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八十六章 强硬的哲宗(四) (第1/2页)
洪德城之战,使西夏知道了大宋还是不好惹的。但是此后的平夏城之战更让西夏吃足了苦头。第一次平夏城之战,从元祐八年(1093年)到绍圣二年(1095年),宋廷重新调动陕西前沿的人事任命。新党强硬派吕惠卿当上鄜延路经略使,而孙路继承反对用兵的王安礼任河东路经略使一职。武将王文郁取替范纯粹成为熙河路经略使,而章楶则出任泾原路经略使。开封方面,朝廷罢免韩忠彦及其余旧党支持者,战时政府和战区指挥体系重新建立。 绍圣三年(1096年),吕惠卿在上任的五十日内,组织了十四次小规模的出击行动,激起党项人全力反扑。同年末的延安一役,双方动员大量军队。西夏集结五十万大军,意图击溃鄜延路所有军事力量。吕惠卿得到来自开封的增援,将部队改组为二十二个军。他保留一半部队在延州城内。当时延州改称延安府,其余部队则驻扎在延安府附近。党项人沿乌延口翻越横山,分成三个纵队,东路威胁青涧城,中路包围塞门寨、龙安寨和金明寨。西路方面,党项人组织迅速而大纵深的突击行动,一日之间,由边境顺宁寨通过安远寨,杀进距延安府五十里以外的地方。侦察到宋军的密集调动,西夏军筑起十一座堡寨对付十一路宋军。在延安府中,经略使吕惠卿亲自指挥一切调动事宜,协调各路军马。无法在短短数天的包围战中攻下延安府,考虑到会有被吕惠卿切断归路的潜在危险,又不能再往南面掠夺宋土,西夏军遂转移到金明寨,经过两天的包围,终于攻陷金明寨,消灭二千八百名宋军,只有五人幸存。西夏军随后撤退,吕惠卿派部队追截,但给龙安城附近的党项骑兵击退。是场战役以西夏的战术胜利而结束。然而,西夏动员五十万人,只杀死少于三千名宋军,战果无疑微不足道。 与此同时,熙河路经略司着手构筑女遮谷的防御工事,保护贯通通远军到兰州的唯一路线。早于绍圣二年(1095年),赵煦便下令在这个以前西夏驻军的地点建筑堡寨。正当西夏集中兵力攻击鄜延路时,熙河路经略司便趁机在这座山谷筑起堡寨,伸展至熙河边界的右翼。同时,一支泾原部队突袭没烟峡的西夏堡寨,夺取通往天都山的要途。 西夏军入侵鄜延路无功而退后,泾原路经略使章楶加快展开葫芦河攻略,兵临天都山。葫芦河是黄河支流,其河谷是传统丝路,由唐朝内陆城市通往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石门口位于宋朝边界四十里外,是天都山的大门,西夏称之为“唱歌作乐地”。在天都山的南牟会,有一座西夏宫殿,附近是西夏军点集之处,还有一片盐湖。 从绍圣四年(1097年)到元符元年(1098年),双方为了控制这块土地而艰苦角力。绍圣四年(1097年)初,泾原路经略使章楶准备好筑城材料,要求其余各路佯攻,分散西夏军注意力。吕惠卿于是命令一名将官发兵劫掠横山上的洪州。孙路则派遣部队短暂占领盐州。同时,熙河路经略使钟傅拓展兰州外围,在黄河北岸建筑金城关,威胁西夏的右厢兵。尽管宋军多番努力,西夏结果仍然动员了十二个监军司中的其中六个,分别为甘州、右厢、卓罗、韦州、中寨和天都山,全归名将妹勒都逋统率,对付宋军泾原路的作战单位。两军在近石门口的地方交战。战前章楶获得熙河、环庆和秦凤三路的支援。熙河将姚雄击溃一个西夏部队,斩首三千,俘虏三万余。 但是折可适在没烟峡追击西夏军队途中损失二千名熙河士兵。有别于永乐城之惨败,宋军在建筑石门城和好水河的二十二天工程中,能进一步控制附近有利地带。竣工后,这两座城名为平夏城和灵平寨,隐含消灭西夏王朝之意。第一次平夏城之战,宋夏双方各有胜负,都没有获得很大的战果。总得来说,在大宋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双方各有胜负实际上西夏也显败势。 第二次平夏城之战,平夏城的竣工标志着一连串宋军攻击的开始。由于西夏军的败退,陕西五路收复自元丰八年(1085年)后失去的堡寨,并在西夏境内构筑一系列防御工事。 河东路于绍圣三年(1096年)初取回葭芦寨,于元符元年(1098年)在该寨西北二十里筑起神泉寨。三交堡落成后,与上述两寨在那里形成一道三角防线。鄜延路也巩固无定河和大理河的防卫,占领横山东部的战略地带。 绍圣四年(1097年)初,吕惠卿加强乌延口的防卫,此乃沈括、种谔于元丰五年(1082年)进筑横山时选定的原址,也是两年前党项人入侵延安府的要途。当西夏主力在石门口与泾原部队交战时,吕惠卿把握战略时机,赶快筑成浮图寨。浮图寨和其余两座于大理河的堡寨竣工后,宋军便控制了无定河和大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