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二百五十六章 大宋第一jianian臣-秦桧(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五十六章 大宋第一jianian臣-秦桧(一) (第2/3页)

烈的保卫战之一,全城军民在赵立指挥下,尽管粮尽援绝,只吃树皮草根,仍死守不屈。城破之日,军民“抑痛扶伤巷战,虽妇人女子亦挽贼俱溺于水“,以英勇就义回答了劝降。建炎四年(1130年),挞懒率兵进攻山阳(今江苏淮安),秦桧随军同行。十月,秦桧携家眷离开金营,取道涟水军水砦,返回行都临安(今杭州)。秦桧归宋后,自称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小船逃回。朝臣多持怀疑态度,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与秦桧关系要好,竭力保荐他的忠心。秦桧此种说法实在是疑点重重,一个文弱书生,拖儿带女,杀了监视自己的敌兵,然后自己毫无损伤的不远千里回到了临安,有点传奇了。

    秦桧返朝入对,提出“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分治方略,并呈上草拟的和议书。金军在北方穷于应付游击健儿的袭扰,在南线又接二连三地挫败,使挞懒改变了单纯军事进攻的方针,重新捡起“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南自南,北自北“是挞懒的南北朝方案,也是秦桧在南宋的政治活动指针。高宗认为秦桧忠心可嘉,任命其为礼部尚书,秦桧的随从也都改为京官,就连船工孙靖也补官为承信郎。

    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秦桧升任参知政事。宰相范宗尹建议讨论徽宗崇宁、大观以来朝廷滥赏之事秦桧极力赞成,但高宗坚决反对,秦桧遂附和高宗,并以此为由竭力排挤范宗尹。七月范宗尹罢相,秦桧扬言:“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有人问他为何不说,秦桧说:“现在没有宰相,无法执行。”秦桧的这一波广告效果是非常的好,不久他就如愿升官了。八月秦桧升任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首次拜相。九月,吕颐浩二度拜相,与秦桧共掌朝政。秦桧密谋夺吕颐浩权,就让党羽造谣说:“周宣王修内政、攘外敌,故能中兴,今二相应分管内政外政。“高宗诏命吕颐浩专管军旅,秦桧专管政务,吕颐浩遂在镇江建造都督府。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秦桧奏请设修政局,自为提举,与参知政事翟汝文同领政务。随后,秦桧弹劾翟汝文擅自处置堂吏,翟汝文被罢官。秦桧的党羽刘一止、曾统也认为没有必要设立修政局,秦桧不听。不久,有人议论废罢修政局,二人都上疏说不能废。七月朝廷废除修政局,罢刘一止为起居郎。

    吕颐浩自镇江都督府还朝,谋划赶走秦桧,就以朱胜非为助,任命黄龟年为殿中侍御史、刘棐为右司谏。黄龟年弹劾秦桧专主和议,破坏恢复,结党专权,不会长久,并把秦桧比作王莽、董卓。秦桧也擢用胡安国、张焘、程瑀等名人,委以要职,以图排挤吕颐浩。

    吕颐浩向席益请求对策,席益献策把秦桧及其党羽看作朋党,首先要除掉党魁胡安国。朝廷诏命朱胜非为同都督,给事中胡安国上书说其不可用,朝廷改命朱胜非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胡安国遂请求辞职,秦桧再三挽留,未果。随后,秦桧党羽张焘、胡世将、吴表臣等,皆被罢出尚书省。八月,高宗召綦崈礼入宫奏对,拿出秦桧所陈二策给他看(河北人还金国,中原人还刘豫)。并说:“秦桧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是北人,将归哪儿秦桧又说“为相数月,可耸动天下”,朕至今也没看到。“綦崈礼就把高宗的意思写入训辞,布告中外。随后高宗降诏,罢去秦桧相位,任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并张榜朝廷,以示不再复用。这一次,秦桧的牛皮吹破了,主要是秦桧的观点让赵构有点下不了台了,所以第一次被罢了相,夺了权。

    绍兴五年(1135年),金太宗去世,挞懒主政,宋金终成和议。二月,秦桧复官为资政殿学士。六月,拜为观文殿学士、知温州。绍兴六年(1136年)七月,秦桧改知绍兴府。不久,又被任命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行宫留守,并暂去尚书省、枢密院参议政事。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何藓出使金国返回,告知徽宗及显肃皇后死讯,高宗重礼发丧,当天任命秦桧为枢密使,地位仅次于抗战派的宰相张浚。当时抗金形势空前良好,在宋廷罢免庸将刘光世之时,宋高宗决定授予岳飞对全国大部分军队的指挥权,说:“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必这项决定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以往岳飞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吴玠等军不能协同配合的缺陷,岳飞一时兴高采烈,积极作直捣中原的准备。四月,高宗命王伦出使金国,迎奉回梓宫。

    秦桧一看岳飞的风头太盛,这怎么行?与是和张浚联系两人共同说服宋高宗,不应让岳飞掌握太大的兵柄,以免功盖天下,威略震主。宋高宗一想岳飞可是一心想收复中原,金兵这么牛,万一在一怒之下再向中原发动进攻,我可吃不消再流浪海上了,当即收回成命。岳飞的北伐计划当然也成了泡影。刘光世罢官后,淮西军因无良将统率,八月郦琼等发动叛乱,率军四万余人投奔伪齐(淮西军变)。前沿四大军区之一,顿时成为无兵无防的空白。“淮西之变“震惊全国,张浚不得不引咎下台。秦桧其实也是祸首,却因深藏幕后处处把张浚推在第一线,所以他自己倒是没挨着一支弹劾之箭。他伙同新相赵鼎,利用张浚的个人失策,对抗战路线搞落井下石。他们把“行在”由建康后撤至临安(今浙江杭州),终止北伐的一切部署和准备,以示苟安一隅。九月张浚引咎辞相,高宗问谁可代替他的职位,张浚不答。高宗又问秦桧如何,张浚回答说秦桧此人昏暗无能,于是高宗任命赵鼎为相。

    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秦桧被任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是第二次拜相了。为什么,因为赵构同志骨子里就想和金军议和,秦桧是议和的力推者,二个是臭味相投,所以秦桧还是深得高宗之心的。五月,金派使者议和。高宗担忧太后年事已高再不议和可能是回不到中原了,实际上是高宗实在惧金,一心想议和。所以高宗以孝为借口,告诉秦桧不惜屈己称臣,希望和议速成。秦桧对高宗考验再三,确认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