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七章 炸堤 (第2/3页)
宝,丢向戏台前。 随后,朱标和一众功勋武将,便也各自将宫中准备好的赏钱,给丢向戏台。 …… 兰考,大明河南道开封府辖县也。 春秋称户牖,战国设邑,自此成为一方百姓群聚之地。 《说文》解牖,乃曰: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有门户窗落之意。 而用在兰考,这门户窗落,便是为了看住那条奔流千万年,改道无数次的华夏之母,黄河。 自前宋、前元黄河改道之后,兰考便成了黄口畔,千里太行堤的一处险要关键之地。 兰考去西八十里,便是六朝古都开封府。 河南道段大河决,则开封没。 千里的太行堤挡不住这条逐渐从母亲河变成祸河的洪峰,两岸数十府县、数百万黎民,一辈子从出生到入土,都是伴随着这条大河。 亦或是,入土之后,仍被淹没于大河河床之下。 淤烂万里。 时维三月。 江南的蒙蒙细雨,终于是吹到了中原故地。 江南乌衣巷里,女娘们手中的针线雨,到了中原故地,似乎也就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万年前大地先民们的洪荒时代,一切都是粗暴的。 大雨倾盆,溪流成河,山涧化江,土崩山裂。 千里大河,泥沙滚滚,太行大堤,风雨飘摇。 一切,都变得如同万年以前,中原先民们,在那洪荒之中为了种族的延续,需要拼尽一切去争取最微小的可能。 “老刘爷!” “老刘爷!” “上面怕是不行了,泥浆越来越多了!” “咱们这里恐怕也是撑不住了啊。” “呸……啊呸……” “老刘爷!” 暴雨之中,奔流大河高堤上,一件蓑衣,顶着狂风身子前倾下压,抬着一只手压住头顶的斗笠,低着头沿着河堤往东走,不时的抬起头朝着四周呼喊着。 只是雨太大,风太密,声音离开了嘴就被吹散,消磨在这场风雨之中。 整条河堤上,还有不少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家住附近三义乡的河工。 河堤的转角处,只见一名上了年纪,已经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一名少年的陪伴下,忧心忡忡的蹲在一块河堤大石上。 老人目光焦虑的看着眼前的大河。 往日里,无风无浪,风平浪静的大河,灌既滋养着两岸千里之地的良田。 可是一旦上游大雨,洪峰一波高过一波,这条河就成了破家灭门的灾难。 老人的目光从脚下的河堤,一路看到了对面的河堤。 整个河面上,黄龙狂卷,掀起阵阵巨浪,无数的暗流涌动,在河面上画出一个个流动的圆圈。 遍布整个河面的,横截面被巨力撕扯端的木桩首尾相连。 一旦被圆圈吸住便会立马扎进满是黄泥翻滚的河水里,然后在下游数十米、数百米,乃是数十里外才会重新浮出水面。 狂风、暴雨、巨浪、洪峰。 老人却好似是石猴一样,定定的立在大石上。 身边的少年脸色紧张,嘴唇已经发白,童孔中带着恐惧。 “爷……爷爷……我们回家吧……” 老人回过头,皱眉看向少年:“回家?这河堤要是溃了,我们也就没有家了!” 少年脸色愈发的白了,虽然这条河年年有洪峰大水,可今年却明显不同于往年,自他出世记事开始,就没有见多这么大的洪峰水流。 脚下厚实的大堤,在这黄沙巨浪下,好似是在一阵阵的晃动着。 “可是……可是,老五叔已经带着人去县城了,县老爷马上就会带着人过来了。” 少年终究还是畏惧眼前这条完全变了样子的大河,心中只想着能早早的回家。 老人再一次的回头,瞪着孙儿,想要训斥一番,终究还是弱了下来,长叹一声,伸手拍拍孙儿头顶的斗笠。 “等其他人来了,你跟着回村子里。” “往后好生的学着,爷爷在这里待了一辈子,种了一辈子的地,也当了一辈子的河工。就希望着你们,你们这些小子,能真的将这条河给制服了。” 少年并不懂老人的意思,听到能回家,便不顾的点着头。 随后站起身,想要找到同村的叔伯们,好带自己回家。 少年站起身就看到西边河堤赶过来的几人,脸上立马露出喜色,伸手一直,低头对着老人喊着:“爷爷,是四叔他们过来了!” 老人双手撑着膝盖颤巍巍的站起来,抬头看向西边。 刘四一路从上游寻了过来,终于看到带着孙子盯着这条逆河的老刘爷,赶忙加快速度赶了过来。 “老刘爷,上游……上游……上游有洪峰!” “洪峰!” 老刘爷眼一急,伸手便抽了刘四一巴掌,瞪着眼道:“说清楚了,头前这道洪峰刚过去,怎么会这么快又有洪峰过来!” 刘四看了一眼老刘爷身边的小孙子,回头招呼了同村的另一人:“带着小刘子回家,告诉村里面该准备都准备好!” 那人是随了刘四一同从上游赶回来,听到这话,立马带着小刘子往大堤下的三义乡赶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