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_第七百二十章 叛国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章 叛国者 (第2/2页)



    朱允熥愈发好奇,看着神色奇怪的小胖,只好是往御辇后面走去。

    “老夫无罪!”

    “新政有错!”

    “老夫不过是为了大明社稷着想,为天下苍生着想,为陛下身后名着想,老夫何罪之有?”

    “今日之前,老夫便早已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念头,不过是老夫时运不济罢了!”

    “……”

    朱允熥人还没有走到御辇后面,就听到后面传来一道貌似是有些熟悉的叫喊声。

    等他带着人终于是站在御辇后面时。

    这才看清了叫唤的人。

    大明原户部尚书、现任瀛洲四道之一布政使赵勉。

    大明原工部尚书、现任瀛洲四道之一布政使王儁。

    以及当初随同赵勉、王儁前往瀛洲为官的几名官员。

    看清了被锦衣卫拿下的人,朱允熥双眼不由一缩。

    但是,在这一瞬间,所有的一切又都能说通了。

    赵勉和王儁也看到了走过来的朱允熥。

    两人原本当初离京前往瀛洲更加沧桑的脸上,立马露出憎恶的神色。

    “呸!”

    王儁更是直接冲着朱允熥吐了一口唾沫。

    所幸,因为距离不够,只是落在朱允熥的脚前。

    啪!

    持刀站在一旁的朱尚炳却不会放纵此人此等行径,当即便上前,扬起手臂,手掌重重的抽在了王儁的脸上。

    应声之下,王儁那半张脸瞬间变得通红一片,高高肿起。

    王儁满脸愤怒,嘴中被那一巴掌抽裂,血水从嘴角渗出,而他则是顽固的昂着头,瞪着朱尚炳和朱允熥两人。

    “窃国!”

    “窃国小贼!”

    王儁忽然发出刺耳的尖叫声。

    而在他身边,被锦衣卫压着跪在地上的赵勉,虽然没有开口出声,但脸上亦是布满愤怒,眼底满是怨愤。

    朱允熥从头到尾,也只是淡淡的看了这些人一眼。

    随后便转过身。

    “带走,带到陛下和太子面前。”

    带走?

    赵勉和王儁目光一闪,脸上露出疑惑,眼神有些迟疑的看向眼前的御辇。

    而此时,随着朱允熥的一声令下。

    先前围在御辇周围的重重官兵,开始如潮水一般的退下。

    御辇周围的车窗被一一打开,露出里面的两名太监。

    竟然是善口技者,藏在御辇之中!

    原本还在嚷嚷着宣泄不停地王儁,瞬间整张脸都红了起来。

    那是不甘心和无尽的怨愤。

    “小贼欺吾!”

    王儁愤怒的仰天怒吼着。

    赵勉嘴唇蠕动,脸色苍白。

    啪!

    又是一道清脆的响声,在王儁的脸上发出。

    朱尚炳满脸鄙夷,眼神厌恶的盯着王儁,冲着对方的脸上啐了一口唾沫:“老不死的,记不住打?”

    这一巴掌,朱尚炳特意换了一只手,且用上了更大的力气。

    于是,王儁整张脸都变得红肿起来。

    他的眼睛,也因为两边的脸肿胀起来,而变得只剩下一条缝隙。

    然而即便如此,依旧不能制止他那满是怨愤的眼神。

    朱尚炳却忽然觉得没意思了,冲着周围的锦衣卫喊了一声:“绑好了,带到咱家陛下跟前!”

    ……

    天坛。

    大概是因为先前天坛大街上的动乱,此时天坛周围的围观百姓,明显要少了很多。

    在万众瞩目之下,原本既定的禅让大典被暂时的中断了。

    天坛北侧的石砌高台上,无数面旗帜迎风飘扬。

    诸军官兵披甲戴胄,布满整个天坛内部。

    高台之上,设有两方御座。

    御座不似过去,又分高低先后,而是并排设立。

    此刻,朱元璋正坐在左侧御座上,朱标则是站在右侧御座旁。

    周围是满朝的王公大臣。

    只是本该热热闹闹的日子,此刻所有人都脸色紧绷,目光不断的游走着。

    在两侧人群中间,御座前,以赵勉、王儁为首的一干瀛洲道官员,被锦衣卫五花大绑之后,按着跪在地上。

    坐在御座上的朱元璋神色冷漠,目光却不断的变化着。

    皇帝想过很多种可能,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制造出今天这等大动静的,竟然是赵勉和王儁这些人。

    然而这也让在场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所有人都明白了,近来应天城里的事情。

    因为皇帝要举行禅让大典,而赵勉、王儁等人又适逢其时的得到了消息,便以回京述职为由,暗中携带他们在瀛洲暗中豢养的倭人余孽。

    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却又可以追溯到好几年前。

    那时候大明朝才刚刚开始推进洪武新政,朝堂之上的争斗远比现在更加激烈,也更加明显。

    有着无数的官员,反对洪武新政,认为朝廷不该如此大动干戈的改革制度。

    这其中,就有以赵勉、王儁为首的一批官员。

    只是后来皇帝和朝廷终究还是考虑到了君臣之间的体面,只是将赵勉、王儁等人给安排到了瀛洲为官。

    而且从官品上来说,他们的官品并没有降低,只不过是从高贵的京官,变成了远离中枢的地方官。

    可是,要知道新征之地一旦治理好,这些头一批的官员便是实实在在的功劳。

    譬如。

    大明朝最年轻的内阁大臣,高仰止!

    可是啊。

    赵勉、王儁等人却似乎并不明白这一点,又或者在他们看来,皇帝之所以将他们安排去瀛洲四道,其实就只是单纯的将他们给发配走。

    可他们却想不到,这或许也是皇帝给他们的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呢?

    可不论怎么说,如今他们确确实实是干出了暗中培养倭人,私自携带倭人回京,试图挑动皇室内斗,引发朝堂争斗的事情。

    在场,便是过去与赵勉、王儁二人再如何熟悉的官员,在这一刻,都保持着绝对的沉默。

    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为他们二人说话。

    良久之后,朱元璋一声轻叹。

    今天的应天城,已经发生了流血。

    但绝不会就此停止。

    朱元璋心中不悦,亦是不解。

    “你我君臣多年,何至于此?”

    ………………

    月票推荐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