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166章 陛下!陛下~~~ (第1/2页)
与此同时,赵都邯郸。 夜半子时,天子刘邦却并未能得以安眠。 “陈豨······” “胡骑······” 穿着内衫,单手扶额躺靠在软榻之上,刘邦看着手中的简报,不由自主的将眉头皱在了一起。 在刘邦这几声低微,又隐含恼意的轻语下,便是已走入殿内好一会儿,周昌都没敢开口拜喏。 如此不知过了多久,便见刘邦面色一凝! “周昌呐!!” “怎还不来?!!!” 突如其来的一声怒喝,终是惹得周昌快步走上前,对刘邦一拱手。 “臣···臣昌······” 拜谒之语刚过半,便见刘邦略有些烦躁的挥了挥手,旋即示意周昌上前来。 待周昌快步来到身边,刘邦也是稍从软榻之上坐直了些,手中的简报,也随手伸到了周昌面前。 “看看。” “燕王送来的······” 应声接过简报,将其摊开,细细看了许久,周昌才面色凝重的抬起头。 见周昌似是要开口,刘邦只自然地再一挥手。 “不急开口。” “朕问,若可行,汝便点头;不行,便摇头。” “嗯?” 闻言,周昌也是朝刘邦感激一笑,旋即一点头。 “嗯······” 便见刘邦缓缓从软榻之上起身,双手背负于身后,左右踱步片刻,才稍侧身望向周昌。 “陈豨此为,乃穷途末路,不惜引匈奴南下,以为外援。” “若朕将计就计,仍由匈奴出兵南下,再合匈奴、陈豨而灭之······” 不待刘邦话落,甚至是刚听到‘将计就计’这几个字,便见周昌面色激动地站起身! 待刘盈猛地一皱眉,周昌才强自坐回筵席之上,只片刻之后,便将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见周昌这番架势,刘邦不由面色稍一沉,也略有些激动地回过身,正对向周昌,双手背负于身后,将上半身稍稍前倾。 “太子已修郑国渠,更以粮米官营平抑关中粮价;往后,朝堂再无寡粮之虞!” “如此,亦不可?” 听闻刘邦此问,周昌本想再摇头,待听出刘邦语气中的不敢,不由稍一沉吟,便面带请示之意的望向刘邦。 看着周昌几乎明写在脸上的‘我能说话不?’,刘邦也是大咧咧一摆手。 “说就是!” 得到‘可以开口说话’的许可,周昌终是稍松了一口气,为了说话能顺畅些,又强自镇定了好一会儿。 待刘邦都有些不耐烦地皱起眉,才见周昌深吸一口气,对刘邦稍一拱手。 “禀······禀陛······陛下。” “匈······匈奴之······之力,乃于······于······于骑。” 说着,周昌不安稍有些恼怒的轻拍了一下嘴,惹得刘邦也是不由稍松了松眉。 就见周昌自顾自暗恼了好一会儿,才似是和不争气的嘴达成了什么协议般,试着开口继续道:“匈······匈奴······之······之卒,尽······尽为······骑。” “其来······来去······如······如风,追······追之······不······不可······及。” “若······若欲······战······战匈······匈奴,陛······陛下当······当得······得骑······” 看着周昌哼哼唧唧半天,也没说出两句利索话,刘邦顿时心生不忍,稍待温和的上前一步。 “汾阴侯是想说:匈奴之卒,尽乃骑,朕欲战,当得足以匹敌之骑军?” 见自己想说的话,被天子刘邦不费吹灰之力的道出,周昌才长舒了口气,旋即默然点了点头。 待周昌点头,刘邦却是面带感怀的直起身,扬天长叹一口气,又用心中最后的那一丝不甘,轻声发出一问。 “若欲战匈奴,更或北逐胡骑至大幕,朕,当需骑兵几多?” 闻言,周昌稍一思虑,又赌气似的拍了拍嘴,才朝刘邦的方向抬起手,将食指和中指竖起。 “二······二十······” “唉~” 听周昌道出‘二十’这个数字,刘邦便又是一声哀叹,制止了周昌即将说出口的最后一个字。 “二十万······” “二十万呐~” 满是唏嘘的摇了摇头,刘邦终于是摇头叹息着坐回了软榻之上,面上尽显忧愁之色。 “匈奴之骑,寡者一骑二马,多者,更有一骑三马者。” “欲得骑卒二十万,吾汉家纵少,亦当得战马五十万匹······” 说着,刘邦终是满带遗憾的摇了摇头,侧过身,朝周朝自嘲一笑。 “吾大汉之锐士,持戟北逐匈奴之日,朕,怕是等不到啦······” “就怕朕半年之后,太子过于年幼,为外蛮所欺啊······” “到那时,只怕燕、代之边墙,又当连年战火纷纭,胡骑不绝,民不聊生······” 满是沉重的道出此语,刘邦又是一声长叹,终是目光涣散的遥望向殿外,陷入了短暂的思虑之中 而在刘邦身侧,听闻刘邦这一番极尽悲观的展望,周昌本是下意识想要开口,试着说些什么。 但不知是因为担心话说不通顺,还是因为别的什么顾虑,周昌终还是低下了头,并没有再开口。 ——天子刘邦,今年已经六十一了······ 虽说刘邦的父亲,去年才去世的已故太上皇刘煓,想念足足八十五岁,但刘邦的状况,显然无法和老爹刘煓做比较。 ——已故太上皇刘煓,几乎是从出生时起,一直到六十岁左右,都依旧是个锦衣玉食的贵族! 直到始皇帝二十二年,魏国为秦所灭,刘煓之父魏丰公,才带着年近六十儿子刘煓、年过三十的孙子刘邦,从魏都大梁逃到了丰邑。 即便是在父亲亡故,家道中落之后,已故太上皇刘煓,也并没有吃太多的苦。 ——等秦统一天下之时,刘煓,已经是一位花甲老者了;家中排行老三的刘邦,都已经年过三十。 到了这把年纪,就算三儿子刘邦不靠谱,有长子刘伯在,刘煓自也不至于下地种田。 再后来,‘不靠谱’的三儿子起兵抗秦,刘煓在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