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70 藩王叛乱与清君侧 (第1/2页)
,成为反派世子之后 乾元三十七年。 九月中旬。 大乾的削藩之举,愈发逼迫急促。 藩王们不得不开始回应。 定南王耿中二,盛情宴请大乾南柱国将军袁天凯。 席间,摔杯为号,五百刀斧手埋伏而出。 乱刀之间。 一代名将袁天凯,便是惨死在了定南王的“鸿门宴”上。 当日,定南王耿中二高举“清君侧”之名,起兵勤王,誓要为天下万民,铲除妖师颜斐、jianian相王兆民之流。 同日,平西王也是勤王起兵、清君侧。 而他的铲除目标,则是除去妖师颜斐与jianian相王兆民二人之外,还包括了监国太子赵灵峰。 这已经不单单是清君侧了。 这就是要造反! …… 数日之后。 位于北地的大乾使者以及刀斧手们,已经开始在燕北驿馆内写遗嘱了。 从他们接到朝廷命令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看不见活着回去的希望了。 尔后,听闻南方两大藩王同时起兵“清君侧”。 镇北王,必然也会参与到藩王联军之中。 驿馆内的大乾使臣们,一个个心惊胆战、涕泗横流。 然而,忽有燕北王宫官吏前来,接见了大乾使臣。 他们,告知了使臣—— “吾王深受皇恩,定是要为大乾镇守北方、安边保民。” “……但朝中如今jianian臣当道、残害忠良,以致于内忧外患。吾王痛心疾首。” 使臣被对方说得一愣一愣的。 好半天,才终于弄明白了对方的意图…… 镇北王不会兵指金陵。 但当然,镇北王也不会接受削藩。 使臣有些迷湖。 即便是他这么一介使臣,也觉得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可是两边不讨好。 不过很快,大乾使臣便明白了镇北王会有如此态度的原因—— 金国南下了。 …… 燕北王宫。 王宫大殿内。 镇北王负手而立,静静看着眼前竖立着巨大如墙壁一般的北方边境图。 若是按照当初海上之盟约,镇北王此刻应当起兵响应南方两位藩王。 只不过…… 北疆完颜金国,集结了整整八十万大军,号称百万,倾尽全国之力而南下。 “北疆人倒真是会挑时候。”龙骧将军李灭陵从正门处几步上前,快速来到了镇北王身边。 他如今已至青年,身体发育成形,长得愈发高挑,比之叶长天、郭思远等“高”人也是相差无几。 常年混迹于军伍,身上杀伐之气浓厚。 实力也是远非当年可以相提并论,早就已经突破九阶武者,实力强大,非寻常人可以想象。 李灭陵向镇北王恭敬抱拳,随后低声开口道—— “姐夫,此刻大乾在南方已经跟两大藩王开战近半月,北疆人这时候南侵,大乾定是无力抽身对付的。” “……只不过,咱们,恐怕也是没有多余的力量去进攻金陵了。” 李灭陵言罢。 王宫大殿内先是寂静沉默了片刻。 尔后,镇北王的声音才缓缓响起—— “挺好。” 镇北王的语气倒是依旧冷静澹然,“我,短时间内,也还不想参与到南方的战场。” 镇北王说着,他的自称、以及李灭陵对他的称呼,都是一如当年。 礼官长陈丹阳,曾私下里跟李灭陵提过这对于王上的称呼,应当尊卑有别。 但是被镇北王得知后制止,他觉得李灭陵就这样叫自己,很好。 人总是回忆起来,才会想起当初失去的可惜与痛苦。 对于父王是这样。 对于李姑娘也是这样。 镇北王的手中拿有标尺,在北方边境图上默默划着一些奇怪的线条。 “大乾之庞大,远超三藩,虽然遭遇王兆民之人祸,又逢天灾,但大乾究竟还有多少战争潜力,谁也不知道。” “正好让南方藩王先为我们探个虚实再说。” “……再者,完颜灵虚这时候带兵南下,也总比我们到了南方之后,再袭击北地的要好。” 镇北王画完了线条,看向身边李灭陵,澹然说着。 不知为何,在与李灭陵相处时,他都能体会到一种难得的亲近之感。 李灭陵闻言,微微点首,但仍不由发问道—— “姐夫,灭陵在想,这位北疆的王太后,为什么不像王上您刚刚所说的那样做呢?” “……待到北地空虚之时,再举兵南侵。” 李灭陵说着,他换位思考道:“若我是北疆金国的统帅的话,我就会如此。” 镇北王闻言,静静开口道—— “或许,她是想专门打败我吧。” “打败姐夫您?” “当初在贝加尔城,我跟她约定的承诺,她说她会亲自来到燕北城。……会带着她的北疆大军一起,同时打败我。” 镇北王回忆说着。 对于某些细节有点改动,将“掳走”改成了“打败”,但大致就是如此。 李灭陵思考了片刻,只觉得还是不太能理解这种口头承诺的强大作用。 他忽得看向眼前的那副地图。 只见在那副图上,镇北王早已经标好了边境各处的山川地脉、兵力布置、防御工事。 甚至连推断出的对于敌人可能的进攻方向,都有所标记。 镇北王将地图交给了李灭陵。 他径直吩咐道—— “按着此图,去让军中各部兵马就位,即将到来的,是一场与北疆金国的大战。” 李灭陵恭敬应是。 同时,镇北王忽得转身,他如同自语一般道—— “灭陵,咱们现在,也算是在为这大乾、为这中原、为这天下来守护北方边境吧。” “回姐夫,应该算是。” 镇北王闻言,自嘲一笑,“向来只有我把别人当枪盾使用,今天,也给大乾当了一回枪盾。” “不过算了,中原大乱,但中原,都迟早是本王的囊中之物,绝不容外人觊觎。” 说话间,镇北王看向侍立于一旁刀笔小吏。 “替本王草拟一封奏疏,本王要找大乾,索要更多的粮草军械才行。” …… 大乾。 金陵。 面对此番急转直下的恶劣情况,大乾高层也是万万没有想到。 仿佛一夜之间,内忧外患齐齐爆发。 主导削藩之举的丞相王兆民,早就是被千夫所指,此刻又是被众臣弹劾。 但正所谓“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