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百三十五章 大将孟珙(二) (第1/2页)
金朝灭亡后,刚刚亲政的理宗派太常寺簿朱杨祖前往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祭扫北宋诸帝陵寝。不料谍报显示蒙军在孟津、潼关一带开始屯军。使者想从淮东出发,此时踌躇不前。孟珙认为淮东宋军由淮、泗沿着直到汴(今河南开封),路途时间较长,不如选精锐骑兵疾驰,不到十日便可完成,于是他和使者昼夜兼行,到达洛阳,在完成祭拜后安全回到襄阳。 此后孟珙被京湖制置司留在襄阳,兼任镇北军都统制,将从中原招降的精锐整编为镇北军,分屯襄樊之间,以防备蒙古南侵。不久,枢密院命他赶赴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议事,授官带御器械,又加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理宗对孟珙非常器重,在召见时夸奖道:“你是名将之子,忠诚而又勤恳,破蔡灭金,功绩昭著。”孟珙则说:“这都要归功于宗庙社稷的威灵,陛下的圣德,和三军将士的努力,臣何力之有?”理宗很高兴又咨询中兴大计。孟珙答:“希望陛下宽民力,蓄人材,等待时机。” 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理宗发动端平入洛之役,企图抢夺中原土地,不料被蒙古打的大败。一时间他对宋蒙形势的发展陷入迷茫之中,问起与蒙古的和议,孟珙的回答掷地有声:“臣是一介武士,当言战,不当言和!”理宗听后,对孟珙大加赏赐,并命他兼知光州,旋即兼知黄州(今湖北黄冈)。 端平三年(1236年),孟珙到任黄州,加紧筑城墙挖城壕,招募流民开荒,安顿各军,从而使黄州防务更加稳固,为后来黄州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宋廷命他“兼主管管内安抚司公事”,节制黄、蕲、光三州及信阳军的兵马。 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在南宋的川蜀、荆襄发动了全面入侵,双方的战事十分激烈。这一年,蒙军显示出了它强大的战争能力,在荆襄战场上连破襄阳、随州、郢州及荆门军、枣阳军、德安府,南宋的整条京湖防线千疮百孔。端平三年(1236年)十月,蒙军中路在主将塔察儿的率领下又猛攻南宋的蕲州(今湖北蕲春)。理宗急命在黄州的孟珙救援蕲州。塔察儿对孟珙的能力一清二楚,不愿跟他过多纠缠。孟珙刚到,塔察儿马上领军撤围而去,准备转攻江陵(今湖北荆州)。这是蒙古铁骑第一次兵临长江。江陵是长江中流的一座重镇,南宋的襄阳府丢失后,京湖制置司便移治此处。蒙古军如果攻占这里,既可以西攻川蜀,又可以沿江东进,还可以南下湖湘,后果不堪设想。宋廷命令沿江、淮西制置使组织救援,“众谓无逾珙者”。孟珙也即刻出发。这时蒙军在枝江、监利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形势逼人。孟珙本人及其部下本来就都是荆襄一带的人,闻知蒙古军入侵了自己的老家,当然都义愤填膺,要求反击。孟珙深知力量悬殊,所以先集中力量封锁江面。接着施展疑兵之计,以少示众,白天不断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晚上就虚张火把,沿江排开数十里,摆出一副大军来援的样子。蒙古军不知虚实,顿时惊慌不已。孟珙便趁机传令出击,大战一场,连破敌二十四座营寨,抢回被俘百姓两万多人,并将蒙军的渡江器具一并焚毁,遏制了蒙古的进攻态势。蒙军无奈之下,只好撤离。经过此役,孟珙扭转了长江中游的战局,凭借功勋封爵随县男,被擢升为高州刺史、忠州团练使、知江陵府兼京湖安抚副使。不久,又授鄂州诸军都统制。 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蒙古宗王口温不花、大将张柔率领的主力进攻黄州。黄州所在的长江江面非常窄,利于渡江,是淮西的军事重镇。张柔部在黄州城西的大湖中夺取大批船只,顺流下达长江边。孟珙奉上司史嵩之的命令,紧急从鄂州率水师火速驰援。双方恰巧在江面遭遇,孟珙利用宋军的艨艟斗舰冲乱蒙古船阵,进入黄州。由于这一次蒙军来势汹汹,原来守城的宋军又首战不利,本已绝望的黄州军民听说孟珙来援,士气大振,齐声欢呼道:“吾父来矣!”黄州为孟珙此前经营之地,难以攻克。他每日亲临城头,督促宋军防御,看望伤病员,还斩杀四十九名畏敌退缩的士兵,最终稳住了宋军的阵脚。黄州保卫战首先在江面展开,孟珙派遣部将水军攻击蒙古水军,宋军奋勇作战,迫使蒙古军阵势大乱,退缩到长江北岸,并俘获战船两百余艘。蒙古水军的渡江计划完全破产。于是蒙军便转移攻击目标,进攻黄州东堤,想切断黄州与水军的联系,孟珙挑选精兵壮士组织敢死队,经过奋战又重新夺回并守住东堤。这样,蒙军便不得不直接攻打黄州城。由于口温不花增派西域兵和原西夏地区的归附军连续不停地进攻,黄州处于危急之中。为了破坏蒙军的攻城之势,孟珙派部将刘全等兵分七路,趁夜里悄悄出城,兵分七路突袭蒙古军。除张柔营寨防备严整,使宋军偷袭失败外,其余六路宋军获得胜利,使蒙古军营大乱、军心动摇。蒙军整顿之后,便再次发动昼夜不停的轮番进攻。蒙军使用了火炮轰击黄州,把黄州城墙上的城楼全部烧毁,但是由于黄州的坚守,城头随时补上缺口,使蒙军无法趁机攻上城头。蒙古人又冲到黄州城下挖城墙,想直接在城墙上挖洞杀进城,孟珙派人预先在蒙军挖墙地方的城内,再筑一道城墙,并在被挖城墙的内侧挖大坑当陷阱,号称“万人坑”。当蒙军最终挖开城墙冲进来时,前面还是坚固的城墙,并且前军在后军的推挤下纷纷掉进坑里而被宋军用石头檑木砸死。到了嘉熙二年(1238年)春,死伤“十之七八”的蒙军终于撤退。 战后,孟珙被授为宁远军承宣使、带御器械、鄂州江陵府诸军都统制,他不肯先于将士受赏,理宗允许“三军勋劳,趣其来上”。不久,再升枢密副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副使兼督视行府参谋官。之后再升为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实际上成为了南宋中部战场的主帅。 嘉熙二年(1238年),刚升任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的孟珙积极谋求进兵,收复中路重镇襄阳府。宋廷同意了他的计划。于是宋军在荆襄战场展开了反攻。在孟珙的战略指授下,将军张俊于十二月收复郢州(今湖北钟祥),贺顺收复荆门军,刘全在冢头、樊城、郎神山三次击败蒙军。 至嘉熙三年(1239年)初,曹文镛又收复信阳军。在各路宋军接连胜利的鼓舞下,占据襄阳、投附蒙古的地方豪强刘廷美密约都统江海夹击襄阳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