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 这歌很棒 (第2/2页)
第一印象。 一部经典作品,如果能够出现一部经典歌曲,就相得益彰了。 好多剧火歌不火的,好多剧没火歌曲成为经典的……高低配,根本没有夫妻相。 自己也不会太落后时代,也是经常看看短视频的。 像最近火起来的什么酒馆打烊……什么年代了要喝酒不去酒吧吗,晚上正嗨。还有那种歌词就真的太烂了根本就是小学生水平,像什么子弹上膛,什么乱七八糟的。 能火也是一阵子的事情,能有好歌也会被它们平台毁了。 很难有经典的作品,很久以后还会被回味会觉得更好听的。 唉,至少得吻合我们电视剧不是。 治病都知道对症下药,写作文得联系主题得扣题。 “这是古风歌啊,我觉得跟我们电视剧挺合适。” “还是男女合唱的,而且以女声为主。” 助理觉得真挺不错的,第一次听到就觉得很合适。 我们这部剧就是讲北宋时期官宦少女的成长,爱情故事。 “导演在聊什么呢,有什么意见?” 制作人这时候看到那边窃窃私语的。 在聊什么? 望见小助理已经紧张兮兮了起来。 “白总我这两天刷到一首歌,先听听看。” 导演让她别紧张。 播一下看看吧。 课堂上老师点你你答错问题也不会少几块rou。 在这里有自己罩着,何况你都没有做错。要不大家都不推歌不找了干耗着。 “嗯。” 小助理用力点点头。 拿出手机在桌面上播放了起来。 音乐响起。 优美的旋律,温柔婉约的声音。 “一朝花开傍柳,” “寻香误觅亭侯。” “纵饮朝霞半日晖,” “风雨着不透。” “一任宫长骁瘦,” “台高冰泪难流。” “锦书送罢蓦回首,” “无余岁可偷。”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音乐声中,大家凝神听了听。 下意识忍不住竖起耳朵,心海微微荡漾。 这首歌,走心了啊。 婉约悠长的氛围,表现了淋漓尽致啊。 “这首歌可以可以,很不错!” “可以买来吗?” 白总这么挑剔的人难得这么赞赏了。 很多东西第一眼就能确定了。 第一印象很重要。 这就能够认定了。 “这歌听着挺不错的,怎么歌词有点耳熟啊,是不是抄的?” “对啊,有侵权行为的歌曲我们怎么能要呢。” “这个听着确实熟悉。” “……” 众人很快回过神,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 好像应该听到过。 这是什么歌,似曾相识。 或者是哪一首老歌。 “你们是昏了头了这是李清照的原句啊,这个就是《如梦令》!” 编剧无语的看了看他们。 在说什么呢。 没点文化真会丢人现眼的。 大家一听也有点傻眼了。 又听编剧解释了起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不就和歌词一模一样吗,这首歌作者改编出来的,音乐人就该有这样的功底和实力啊,我国几千年文化优秀作品那么多,那么多文化瑰宝。”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让小助理又放了一遍。 仔细聆听,认真回味。 还真的是这样啊。 简直神了。 在古代诗歌诗歌,那是直接用来唱的啊,能够唱出来。 还真有人做出来曲子啊。 “那就定这首了,大家还有没有意见?” 制作人一锤定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