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72 一本被忽略了的名著 (第2/2页)
为人员充足,阅卷也相当正规了,为了防止作弊,阅卷官看到的都是抄录后的试卷,上面只有编号没有名字。 所以,泰昌也得命人去取来这位考生的原试卷才知道这位考生是谁。 至于这位考生的祖上是谁,那当然得把这位考生叫过来问一问才知道。 至少,泰昌是这么认为的。 没想到,奉命去取卷子的人刚走,宋应星却是忙不迭道:“皇上,不用去问那考生了,微臣就知道他祖上是谁啊!” 泰昌闻言,不由惊喜道:“噢,你还认识这位考生的祖父?” 我哪能认识人家的祖父! 宋应星连连摇头道:“微臣不认识这位考生的祖父,这位考生说的祖上肯定不是他的祖父,他所说的祖上肯定是北宋名臣沈括。” 沈括? 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呢? 泰昌不由喃喃道:“长庚,你知道这个沈括?” 宋应星连连点头道:“知道知道,这沈括的确是个神人,他所著的《梦溪笔谈》简直就是本神书,这位考生卷首之语就出自《梦溪笔谈》,所以,这位学生所说的祖上肯定是北宋名臣沈括沈梦溪。” 对啊,《梦溪笔谈》! 泰昌一听到这书名,立马就想起来了,这石油之名可不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给取的嘛。 不过,他并没有看过《梦溪笔谈》。 他只知道这本书很出名,在后世很出名。 后世绝大部分人肯定都知道这本书谁写的。 不过,大家估计都跟他一样,只知道《梦溪笔谈》是沈括所著,至于《梦溪笔谈》里具体写了些什么,恐怕没几个人知道。 那么这本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泰昌忍不住好奇道:“长庚,这《梦溪笔谈》里面写了些什么,你还记得吗?” 呃,这个。 宋应星闻言,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一下还真把他给难住了,因为《梦溪笔谈》里面写的东西太多了啊! 他回想了好一阵,这才缓缓的道:“这《梦溪笔谈》里写得东西很多,可以说天文地理、历史军事、风土人情、格物之理、农田水利、医方草药、奇yin技巧、书画鉴赏等等,无所不包。” 这么厉害的吗? 泰昌闻言,不由饶有兴致的道:“此书你那里可有?” 这个当然有,其实,宋应星后面编著的《天工开物》多少借鉴了一些《梦溪笔谈》里的东西。 也就是说,这《梦溪笔谈》对他来说是一本很重要的参考书。 这书他自然不可能没有。 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皇上,微臣那里有。” 有就好。 泰昌颇有些急切道:“可否借给朕看看?” 这话说的。 您可是皇上,我能不借给你看吗? 宋应星连忙点头道:“皇上想看自然没问题,要不,微臣这就命人去取?” 好啊! 泰昌毫不犹豫的挥手道:“快差人去取来给朕看看。” 宋应星不敢怠慢,他立马起身疾步走出去跟外面的京营将校交待了几句,随即又坐了回来。 泰昌又忍不住问道:“如此好书为何不拿来当理科教程呢?” 理科教程里面没有这本书,这个他可以肯定,因为前些天他出考题的时候就仔细看过所有理科教程的封面了。 如果有沈括的《梦溪笔谈》这本名著,他不可能记不起来。 没想到,宋应星连连摇头道:“皇上,此书不能用来做理科教程。” 泰昌不由好奇道:“为什么?” 宋应星不假思索道:“因为此书足有三十卷,而且记载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拿此书当教程,恐怕理科的考生就不用学其他东西了。” 呃,好吧。 三十卷的确是太多了。 或许,这就是这本名著在这个时代不为人重视的原因之一吧。 三十本,光是看完都需要花不少时间啊,更别说去钻研里面所写的东西了。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这本名著记载的东西几乎都跟以前的科举没有什么关系。 这年头的读书人基本都削尖了脑袋在往科举这条独木桥上挤呢,跟科举基本没什么关系的书,而且还有三十本,谁会无聊的去研读啊! 其实,此书也跟《算法统宗》一般,在历史上的宋元明清都不怎么受人重视,反倒是东瀛和欧陆各国拿了去翻译了,当成了宝贝!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就好比石油,北宋年间的沈括就已经知道这东西了,而且还研究过,还肯定此物必大行于世。 可惜,历史上他后面根本就没有人重视这东西了。 如果从宋朝开始就有人重视石油,可能历史都会变得大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