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三百四十一章 度过衰亡的时光-度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四十一章 度过衰亡的时光-度宗 (第2/2页)

(史嵩之弟)去告诫贾似道。结果史岩之给理宗说:“贾似道虽然有少年的风流习气,但他的才能可以大用。”于是理宗便将贾似道派去了澧州磨炼。

    淳祐元年(1241年),贾似道改任湖广统领,开始掌管湖广的军事。淳祐三年(1243年),贾似道被任命为户部侍郎。淳祐五年(1245年),贾似道以宝章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淳祐六年(1246年),贾似道再迁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有关赏罚,贾似道可以灵活掌握。淳祐九年(1249年),贾似道升任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淳祐十年(1250年),贾似道以端明殿学士镇守两淮。宝祐二年(1254年),贾似道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权力越来越大。宝祐四年(1256年),贾似道担任参知政事。宝祐五年(1257年),贾似道加知枢密院事。宝祐六年(1258年),贾似道改任两淮宣抚大使。开庆元年(1259年)九月二十八日,宋理宗令贾似道兼节制江西、两广部队,驰援鄂州,统筹指挥鄂州之战,拜贾似道为右丞相,封茂国公(一作肃国公)。后贾似道指挥各路军队救援鄂州,十一月初一,吕文德抵达鄂州。当日,理宗下诏,令贾似道突围至黄州统筹指挥作战。贾似道遂率七百骑,在孙虎城、张世杰、范文虎陪同下成功突围至黄州,诸路宋军闻之士气大振。蒙军围城期间,忽必烈命张柔遣部将造鹅车,掘洞入城。为防御蒙军掘洞,贾似道令人以木栅围城以抵御蒙军。及后,恰逢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一战中败死,贾似道看准机会,遣宋京与忽必烈议和。同年十一月,蒙军退兵,贾似道连奉捷报:“诸路大捷,鄂州的包围开始解开,江汉的元军都肃清了。朝廷转危为安,实在是万世无疆的福气。”

    宋理宗赐贾似道卫国公与少师,更大力赞扬贾似道,令朝中的文武百官恭迎贾似道“凯旋”,贾似道由此走上专权道路。贾似道与同党编纂《福华编》,用以“歌颂”他于抗蒙军时的“英勇事迹”。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贾似道提倡以强硬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积谷物,随后提倡公田法。彼时,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些地主通常也是大官员,当时政府用“和籴”的计划弥补这个问题,就是要求地主义务将稻谷卖给国家,但是当政府购买越多的稻谷也必须发行更多的纸币,造成通货膨胀。于是,贾似道建议废除和籴,减少纸币的流通以稳定物价,然后限定所有人地产的数量,超出限定的土地由国家收购变成公田,然后将公田的收入去偿付军需。这个计划遭到大地主阶层的强力反对,但贾似道极力推行,使公田法实施到他下野,由景定四年(1263年)至德佑元年(1275年),共计十二年。

    咸淳元年(1265年)四月,贾似道被拜为太师,封魏国公,被皇帝喻为“周公”。咸淳二年(1266年)二月,贾似道担任平章军国重事。咸淳四年(1268年),贾似道为了测试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便在度宗面前说自己年事已高,需返乡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度宗为了不要失去该军事奇才,便下旨准许贾似道可六日才上朝一次,也不用如百官般的行礼,到后来更是十天上朝一次,贾似道已证明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几乎与皇帝相似。另一种说法认为不必上早朝是南宋“权相现象”,是每任丞相皆有的礼遇。

    九月,蒙军于襄阳外大举筑城,围困襄阳,襄阳守将吕文焕告急,贾似道置之不理。咸淳五年(1269年),贾似道辞官回乡。咸淳七年(1271年)四月,贾似道再次出仕,遣殿前副指挥使范文虎率军护送粮草驰援襄阳,于湍滩被蒙军击败。六月,再令范文虎率战舰一千余艘,禁卫军及两淮水军十万人驰援襄阳,进至鹿门山一带被蒙军击败。后,再令夏贵遣舟师护送栗米数千石前往襄阳,被击败。后再遣呼延德率舟师运送木柴、布帛驰援襄阳,也未成功。七月,遣来兴国率战舰一百艘,陆军数万人驰援向蒙军百丈山营寨进攻,被蒙军击败。咸淳八年(1272年)遣沿江制置副使孙虎臣及湖北安抚副使高世杰趁汉水暴涨之机,护送衣物、粮草等成功进入襄阳,但于撤退时被击败。五月,元兵久围襄、樊,援兵厄关险不克进,令荆、襄将帅移驻新郢,张顺、张贵率民兵三千人自上流夜半轻舟转战进入襄阳,在撤退时被击败,张顺殉国。襄阳被围期间,贾似道共组织十四次大规模军事救援,其中,咸淳七年(1271年),更遣范文虎率十余万大军驰援,但被击败。襄樊前线及同时间其他各边防线此时均受到蒙军攻击,惟除襄樊外其余均为牵制性进攻。而于此各路均有战事情况下,前线始终缺少统一指挥各路边军作战的统帅。为此,咸淳八年(1272年)十一月,襄阳崩溃迫在眉睫,京湖制置使李庭芝去信贾似道,敦请贾似道亲自前往前线指挥作战。但贾似道此时依然判定蒙军主要战略方向并非襄阳,其对蒙军战略方向判断出现失误,未能及时前往前线指挥各路军队作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