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有喜事 (第2/3页)
头看了一眼郁新和王儁,而后轻声道:“殿下,臣以为解学士之言在理。只是……所示朝廷如此大张旗鼓,臣担心明年朝廷的钱粮是否有预留。” 原本还担心翟善会倒向解缙的郁新和王儁两人,心中不由松了一口气。 翟善这番话,虽说是认同了解缙的解释,但也点出了朝廷财政的艰难。 解缙顿时气恼的急声道:“这两年,朝廷岁入大增。浙江道每岁赠银百万两、粮草数百万担,并各色课无数。 镇倭大军每岁更有数百万两金银进项,交趾道、占城道已有无数粮草物资运抵杭州府仓、淮安府仓及应天户部大仓。 朝廷怎么可能没有银子没有粮草物资?” 郁新撇撇嘴,看了解缙一眼:“解学士是觉得天下每天都是太平日子? 光是这个冬天,为了赈济长江两岸府县,我户部就抽调了两百多万担的粮草,百万两雪花花的银子,这还不算开春之后,要为地方百姓调运粮种的开销。 而且燕王殿下前些日子送回京的奏章,燕王明年又要亲自领兵北征,朝廷还得留下一笔银子、一批粮草军械送到北平城去。 解学士你张张嘴,就是这么多条路,我户部明年还干不干别的事了?还是说,我回了其他人要银子?” 解缙瞪着眼,心中郁郁。 他觉得户部这两年日子远比过去好过多了,每年平白多出几百万两的钱钞,数百万担的进项,怎么可能没有钱。 眼看着两人就要吵起来。 本没有资格参加这场文渊阁决意的夏原吉,在众人最后面站起身。 他是因为和解缙同样都是文华殿行走的原因,所以才能参与其中。 夏原吉站起身,引着众人转过来的注视,微微一笑:“部堂,如果是明年的话,户部岁入定然是要比今年还要多不少的。” 郁新在夏原吉站起身的时候就瞪大了双眼。 原来只能有自己一个人代表户部列席今天的决议,就因为夏原吉身上那个什么文华殿行走的名头,便也能参与其中。 只是夏原吉没有给郁新开口的机会,他只是平静的看了解缙一眼,然后看向上方的皇太孙:“启禀殿下,这两年秦王殿下督办六道田税使,一直在为朝廷效法浙江道,推行摊丁入亩一事。 虽然六道艰难远超浙江道,可历时已有两载。臣今岁年底翻阅六道有关上陈文书,明年六道夏秋两税定然会比往年增收数百万担,足可用于建造三府地水泥路及支应朝廷其他诸事。 不过臣以为,三条路同时建造,即便朝廷钱粮不缺,可终究是要苦了百姓在沿路被征伐服役。 不如先修建应天府至杭州府的水泥路,如此也能首先将杭州府仓和户部大仓给连通起来,方便朝廷日后调运两地粮草物资。” 朱允熥看向众人最后面站着的夏原吉,然后目光澹澹的看了解缙一眼。 相比较于解缙的为官来说,夏原吉无疑是圆滑的。说明了钱粮的来路,也点出了朝廷最应该做出的选择,同时还说明了原因。 果然在夏原吉说完之后,原本还懊恼他又给户部弄出来一笔钱粮的郁新,心中的不满也消了大半。 郁新轻咳一声,也不看解缙的意思,直接说道:“殿下,如果按照夏行走的意思,户部明年可以调拨钱粮,由解学士建造应天府至杭州府的水泥路。” 解缙面露急切,他刚要开口,朱允熥已经是抬起一只手。 朱允熥看了解缙一眼,然后对郁新说道:“如此,开年之后便将这件事情拿到廷议上去说。户部和工部,要提前协商好,看看这条路要耗费多少的钱粮,需要征发多少的民夫徭役。” 解缙心中不由的郁郁起来,郁新和王儁则是松了一口气。 只是不等心中滋味不同的三人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朱允熥已经是再次开口:“淮安府负责九边钱粮存放,凤阳府乃我大明祖宗之地。这两条水泥路,也要放在朝廷的考虑之中。 明年到杭州府的水泥路要分段同时建造,年底大抵是能竣工的吧。孤希望等明年这个时候,能与诸位在这里议另外这两条路的事情。” 刚刚松了一口气的郁新和王儁两人,又是一阵气短,两人对视一眼,心中不免轻叹一声。 看来,修路迟早是要变成国策了。 第一次走进文渊阁,参与到大明朝最顶端的政治会议中的袁素泰,从走进这里开始就内心激动不已。 这一阵的功夫他是左看看右看看,不断的学习着刚刚那几个人的奏对和双方的应对。 此刻见到修路的事情终于是结束了。 不等太孙开口。 袁素泰已经是蹭的一下子站了起来。 大概是因为袁素泰太过激动,哐当一声,他屁股下的凳子应声倒在了地上,压在了身后光禄寺卿马全的脚上。 马全惊呼一声,顿时引来所有人的注意。 已经站起来的袁素泰,脸色涨红的看着众人的注视,紧张的回头对马全说了一声抱歉。 然后在马全幽怨的注视下,袁素泰已经是转过身。 “殿下,上林苑监请洪武二十八年用度三十万两,粮草三十万担,征发民夫三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