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二百二十章 少年赵构(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二十章 少年赵构(二) (第1/2页)

    当年的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按通常的情况是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做皇帝的。但是历史还是让赵构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大观二年(1108年)正月庚申日,赵构被封为广平郡王。也就是出生后第二年就成了郡王,帝王家主儿子就是这么牛。

    此后的日子,对韦氏来说是平淡的、乏味的,再也没有从前那种渴盼也没有以前那种隐隐的忧伤。风流多情的皇上根本就没把她当回事,因为后宫里有的是美女。乔贵妃、王贵妃等偶尔还有临幸的机会,不过韦氏自生了赵构后却没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再得到徽宗的临幸。但是作为龙子凤孙的赵构而言,童年时期的赵构一直享受着当时最优厚的奉养。所以到了五岁的时候,赵构已长成一个胖墩墩的小孩,身材也比同年龄的孩子要高一些。胖乎乎的小脸红扑扑的,胳膊、腿像小圆棍,极为可爱。

    到了七岁的时候,应该上学了,于是赵构就被送到宫里的资善堂听读。资善堂是皇宫里专门为皇子们设立的读书的地方。当然资善堂是培养皇子的地方,也就是要为统治者培养接班人,单学一些经书还不够,还有人专门传授一些骑射知识,也有专门的人传授礼乐之学,要培养皇子们全面发展将来才能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赵构从一开始就对读经书不很感兴趣,特别喜欢玩耍和打闹。少年赵构上学经常迟到,有时竟会迟到一个时辰。先生每次问他,他总有充足的理由,什么肚子疼、起床晚了等等借口后来发展到了逃学。先生再也不敢放任,向赵构的母亲韦氏通报了相关的消息,韦氏一听,又惊又气,每天都是太监、宫女早早侍候他吃饭,然后送他去学堂,怎么会逃学后来韦氏经过打听还是查明了赵构逃学的原因。原来不久前的一天,赵构正要去学堂忽然听到旁边一个院子里传来了阵阵喝彩声。小孩子是非常好奇的,于是他循着声音来到大门前,从门缝里一看,顿时就被吸引住了,忘了还要去学堂。原来里面有人正在比武,只见一个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飞快地奔跑着,在奔跑的时候,俯身马侧,拉弓射箭,眨眼间三支利箭飞出,个个直中远处的靶子,赢得满场的喝彩。小赵构看呆了也从此迷上了这些骑马射箭的事情。

    韦氏也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见儿子喜欢骑射之术,就为他请了一个武官专门教授这些技艺,因为这些也是一个合格的皇子需要掌握的本本领。从此以后,赵构上午到资善堂习文,下午到练武场去习武,反而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又一次说明了兴趣才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老师。

    为此,韦氏还让宫里面的太监专门为赵构吊了沙袋,把一个小小的靶场开辟出来。每天晚上,赵构回到宫中就去练习拉弓、举沙袋、打沙袋。他学得非常认真,而且学堂那边的先生也告诉韦氏,九王爷的功课进步也很快。母亲韦氏为儿子的进步感到十分的高兴。

    但是作为父亲的徽宗来说,基本上没尽到什么父亲的责任。说实在的,徽宗皇帝很少到宣和宫看望韦氏和赵构,况且他的儿子那么多,所以对赵构也没怎么关注。但后来发生的两件事,让他开始注意自己还有个九儿子赵构。

    那是宣和二年(1120)的春天,宋朝在每年的冬天都有全国大练兵的惯例。由乡里组织各村有武艺的人向本地青年传授武艺。到第二年春天把这些人集中到县里参加比赛,选拔前三名进行奖励,而且在下次征兵中这些人会被选中被征入伍,上前线与敌人决战,建功立业。各府每年也会组织一些比武活动。

    每年的春天,禁军都会组织一次大型的比武活动。选拔优秀的禁军充任皇帝的近卫当时叫作“班直”。阴历二月初六这日,禁军要举行大比武。徽宗是个爱热闹的人,经常在宫中唱戏、踢球。这一次心血来潮,感觉踢球、歌舞不够刺激,想去看看军人比武的场面。

    这一天,徽宗传下圣旨,各位皇子、各宫嫔妃均要随驾去看比武。皇子们高兴极了,学堂里死气沉沉的早待烦了,现在能走出那个苦海已是幸事,而且又能去看禁军比武,可以大开眼界,所以众人都十分高兴。赵构更是感到高兴,因为平时虽也学习骑射,但是多为纸上谈兵,没什么实践cao作,现在能到练武场亲自看看禁军的比试,肯定可以通过学习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骑射水平,怎么会不高兴呢由于是皇帝亲临所以比武的场面非常热烈,感染了场内外的许多人,就连看台上的皇上也来了兴趣,皇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场赛罢,皇太子赵桓坐不住了,他见几位兄弟也蠢蠢欲动,便起身施礼道:“父皇,难得今日父皇闲暇,各位皇子们也学了许久的骑射,孩儿想让兄弟们也到场里去试试,一来检阅一下他们的学习成绩,二来也为今天的比赛助助兴,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众皇子一听,十分高兴,也一起跪地附和道:“请父皇检阅孩儿们的成绩。”徽宗一见儿子们都想露一手,也不好拒绝,只得笑道:“皇儿们一定要小心,不要伤着人,比武就算了吧,只是拉拉弓,射射箭,让朕看看皇儿们学得如何。”

    圣旨一下,皇子们十分高兴、特别是三王子赵楷和九王子赵构。那赵楷已封为郓王。他自幼爱好骑射,早想在皇上面前露露脸、引起皇上和大家的注意。赵楷自幼喜爱书法、绘画,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在皇宫中帮微宗研墨。徽宗十分喜欢这个皇子,他的母亲王贵妃也很得皇上恩宠。这王贵妃的哥哥乃当朝权臣王黼,他与宦官童贯勾结在一起,而此时的童贯正红得发紫,统领几十万大军在西夏开边,是徽宗面前的红人。有这两位撑腰,郓王赵楷野心勃勃,对宫里很多人和许多事看不惯,包括对太子赵桓,他也不服气,自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在诸皇子中,徽宗最喜欢三子赵楷,徽宗一度想废祖制,立三子为太子,但朝中有些大臣上书反对,认为违背先制必然引起天下大乱。后来徽宗也自感不妥,还是立了长子赵桓为太子,封三子赵楷为郓王。众皇子起身下场,各宫的娘娘们一边叮嘱儿子要小心,不要碰伤了,一边帮儿子整理衣服,提心吊胆地看着儿子走上了场。场上的观众见诸皇子上场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