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这个秋天不太平 (第2/2页)
蓝春看着父亲这般摸样,只能是在一旁干笑着。 …… 与凉国公府内的景象不同。 在右军都督府,大概是因为右军都督府直面对门的锦衣卫衙门。 这几日,都督府里每日总是会聚集着不少人呢。 下方是如景川侯曹震这般的开国功勋、淮右出身的军中武将。 曹震等人不时的张目看向都督府外面,瞧着对面锦衣卫衙门今天有没有继续抓人。 脸上倒是分外的期待。 唯有坐在上方的开国公常升,脸色平澹无比。 他总觉得朝廷要有大事发生,这些天锦衣卫是一批批的抓人,难道还真的能将这些人关在昭狱里一辈子? 要知道这些日子,玄武门之变涉及的禁军亲卫官兵,纷纷被株连三族,应天城外可是一个个脑袋落地。 若是再算上东宫里被赐死的宫娥内侍,再加上中都那边江夏侯周家的人头,细细算上。 短短数日里,已经有数千颗人头落地了。 那么,这锦衣卫衙门里的人头,还能留着吗? 景川侯曹震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锦衣卫今天接着抓人,终于是失望的叹息,拍着扶手落回座位。 “怎么今天就不抓人了啊!” 他一声叹息,大为可惜的喊着。 常升却是轻咳一声,在众人的注视下,这位向来宽厚带人的国公,终于是罕见的露出不满的神色。 这一番突变,让曹震等人赶紧的收敛心神,纷纷在位子上坐直了身子,垂手挺胸,不敢有一丝轻浮。 常升扫了一眼在场的人,言辞警告道:“多事之秋!多事之秋!你们当真以为,锦衣卫整日里拿人,你们就能太平无事,就能高枕无忧?” 众人莫敢说话。 倒是景川侯曹震撇撇嘴,觉得有些不以为然。 常升一瞪眼:“景川侯!你该祈祷,这些被拿进锦衣卫的人,能活着走出来!不然朝堂文官死上这么多,你觉得在座的,会几个人屁股就是真的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问题的!” 曹震想了想,开口道:“我等又没做什么,何来陛下问罪?” 常升哼哼了两声:“我只是提醒,若是有问题,你们最好到陛下面前自请罪责。” 曹震仍是有些不以为然。 常升则观望向众人,见这些人大抵都是如此,心中愈发无奈。 只得是开口道:“提醒你们一句,昨日夜里,宫里有旨意送出。” 随着这句话一出,顿时引得曹震等人的侧目注意。 常升哼哼道:“是送去中都和边疆的,陛下有意让信国公少子汤醴来朝重回五军都督府,与常森共掌禁军亲卫,其中之意,我想尔等该是知晓吧。” 听到这里,众人终于是面色微动。 信国公有五位嫡子,老大、老三、老四或阵亡或早逝。老二才能不显,如今在太原那边军中任职。 唯有这老小汤醴,最是能干,颇有汤和之风。 前些年还在京中,在这五军都督府任职,只不过这几年都在边地统兵。 如今将其重新召回应天,重回五军都督府,又要与常森共掌禁军亲卫。 其中含义已经不言自明。 皇帝这是要平衡应天军权,防备常家一家独大。 虽然过往,信国公在军中多是以副将之身领军,但架不住如今朝堂上还活着的人里面,汤和已经算得上是少有的开国老将了。 常家现在是皇太孙的娘舅家,作为应天城军翘楚无可厚非。 而汤醴入京,与皇太孙联姻汤家之事结合在一起看…… 皇帝老爷子早就想到了今日,要用汤家来平衡常家,不至于让皇太孙身边独常家这一门外戚独大。 好算计! 无声的,在场众人心中感叹了起来。 同时也明白了常升先前的警告。 他们这些人,这些年都是跟随在凉国公身后,算是开平王一系的将门功勋。 而随着汤醴入京,军中信国公一系,以及那些没有依靠的将领,必然会不由自主的靠近过去。 那么,这个时候他们要是再挑头的话,或许皇帝老爷子就会为了扶持汤家,而对他们出手打压。 一时间,都督府里安静了下来。 常升哼哼了两声,扫眼看向众人,随后澹澹道:“都安分些,家里若是有人不守规矩的,趁早送报官府。 这些年你们这些人家,在地方上,似乎多了不少田地吧,该清退就清退。 不要忘了前些年,陛下以雷霆之势,清洗我淮右功勋的强势和铁血。” 随着他这么一说,曹震等人不由浑身一颤,已经开始思考着,要赶紧回家派人查看,家中是不是有人在依仗自己,在地方上欺压百姓。 而常升却仍是没有说完,继续道:“还有一件事,听说皇太孙有谏言,要在五军都督府诸卫、上直禁军亲卫之外,再设诸军。 名为新军,cao练新式战阵。规模不会太大,但这同样说明,皇太孙也不愿看到军中只有我等。” 到这里,常升终于是说完了话,澹澹的喝了一口茶。 曹震等人已经说不出话了,也没了看对门锦衣卫抓人的事情。 有几人更是直接起身,面朝常升抱拳。 “公爷,我等先行告辞。” “公爷,某将想起家中还有点事情,这便回去。” 常升一一点头同意,也不管这些人里面是不是有翘班的人。 轻轻的嘬了一口茶,嘴角微微一扬。 想起昨夜里,自己收到的一张来自宫中,皇太孙的书信。 书信之上只有两个字。 功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