为人师表惯了。 哪里受得了夏轶这副模样,可不的又着急又上火的? 一听消息,夏轶睁开了眼,瞅了一眼,回了夏郁一个: “那敢情好,我继续,姐你赶紧来揍我,我皮痒了!” 看得夏郁冲着屏幕一顿瞪眼警告,那边夏轶才笑着收敛了。 又赶紧和稀泥,道:“我说郁蘅女士,夏轶这成绩还没出呢,您就别这么上赶着着急上火成吗,那小子现在还青春期呢,你跟他较什么劲!” “我回头帮你们揍他,现在先别说别的了,成绩准备出了。” 夏轶准考证什么的,夏郁跟她爹妈早就备了案, 这话一出,那边夫妇两个才顿时气焰一消,转头全神贯注开始登陆。 时间来到二十四号十一点五十九。 不只是一家四口都盯着屏幕,陶棠孟冬也都凑了过来。 “十二点了!”直到十二点整,所有人都不自觉屏住呼吸。 即便是夏郁,多少也有点紧张,输入准考证号的时候,还少输入了一位数—— “七百零三!” 夏郁她妈声音传来的时候,夏郁这边电脑才跳出夏轶成绩单—— 语文131、数学148、英语132、理综295、总分706。 “老夏啊,去年帝都第一学府在梁省录取分数线多少来着?” “嘶,我也忘了!” 前一刻,还非常严肃的环境,一下子被老夏夫妇这有点降智的对话整乐了。 夏轶没出声,但眼神暴露了他的激动、夏郁也还在惊讶,‘真就突然想不起来了’。 孟冬是感叹,她当年考多少来着?差一点五百?当年夏郁高考好像也六百八十七分——这件事在夏郁出道的哪一年,被网上疯传,夏郁也是靠着学霸人设,打响了进军娱乐圈的第一枪。 这一家子,真是不让人活了,长得好,一家子又都是学霸! 陶棠最淡定也最清醒,她笑道:“685分,去年帝都第一学府在梁省的录取分数线。” “嘶!”老夏夫妇又倒抽了一口冷气,视频里,夫妻两人对视一眼,眼睛狂眨,还有点不敢相信,郁蘅女士掐了一下老夏同志脸,还挺用力的,问他:“老夏你疼不?” 老夏同志失笑地瞪她一眼,“不疼,你让我掐一下看看?” “这么说,夏轶那臭小子,今年应该是能够稳上帝都第一学府了?!” 两夫妻直接就抱一块了,还吧唧亲了一口,完全忽视了视频通话里的另外四个人的存在。 直到夏郁“咳咳——”两人,两人者才回神,夏郁也没忘了调侃爹妈一句: “咳咳,你两真不拿我们当外人啊,这大晚上的,你俩要亲,一会儿关了视频再亲的!” 给郁蘅女士听得一顿耳朵发红,老夏同志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但都梗着脖子没关了视频,那不就不打自招说明,他俩不好意思了? 不过总的来说,今天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填志愿那边,老夏夫妇也是一锤定音,生怕夏轶头脑一热,瞎填,早就定了计算机专业。 有些路,干脆也给他摁死了,道:“志愿我们帮你填,你就专心打你的职业,等开学了,就去办理休学,等休学时间一结束,就赶紧回学校,给我把毕业证、学位证拿到了,后面只要不违法违纪,你爱干啥干啥,求着我俩、我俩都不带管的!” 在老夏夫妇两个看来,考上了只说明你考上了,再没拿到毕业证之前,就不算数! 天知道,这几年考上了大学的,有多少最后都被劝退了,连肄业证都没拿到! 当时老夏夫妇说这番话的时候,还特意看了一眼夏郁,带着深深怨念,要不是舍不得骂夏郁一句,就差指着夏郁脑袋给夏轶当示范了,“瞅着没、这就是反面典型!” 最后撂电话前,老夏夫妇一锤定音, “升学酒,到时候小办一场,你姐不大方便,可以不回来,但你一定得回来!” 夏郁当年放弃第一学府,考了电影学院后面又被退学这件事,就像是给老夏同志夫妇脑袋上悬一块石头,虽然身边的亲人、同事都很友好的不提。 但只要每次涉及学生考试、给学生打鸡血,让学生们好好读书,又不免想起这件事。 夏郁现在是也过得很好,但两人还是很传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