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百四十八章 女人的春天(一) (第2/2页)
审美倾向,转而走向更加文雅、清新、素净的方向。可以看出,宋朝女性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事业风生水起、外表也光鲜亮丽,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尽管受封建道德伦理的束缚,她们却依然走出了一条活色生香、蒸蒸日上的道路。 在传统思想中,古代女子受到礼法的束缚,日子过得小心翼翼,与现代女性比起来,可以说是索然无味。但宋代是特例,宋代经济繁荣,又涌现出了各种社会思潮,多元文化下的女性,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到了北宋中后期,大多数女子有着独立收入的经济来源,穿着、妆容上有着独到见解,对生活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追求。宋代女性的职业虽仍然受到“男外女内”模式的限制,但伴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宋代女性有了更多工作的机会,女子的职业规模是总体有所扩大的。 宋代时女匠人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一是瓷器界。宋代瓷器十分出名,手艺人中有不少女性。比如当时江西境内有一处与景德镇齐名的吉州窑,曾诞生了一名舒娇的女瓷塑艺人。 舒娇的父亲是一位高手,舒骄从小就跟随父亲学艺,但她的手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塑造的各种玩具造型生动、逼真。二是木雕界。宋代的木雕也堪称一绝,有些优秀的作品是出自女工匠之手。比如,在宋真宗时期,有一名严氏木雕工艺家,技艺了得,在一块上等檀香木上雕刻了五百罗汉像。由于严氏木雕作品精湛绝伦被选为了贡品进贡朝廷,宋真宗见后极为喜爱,还授予了严氏“技巧夫人”称号。宋代女子没有被“三从四德”所压制,反而表现出自信与自豪,积极地融入社会,即便是微小的机会,她们都极力抓住,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让自己的职业之路变得越来越宽广。 宋代女子穿着既得体,又让自我风韵百态,不再被封建礼教所束缚和压迫。宋代女子的着装偏爱露而不裸。褙子是宋代女子最典型的服装。在穿搭上,褙子通常被作为常服外穿用,褙子内即是抹胸类的内衣。从北宋留下的壁画中,可以发现宋代女子偏爱穿着对襟式样的褙子,两襟的缝隙间微微露出抹胸类的内衣。在发展过程中,还流行起直领对襟的式样,这种不用束带系扎,也不采用纽扣,可以给女性内衣更好的展示空间。这样的装束和现今的“内衣外穿”有点雷同感。 这样的穿搭虽不“露”,反而将女性遮掩的胸部突显出来,营造出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更加突显了胸部的性感和风韵。 宋代女子的抹胸也是“别有洞天”,一根原本飘逸的罗带,在女性的巧手下一扎,让女性胸型显得凹凸有致,肌肤娇嫩欲滴。宋代女性这样穿搭,诠释了另一种“开放”之美,与唐代女性裸露奔放有所不同。宋代女子在穿衣这件事上,自信地显露出肌肤姿态,但不过分暴露,展现了一种含蓄而不张扬、性感而不裸露之美。着装善于营造立体美感。穿衣的层次感不是现代女性的专利。 宋朝女性就已经利用服装的层层搭配,既突出人的立体美感,又迎合不同季节的需要。宋代上层阶级的命妇,会外披着大袖袍,里面衬着褙子,褙子以下会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再搭配衣服。通常春、夏两季会选用单衣;而秋、冬两季,由于天气寒冷则选用夹有棉絮的袄,以便保暖之用。这样的穿搭不会显得臃肿不堪,反而层次分明,变化无穷,给人以视觉美感。着装注重功能性。宋代女性穿衣不再是遮体单一功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宋代女性也会搭配不同的服饰。褙子与下装的搭配,有裙子和裤子不同的组合。在湖南省博物馆里的一枚蹴鞠纹铜镜中可以看到,宋女性在踢足球时,就是褙子与裤子的着装,这样更方便女子运动。从宋代女性的着装打扮,可以得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已经显现出来。褙子的流行,与它的舒适性、便捷性有着很大关系。叠穿的流行,是宋代女性对服饰视觉美观性有了要求。不同场合不同的着装搭配,也为了更解放女性自我。这样的着装潮流,实质上是女性对着装有了新追求,她们想要打破古制礼仪对人的束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