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二 第146章 请我上门。 (第1/2页)
回到宫殿,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们想不明白,就二十多人,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李承乾是如何做到在别人的地盘上,还和别人打了个有来有回的。 别说他们,就连李二这个当爹的也想不明白。 可能么? 但接二连三的消息传回来,却一直在告诉他们这是真的。 他们又哪里知道,李承乾所做的一切其实是不可复制的。 一切说到底,都只是一系列事件的机缘巧合,而恰巧李承乾每次都找准了最合适的时机,这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换句话说,就连李承乾自己都没想到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推着他一直走到今天的,其实是当下变换不断的局势。 而也正是这样的局势,在一步一步的堆积着他的野心。 “想这么多干嘛,现在紧要的是派人去支援一二,真要是我大唐太子殿下在吐谷浑遇害,这我大唐的脸面往哪里搁?”程咬金说道,“而且殿下如今发展太快了,身边又都是些桀骜不驯的异族,你们就不担心吗?” 程咬金其实大致猜到了李二的心思,当下就咋呼了起来。 “慕容顺不敢吧?别说他,就算慕容伏允也不敢吧?他难道不知道这般做,我大唐绝对会兴师问罪?”长孙无忌说道。 其实,这也是他们这些人之所以敢让李承乾孤身犯险的一个原因。 “什么敢不敢的。”程咬金说道,“战场上的事情谁说得清楚,瞬息万变,一支流矢就能要了人的命。 再说了,死士可不是那些异族人,真要是有死士在吐谷浑刺杀了殿下,我就问问,到时候咋整?” 这句话算是戳到了众人的肺管子。 不过这种事,注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得出个结果的。 与此同时,长安西城,长明商铺内。 王德全和杨林看着李勤俭捎回来的信件,两人都是一脸的茫然。 最近,他们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钱也没少挣,在泾阳的口碑也是与日俱增。 之前每天都盼着西北那边来信,想看看还有什么赚钱的生意。 生意人嘛,不就是为了赚钱。 结果,这都几个月了,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都快把他们急疯了。 可就在今天,李勤俭的信回来了。 原本以为是有什么大生意的他们,一看到信的内容时,顿时就愣住了。 信里,李勤俭告诉他们有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要把李家的重心全部迁徙到洮州去,现如今,洮州缺人,尤其是信得过的自己人。 还让他们尽可能的多置办一些粮食给运过去。 “老李这是疯了?”王德全有些不敢置信地说道。 虽然商人千里行商只为钱,可他们在泾阳多少年才扎下根来,说不要就不要了? 杨林却是陷入了沉默,他在思量。 老李是个什么人,他太清楚了,毫不夸张的说,那就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主。 既然他有了这样的决定,那就意味着在洮州,真的有着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这家伙又没有明说具体是什么机会,只是让他们自己考虑,这就让他们坐蜡了。 放弃吧,这样的机会未来究竟还有没有,难讲。 不放弃吧,这什么都不知道,万一赌输了,这才刚刚过上的两天舒心日子,可能就到头了。 想到这里,杨林忍不住嘀咕道:“你说,我们两家的那几个臭小子怎么就不知道送个信回来?这搞得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咋做这决定?” 他是真的有些头疼。 作为一个商人,自然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机会。 但如今这机会,不好抓啊。 “你怎么说?”王德全问了一句。 他虽然不愿意承认,但真要说的话,他也知道杨林比他要强。 “我想试试。”杨林说得很实在,“老李肯定在那边吃到了甜头,具体的不好说,但肯定不单单是做生意这么简单。 按照我们当初的合作,真要是生意的话,那也得是以长明商号的名义做,没道理瞒着我们。” “你的意思是……”王德全也不傻,当即想到了什么,说道,“是了,西北那一带一直是陇西李家的传统势力。” 就是如此,除了这个,杨林实在想不明白李勤俭为什么要近乎豪赌的放弃泾阳的基业。 “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个可能性。”杨林说道,“那就是老李和那位李公子在设套准备对我们动手。 但我思来想去,实在又想不明白我们有什么好值得人家惦记的。” 就这一点来说,他还真是冤枉了李勤俭,李勤俭之所以没明说,其实是因为这件事就没法说。咋的,他还能在信里说,大唐要对吐谷浑发起灭国之战了,赶紧来抢功? 这不扯淡么! “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王德全脑门儿都疼。 赶紧拿个章程出来吧,李勤俭既然给他们捎了信,肯定也给自己家里捎了信,搞不好这会儿家里都在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 咬了咬牙,杨林说道:“赌了!本来我们都快一无所有了,要不是李公子搭把手,哪儿有我们东山再起的机会,真要是赔了,就当是报恩了。” 别看他话是这么说,其实他是想说的是,人家真不一定能看得上他们的那点家业,毕竟他们现在的风光,还是人家一手铸就的。 王德全当然也懂这个意思,当下点了点头,就说道:“那就回泾阳,拾掇一下,这一次,我把大郎也弄过去。” 他自己是不会去的。 泾阳是根,长安是枝叶,哪怕真在西北吃了大亏,但只要守住泾阳的根,那就一切好说。 杨林也是这个意思。 至于说粮食,那也是个麻烦事,不过他们现在倒也不缺粮食。 不多时,两人就回泾阳安排了起来。 而他们一回泾阳,顿时就让崔浩等人如临大敌。 上一次这三家人如此般的大动作,使得他们损失惨重,这一次又来,莫不是李承乾又折腾出了什么幺蛾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就是他们。 而像黄嵩这些泾阳本地商贾,一个个也是盯着三家人的大动作。 羡慕啊,自从当初长明粮铺开业以后,这三家简直是名利双收,到了现在,谁人不知道长安城如今风头最盛的长明商铺是他们的买卖? 再看看崔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