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四 第413章 李二他们的心惊 (第1/2页)
李二的目的其实很清晰,无外乎就是千金买马骨而已。 自从大明王廷的工艺传到长安以来,他就有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这种感觉其实没办法明说,真要解释的话,那就是李二太过于骄傲了。 他不想输给自己的儿子。 所以,当他得知了陶明宇拿出来的灌钢法真的有用的时候,他看到了希望。 煌煌大唐,怎么可能还比不过李承乾心血来潮折腾出来的东西? 真要说底蕴,大明王廷拿什么跟大唐比? 有了灌钢法的珠玉在前,他相信还有更多的工艺不是大唐不会,而是明珠蒙尘,所以,他想用陶明宇作为典范,将可能藏匿于民间的工艺都找出来。 如果只是付出一个伯爵的爵位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对李二来说,不亏,绝对不亏。 房玄龄见李二心情不错,当即也是出班笑道:“陛下,灌钢法的完善对于我大唐的军械制造来说绝对是……” “陛下,捷报,捷报,代国公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捷报。”房玄龄的话都没说完,就被一急匆匆跑进来的内侍给打断了。 他身后,还跟着一个明显累得虚脱了的信使。 不过他这消息也是让众人一喜。 李二更是直接站了起来,这捷报,他已经等了很久了。 其实严格的来说,这份捷报也不算晚,但是比起大明王廷那边,这份捷报确实是晚了些许。 “药师拿下卑沙城了?” “回陛下,大帅已于不日之前拿下了卑沙城,阵斩卑沙城守将。”信使也是急忙说道。 说完,还将李靖的奏章一并递了上来。 “快,快呈上来。”李二同样是一脸的激动。 按理说,李靖拿下卑沙城他不该这么激动才是,毕竟他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不过是一座卑沙城,犯不着让他这般激动。 可他的反应,在满朝官员看来,却又都能理解。 原因大家也都清楚,李承乾实在是给他也给大唐的百官制造了不小的压力。 强爷胜祖每个人都想做,但又有几人想做那被超越的呢? 更何况李二还春秋鼎盛,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 “微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片刻,众人纷纷躬身道贺。 李二看着手中的奏章,听着百官的恭贺,脸上也是喜笑颜开。 “好一个李药师!” 看完奏章,李二也不得不由衷的称赞一句。 他一早就知道,李靖肯定能想到破城之法,毕竟李承乾的那种打法最关键的是在于出其不备,真要知道了对方的部署,那对李靖来说,就不再是个问题。 别说李靖,就连他在最近都思量过几种行之有效的破敌之策。 只是,李靖的做法更加让人叹服而已。 “陛下,代国公是如何破城的?”见李二心情不错,房玄龄也笑着问出了所有人的困惑。 李二笑了笑,说道:“自己去看吧。” 说着,李二就将李靖的奏章交给了内侍。 房玄龄从内侍手上接过奏章不过是看了两眼,也是笑着摇了摇头,道:“估计此法也就他代国公能做了,旁人除了陛下以外,怕是没有几个人有他这威慑力。” “房卿说得倒是不错。”李二也点了点头。 李孝恭闻言也有些好奇,问道:“不知道代国公是如何破城的?” 房玄龄没说话,只是走过去将奏章递给了李孝恭。 李孝恭拿到奏章后,一众武将就围了上来,武将确实没有文官那么更讲规矩。 不过他们看完后,也是摇头不语。 “感情他什么都没做,只要拖延一些时间,随便变个阵,高句丽的那些家伙就以为他有了百分百的破敌之法?” 有人颇为无奈地说道。 这他娘的就过分了啊,刷脸啊? “这法子还真就他能用,要是换了薛万彻,人家会信才怪。”李孝恭也是有些无奈。 他在众人中,算是最为了解李靖的了。 毕竟大唐初定的时候,李靖就是在他的麾下平定了南方,对于李靖的能力,他从来不曾怀疑。 一场大胜,也使得朝堂上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对于此番出兵高句丽,朕本来就不太担心。”李二也是笑道,“小小高句丽,以为曾经击败过前隋就敢小觑我中原王朝,这些年来,他们没少搞些小动作,以往没有机会收拾他们,还真当朕怕重蹈覆辙不成!” 在没有得到李靖的捷报之前,李二其实也是担心的。 高句丽虽然不强,但却真的是中原王朝的心病,尤其是隋炀帝几征高句丽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前隋灭亡。 李二也真的担心重蹈覆辙,否则的话,他不会只派那么点儿兵马。 但高句丽他又有非打不可的理由,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李承乾给逼的。 “陛下圣明,不过小小高句丽,也敢螳臂当车!”长孙无忌当即拍起了马屁。 “代国公那边都有捷报传来了,也不知道吴国公的捷报什么时候传来。” 李二闻言,摆了摆手,道:“好了,前方的战事我们不知详情,就不要随意评价。” 他也是带兵出身的,这些家伙的那些花花肠子又岂能瞒过他? “对对对,今天可是个好日子。”长孙无忌见状,当即说道,“加上之前工部的喜事,今天可谓是三喜临门。” “确实是个好日子。”李孝恭也是笑道。 他话刚说完,外面又有人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陛下河州八百里加急,吐谷浑兵临城下!” 原本还一片欢声笑语的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逗我们玩呢? 刚刚高兴没多久,就一盘冷水浇了下来? 就连李二都站那里有些愣神,片刻才反应了过来,看着已经进了大殿的信使问道:“怎么回事?” “陛下,就在不日之前,吐谷浑的龟兹王率领一万精兵攻打河州城,如今已经兵临城下。” 信使连忙说道。 虽然河州的事要比卑沙城晚一些,但因为卑沙城那边着实太远了一些,两边的信使几乎是前后脚到的长安。 而如今在河州镇守的洮州守军守将也是个聪明人,特意交代过他,情况嘛,不妨说得危急一些,这样一来,他们的功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