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三 第262章 武媚 (第1/3页)
到了七月底的时候,和亲之事终于定了下来。 极其繁琐的流程,也终于走完了。 这也就意味着,大明王廷的使节,到了要离去的时候。 当然,大唐和大明王廷的和亲,自然不能按照自古以来的规矩办。 没办法,大明王廷还等着粮食下锅呢。 所以,长孙冲为此在朝堂上,没少和那些文官进行极其激烈的辩论。 自从得到了长孙无忌的点拨之后,他也慢慢开始开窍了。 讲啥道理啊? 在大唐的朝堂上,你跟我辩驳大明王廷的现状? 那不好意思,我说啥就是啥,要不你现在派人去问? 都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呵呵,当文化人开始耍流氓,那确实难以招架。 到了八月上旬,和亲的日子也定了下来,不偏不倚,刚好中秋,图的就是一个花好月圆。 真要说起来,还是有些仓促的。 可大明王廷等不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定下了日子后,大明王廷的使团摇身一变,又成了迎亲的队伍。 好在这一切,都不需要长乐烦心,长孙冲处理起这些来,倒也得心应手。 而在大唐这边,负责送亲的则是河间郡王李孝恭,副手则是洮州统军牛进达。 这个安排就有点儿意思了,虽然李孝恭是礼部尚书,属于文臣,但他却是地道的武将出身,再加上牛进达,正副两人都是武将。 当然,很多人一看到这个安排,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贞观六年,八月十五。 中秋佳节之日。 长乐作为迎亲的使者,这一天可是有得忙。 没办法,除了她,别人也不够这个身份。 当然,忙归忙,小家伙终究是年纪不大,倒是觉得很是新奇。 孩子嘛,谁不喜欢这般热闹的喜事? 一连接了两个新娘子后,长乐终于兴致缺缺了。 可看到第三个新娘子的时候,纵使还是孩子的长乐,也是摇头无奈。 无他,第三个新娘子便是武媚,年纪比她还小。 这就是出生高门大户的无奈。 婚姻啊,很多时候都不过是为家族服务罢了。 虽然长乐很同情这个比自己还年幼的女孩,但她也清楚自己什么都改变不了,当下也是摇头叹气的接了新娘子便走人。 一入侯门深似海,更何况还是国公的家门。 当然,到了这一刻,她也知道自己将来,若是还留在长安,定然也会如此。 这一刻,她想离开长安城。 如果说,第一次离开是长孙皇后推开了她,那么这一次,是她自己想逃离了。 好在她不用真的逃,作为大明王廷的长公主,她能大大方方的离开。 在昨夜,她就辞别了长孙和李二,今日倒也不用再折腾。 而昨夜的不舍,在看到武媚之后,也全都变成了归心似箭。 她知道,在千里之外,还有兄长能护她周全。 这个周全,不是安危,而是真正的自由。 迎亲的队伍很长,送亲的队伍也很长。 当这样一支队伍从朱雀大街离开时,引得无数人驻足围观。 长乐却是再也没有了多看一眼的心思。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此番和亲,有一正妃两侧妃。 正妃自然是苏亶的长女苏氏,两侧妃除了武媚,另一人便是侯君集的长女侯氏。 不管是苏氏还是侯氏,她两人其实都还好,虽说是远嫁,但对于她们两人来说,这的确是一段良缘。 唯有武媚整个人有些恍惚。 她才九岁! 仅仅九岁,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就成了家族的牺牲品,这便是封建王朝的糟粕! “造孽啊。”牛进达骑在马上,看着武媚的马车,摇头说道。 一旁,李孝恭闻言,道:“行了吧,你也少说两句,这是和亲,传出去,你是不想好了。” 说完,李孝恭也看了看那辆马车,也是摇头不语。 很显然,他也认为此举是在造孽! 同一时间,大安宫,李渊问道:“和亲的队伍出发了?” 一老仆点了点头。 李渊见状道:“通知武士彟,辞官吧。” 老仆闻言,当即离去。 等老仆走后,凉亭之中仅剩李渊一人,他没来由的笑了。 而在侯君集的府上,这会儿,侯君集正在宴请宾客。 他折腾了这么久,也算是把自己的闺女折腾出去了。 一开始,他并不看好李承乾,但随着李承乾打下了整个赤水源,大明王廷横空出世,渐渐的他也多了一些心思。 混到了他们这个地步,谁不想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一天,整个长安城都不平静。 不知道多少人在暗地里谋划着。 哪怕是那些商贾,也从大唐和大明王廷的和亲之中,看到了一些机会。 …… 与此同时,日月山。 李承乾也没闲着,同样就在今日,赤水城终于彻底的臣服了。 至此,李承乾也终于拿下了整个赤水源,再无遗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