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三 第266章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 (第1/2页)
长孙松了口气,李二也笑了。 他啊,虽然贪心,虽然啥都想要,但还真不至于。 只不过这话说出去,却是没几个人信罢了。 谁不知道李二在某些时候,活脱脱一小心眼儿? “这孩子,能成事儿。”李二笑道,“说来也奇怪啊,自打这孩子走后,朕还真没为他cao过什么心,相反,这孩子时不时的还能给朕一些惊喜。 你瞅瞅这三字经,那是他以往能写出来的? 虽然字数不多,也算不得什么雄文,但在蒙学一道之上,当真是开了先河。 之前那王德全说,高明曾言‘实践方得真知者,非纯行也!’可他又何尝不是在实践之中得了真知? 这些东西,旁人可教不了他,只有遇到问题,去解决问题的途中,他才能学会这些东西。” 这一夜,李二说了很多。 几乎都是围绕着李承乾展开的。 他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作为一个皇帝,他其实也在不断的学习。 …… 姑且不论长安是什么反应,说回吐谷浑。 自打从赤水源退兵后,慕容孝隽最近也是烦闷得很。 在回来的路上,他便看到了李承乾正在交界处不远的地方修筑城池。 虽然说是两地互通有无的榷场,但他又不是傻子,这榷场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他还能不明白? 而且,邱博闻所部已经入驻其一,至于慕容顺的部下,如今正在草原上当苦力呢。 说到慕容顺的部下,这也是他烦闷的一个因由。 很神奇,这一次出征,慕容伏允不允许他抓回一个俘虏。 这就有意思了,以往他们出征不就是抢人抢粮?难不成这一次慕容伏允改邪归正了? 其实不是,具体原因,慕容孝隽明白,可明白归明白,但他就是想不通。 “王爷,当日是妾身下令放走长孙冲等人的。”这日一早,慕容孝隽刚刚cao练回来,他的王妃一边伺候着他更衣,一边说道。 她的王妃也姓慕容,说起来,还是他沾亲带故的表亲。 闻言,慕容孝隽笑道:“放了就放了,还能真把他们留在这里不成?暂时,大汗还没有和大唐开战的想法。” “可是婉秋……”王妃有些欲言又止。 说到自己这个闺女,慕容孝隽也是叹了口气,道:“算了,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再说了,本王也舍不得将其嫁给达延芒结波,不是说别的,主要是他女人太多了,有几个落了个好的?” 慕容孝隽戎马一生,倒也不是个爱钻营的人,而且,用他的话来说,他今时今日的地位都是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还不至于用自己闺女的幸福去交换什么。 马上封王,那就是要比别人硬气一些。 “听说那孩子跟着大明王廷的长公主去了长安?”王妃笑道,“也不知道一路上,这孩子会不会吃苦?” 慕容孝隽也笑了,说道:“这个王妃倒是不用担心,李承乾这人我见过,当得起少年英才四个字,他清楚婉秋能起什么样的作用,不会为难她的。” 在这一点儿上,慕容孝隽那是相当的自信。 若是慕容婉秋真在大明王廷吃了亏,那他这个当爹的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至于说名声,草原人在乎名声么? 充其量就是不能嫁给达延芒结波罢了,这对他来说,可不是啥坏事。 “王爷,大汗传令,让王爷即可前往伏俟城。”就在这时,有人来报。 慕容孝隽摆了摆手,道:“知会一声,本王即可动身。” 待亲兵退下后,王妃问道:“王爷,大汗这是作甚?” “行了,这事儿王妃就莫要多管了,本王去去就回。”对于慕容伏允为何在这个时候召自己去伏俟城,慕容孝隽隐隐有些猜测,但也不好说。 安排了一下浇河郡的事务,便带着亲兵快马而去。 伏俟城,慕容伏允正坐在自己的大帐之中。 这段时间,他其实很忙。 主要还是忙着天柱王留下的一大摊子。 对于天柱王,他没什么好埋怨的。 不管这家伙生前做过什么,或者说准备做什么,但终究还是心系吐谷浑的。 说起来也奇怪,天柱王活着的时候,他总是担心天柱王行不轨之事,可如今天柱王死了,他又有些怀恋当初他还在的时候了。 不过,随着天柱王的自尽,吐谷浑内部的矛盾倒是缓和了许多。 慕容伏允趁势将天柱王所部的兵马全部收归己有,这也使得他的势力愈发的庞大,对整个吐谷浑的统治力,正在一步一步的加强。 可以说,天柱王的自尽,留给了慕容伏允一个更加强大也更加稳定的吐谷浑。 “大汗,西海王到了。”恰在这时,有人来报。 慕容伏允点了点头,示意将人请进来。 片刻工夫后,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走了进来,单手捶胸道:“拓跋钊参见大汗。” 拓跋钊也就是西海王,其父为昔日吐谷浑的裨王拓跋木弥,只可惜当初慕容伏允的老爹夸吕,年老昏庸,使得吐谷浑内乱连连,不少人在当时归顺了前隋,拓跋木弥便是其中之一。 而拓跋钊则在那时,投效了慕容伏允,并没跟其父一起归顺前隋。 之后,又辅佐慕容伏允收复了吐谷浑,因此得封西海王。 “最近怎样?部落里可有难事。”慕容伏允问道。 拓跋钊笑道:“大汗放心,微臣治下,当是无碍,胆敢有乱臣贼子蹿出来,必斩之。” 听他这么说,慕容伏允笑了。 要说他麾下,能力最强的便是慕容孝隽和天柱王,可要说到杀心最重的却非拓跋钊莫属。 “对于天柱王之事,你怎么看?”慕容伏允问道。 拓跋钊闻言,都没做多想便说道:“天柱王其心可诛,自尽算是便宜他了!为人臣子,竟有不臣之心,万死难辞其过。” “你呀你……”慕容伏允说道,“天柱王纵然有过,但他心系吐谷浑却是做不得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莫要太过于苛刻。 而且,他终究还是离世了,也算是为了吐谷浑尽忠了,哎……”说着,慕容伏允叹息了一声。 也就是李承乾不在场,李承乾要是在场的话,估计都得感慨一声,好演技啊! 妈的,这年头,不会演技的王爷都不是好皇帝啊! “大汗说的是。”拓跋钊道,“不过微臣还是觉得这老儿死的不冤。” 慕容伏允摇头苦笑,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人也陆陆续续的多了起来。 一直到临近下午的时候,才有人来报,高昌王到了。 等慕容孝隽进到大帐的时候,一看这阵仗,就猜到了个八九不离十。 “微臣参见大汗。” 慕容伏允一脸热情道:“爱卿免礼,来人,赐座。” 待慕容孝隽落座后,众人也是纷纷跟他打招呼。 今日所谓何事,大家其实都猜到了,这会儿打招呼,也不过是提前恭喜罢了。 “今日叫大家来,估计大家也知晓一二,不日之前,我吐谷浑的国相,天柱王,因大唐逼迫过甚,于军营里,以死明志,震慑了大唐的狼子野心。 可天柱王一死,国相之位便也空了下来,今日,诸位就商议商议,究竟由谁来接任这国相一职?”慕容伏允那也不是个要脸的。 天柱王的死跟大唐有什么关系?若非是吐谷浑内乱,天柱王会死? 当然,对于他把责任推到大唐,大家也能够理解,总不能说是他逼死了天柱王吧? 这传出去,刚刚稳定下来的吐谷浑,怕是又得内乱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