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孙大婚 (第2/3页)
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huanyuanapp.】 科技的进步最重要的优点是什么? 节省人类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大明现在又是如何筑造城池,建造九边长城的? 不论是城池还是长城,都是先深挖地基,下层铺设碎石、铺设条石。然后再在上面堆放碎石、黄土作为墙胚,然后再在外面用形状完好的条石或青砖,以糯米灰沾合,一层层的砌筑。 费时费工不说,若是在九边地形险要的地方,便是筑造长城的条石,都要耗费人力从很远的地方运输过去。 而用水泥却是不同。 一包包的水泥送到施工地,碎石甚至都可以就此取材。 除了建造快速之外,则是朝廷此后再筑造九边长城的耗费,将会远比现在的法子更加省钱。 朱元章现在只剩下感叹,也终于明白这小子,为什么明日就要大婚,今天还要拉着自己出城来看这水泥路。 他不无感叹道:“此法端是好的!” 朱允熥笑了笑:“启禀爷爷,水泥法之用可不单单如此。此法只要使用得当,还能有无数的用途。” 朱元章瞬间被撩拨的是心痒难耐。 他当即环顾四周,轻笑一声,便拉着朱允熥的手到了路边的一个还未曾拆除的施工棚下。 “你且一一道来,爷爷好生听着。” 朱允熥点点头:“只需日后朝廷加大煅烧水泥,在满足朝廷之用后,这些水泥还能供给百姓建造屋舍。 地方官府亦可用水泥法,在往日不敢下手的地方建造桥梁,沟通地方。 便是日后地方城池有损,也可通过水泥法修补,省却国帑耗费。 而在孙儿看来,最重要是,若是往后我中原之地再有水患,还可以以水泥法快速堵塞缺口,修补河堤。而后,以水泥法,去修建永不溃决的水渠,滋补地方良田。” 听到这一连串的好处之后,朱元章已经动容的无以复加,他清楚,这些好处大概还只是大孙子现下说出来的,还有更多是没有说出口的。 “好!好好好!” 朱元章又是一阵喝彩。 现在只等着朱允熥大婚之后,才会被正式授予五军都督府官职的沐英,这时候悄然上前,面带笑容的到来朱元章面前,躬身作揖。 “臣为陛下贺,今日得水泥之法,我大明便又添一助力。臣不才,倒是只能想到,若是将水泥路用于云南山河之间,我朝大军此后将能以雷霆之速镇压地方土人叛乱。 更可在险要之地筑造城寨,阻隔土人串联,防备地方土人做大。我朝现今所行土流并行之举,便可驻步以我大明流官为主,彻底教化云南。” 朱允熥听着老丈人这番话,不由意外了起来。 没想到,老丈人坐镇云南这么多年,竟然已经想到了中原要想彻底的收服云南,必须要以流官为主,改土归流。 不过想了想,朱允熥心中也就平复了下来。 这改土归流的政策,本来就是建立在土流并行的政策之后,一步步耗时百年的大政策。 不是现在人想不到,而是现在就算能想到,一时之间也做不成。 世间万物可改,唯有人最是难改。 让东南一带的土人移风易俗,哪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成的事情。 朱元章现在已经是龙心大悦:“好啊!这是大好事!” 感叹完之后,朱元章立马收敛笑容,目光下沉:“此法绝不可流于外,掌于外人之手!” 这是皇帝口谕。 朱允熥、沐英、解缙等人立马上前躬身。 “臣等遵旨。” 朱元章这时候脸上恢复笑容,挥挥手,拉住朱允熥的手腕再一次的踩在了水泥路上。 “明日就是大婚了,想要爷爷赏赐些什么给你?” 朱允熥默默回头,看了一眼后面的张二工。 朱元章立马摇头低声道:“提拔太高乃是害。” 朱允熥了然,无声的点点头:“为自家做事,孙儿不用爷爷赏赐,只要爷爷觉得孙儿没有做错就好。” “当真什么赏赐都不要?”朱元章撇撇嘴,斜眼瞧着朱允熥。 朱允熥挠挠头,终于还是低声道:“若是爷爷要筑造九边长城等用水泥法之事,能否让孙儿指派朝中官员去做?如此,也能免得水泥之法流于外。” 朱元章不由多瞧了大孙子两眼,脸上露出笑容。谨慎甚微、防患于未然,这是好事。 “爷爷允了。” 朱允熥立马龇着牙:“孙儿谢爷爷的赏。” 朱元章立马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朱允熥的肩膀,目光看向沐英:“回宫吧,明日便要大婚,若是出了岔子,咱可不好跟你这位岳丈交代。” 沐英立马躬身:“臣惶恐,沐家小女能与太孙成一体,皆为皇恩。” 朱元章挪挪嘴:“改了姓,便这般谨慎。如今既然做了这小子的岳丈,往后你便要多管教于他,莫要有那君臣有别的想法。” 沐英颔首,默默点头。 皇帝这话明着说要他以岳丈的身份管教太孙,其实无过是要沐家做太孙的支持者。 看过水泥路,知晓了水泥的其他用途之后。 朱元章也就没了继续留在城外的念头,当下便摆驾回宫。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