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宣德皇帝 (第1/2页)
顺天 紫禁城 奉天殿 大明在顺天的文臣武勋,今日都被聚集到了此处大朝,襄王朱瞻说是有皇帝的旨意。 群臣们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两眼垂帘,目不邪视。 奉天殿前两侧的陛石台阶上,突兀的出现一列持刀备甲的府军卫。 皇帝重病不起,太子朱瞻基不在顺天,显然大家都知道,这襄王朱瞻此时召集群臣,绝对是打算要做什么幺蛾子。 “襄王到!” 随着唱名的小太监一声尖锐的声音,传遍大殿,襄王朱瞻威风凛凛的踏入大殿之中,身后跟着府军卫的指挥使,以及带甲的侍卫。 襄王朱瞻志得意满的立于龙椅前的铺着红玉的丹陛石上,俯瞰着群臣。 顺天城中的内府十三卫,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虎贲右卫。 襄王朱瞻已经收买了其中的三卫,既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 没办法,府军没什么捞油水的门路,还基本都属于定点值守皇宫外围以及府库、天牢外围,很容易就被襄王朱瞻一干收买的勋贵亲戚给拉了过来。 现在,只要在人前定下了自己摄政王的名分,太子朱瞻基远在应天,到时候皇帝驾崩,这天下不就是自己说的算了吗? 襄王朱瞻不禁暗喜,不过还在群臣面前,他可不能失了态。 只见襄王朱瞻站在丹陛上,躬身对着群臣一拜。 “诸位大人,此值皇上病重,我大明外有瓦剌朵颜卫叩关,内有汉王造反,太子远在应天遥不可及,然此时国事危急之时,本王之意请皇后择人先行监国。” 底下群臣心里明白着呢。 合着襄王朱瞻是想趁着太子朱瞻基暂时回不来,直接取而代之啊! 不过... 内府十三卫加起来也才三万多人,十多年没打过一仗了,你确定干得过太子朱瞻基吗? 在顺天的人谁不知道,那靖安侯王宇可是太子朱瞻基的死拥。 现在人家手握最能打的数十万辽东卫,就离顺天百余里,一天多的时间,就赶回来了。 人家太子朱瞻基可是靖难的先帝教导出来的,你说一个大义名分,能不能约束住他。 不过现在襄王朱瞻铁了心要在汉王和太子之间火中取栗,群臣自然不会去触他的霉头,大多沉默不语。 但襄王朱瞻自然是有支持者的,零零散散的一堆小官员混在群臣里整齐高呼。 “还请皇后选任监国,以安朝堂!” 不得不说,区区十几人的气势,还真有些群臣皆是如此的意思,这不妥妥的“逼宫”嘛! 最后襄王朱瞻听从了“百官”的请求,“勉为其难”的派人去请皇后了。 结果... 皇后张妍自然知道,自己儿子朱瞻基和外甥王宇是什么性格。 “我说了不算,也管不了他了,你让襄王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皇后张妍给使者回了一句话之后,就没再掺合这事。 没办法,那个位置似乎有致命的吸引力,谁都想往上爬似的。 “襄王爷!皇后说一切依得您的意思来办。” 襄王朱瞻大喜,毕竟还年轻,脸上的笑容都藏不住了。 “如此,既然皇后准了,孤身为大明...” 就在襄王朱瞻想宣布自己为大明监国的时候,一个府军卫的小旗闯进了奉天殿,越过群臣,跪在了襄王朱瞻面前。 “报!襄王殿下,顺天城南来了一队人马,打的太子仪仗和靖安侯的旗帜!” “哗~” 群臣哗然,一时间各自有了心思。 “是太子?” “靖安侯?” “辽东卫?” 按道理来说,即使洪熙皇帝召回太子,那至少也是在七日之前,信使来回也得半个月。 现在太子朱瞻基出现在了顺天城外,这就说明,太子肯定早就无召返回顺天了。 这可是... 想到顺天城南,太子朱瞻基已经带着大军回来了,群臣连忙把谋逆二字吞了回去。 襄王朱瞻一阵慌乱,一把扯住身边的府卫军指挥使。 “齐来!咱们能守住吗?” 府卫军指挥使齐来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守不住!” 怎么打,顺天守卫外城永定门的大兴左卫指挥使,乃是靖安侯的堂弟,人家直接就把人放进来了。 “说呀!现在要怎么办!” 襄王朱瞻在人前一直文质彬彬,现在却被他哥哥带着大军回来,给吓得失态了,当着群臣的面,对着自己拉拢的齐来大呼小叫。 “对了!对了!都是你们,都是你们蛊惑本王的,本王去找太后求情,本王去找太后求情。” 府卫军指挥使齐来摇了摇头,自己当初怎么猪油蒙了心,摊上这么一位瞻前顾后,推脱责任的主啊! 当初按着这群小勋贵的想法,趁着最有实力的汉王以及有大义名分的太子都不在顺天,直接带兵逼宫。 到时候,襄王朱瞻登基,直接废了太子朱瞻基,然后将江南七省分封给汉王朱高煦,划江而治,而后徐徐图之。 只不过襄王朱瞻优柔寡断,既要又要,什么都舍不得,想什么都准备好,步步为营,万事周全,最终时不待人,拖到到了现在进退两难的地步。 三千营的马营留在了城外,从安定门入城的步卒,迅速接管了顺天城。 “你这堂弟不错!” 朱瞻基和王宇兵马而行,看了安定门守卫的大兴左卫一眼,面无表情的打马上前。 “还行吧!咱们守青巴山的时候,我的族人去了十五个,他是活下来的三个之一。” 王宇随意应承一句,不想让朱瞻基忌惮。 怎么回事,朱瞻基这是还没登基,就开始和自己划线了? 这也不奇怪,王宇靠着五征草原,砍了的鞑靼、瓦剌人多少脑袋,甚至草原人人为他奉上了尊号。 现在王宇在明军中的威望,除了英国公张辅、汉王朱高煦,第三个基本就是数得着他了。 不过朱瞻基只是小小的提点王宇一下,并不打算动他。 主要是大明施行卫所制,兵将分离,还有兵部制约,平时比卫所指挥使职位高的武将勋贵,全都在五军都督府呆着。 大战的时候,才放这些勋贵出去统兵。 现在朱瞻基只是小小的提点王宇一下,主要是他那个老和尚的师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