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九章:《神奇的老字号》开播! (第1/2页)
,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 这一次的开头采用的手绘动画的形式,在这片手绘的动画里面,小张看到了许多他小时候才能够看到的东西。 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也有带的。 看到这些东西,小张倍感亲切。 大红色的手绘动画,色彩鲜艳,被渲染成黄色的老物件也成为了点缀的东西。 最后一组大红色的字体出现在屏幕里面。 《神奇的老字号》! 光是这个开头就在小张的心里打了高分。 ...... 画面初始给到了一条大河。 大河不算宽,周围还建有许多的民宅。 在桥面上留有许多充满历史感的小桥。 桥面上有行人再走,桥下面有船只驶过。 在古代它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京杭大运河。 而这里也是这条运河的起点。 江浙市。 运河通达,则商贾流转。 在几百年前,这里的老街上便设立了驿站。 而跟随着驿站一通流转的还有无数文人墨客,挥毫留下的诗句。 从此留下了千万部填满西湖的诗文。 商旅纵横,墨客通达,也给江浙留下了重文好商的传统。 而作为一个人类高质量城市,江浙同样也很新潮。 作为电商的摇篮,科创的桥梁。 新潮与传统在这里激烈碰撞,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更碰撞出无数的人和故事。 ...... 嗯! 小张一愣,这部纪录片好像跟《消失的小物件》有那么点不一样啊。 ...... 在西湖边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马路。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一览这座湖的美景。 或者来到断桥拍照,亦或者找一处茶馆喝酒。 经常会忽略掉在西湖边上某一个小路上去的石牌门。 石门上面挂着一副小小的牌匾。 “西泠印社” 这是一个有着117年历史的篆刻技艺的地方。 篆刻二字。 篆为篆书。 刻为雕刻文章。 而万般金石皆始于下笔行书。 西泠印社创立于上个世纪,一个弘扬国粹的梦想。 历经百年风雨,这个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毕生课业的学术团体,成为了研究金石篆刻无法逾越的高山。 而这最初的梦想,来自四位二三十岁的青年。 “王福庵、丁仁、叶为铭、吴隐,他们是创社四君子,那个时候王福庵还很年轻,只有24岁,夏天的时候他们几个年轻人全部在一起讨论印学......” 已经头发花白西泠印社理事长,李早正在面对镜头,对着挂在墙上的老照片介绍道。 在说起这四个人的时候,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有着一丝倾佩之情。 在那个充满战火,时局交替的混乱时代。 这位君子为了挽救国粹,不断的奔走筹措。 创立西泠印社,吸引了许多的有志之士。 一位位君子前赴后继的成为社长。 洒下一片片心血。 刻下一段段故事。 如今政通人和,但是对于印章却逐渐的淡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网路的普及,办公的升级。 使得印章只存在于合同和票据当中。 高峰书卷无人印、金石巧技鲜有知。 ...... 看到这里,小张心中彻底的把《神奇的老字号》跟《消失的小物件》区分开来。 朝阳影视的《消失的小物件》讲述的更多是大家童年记忆中的东西。 那些出现过却又消失的东西。 大部分是吃的和玩具。 主打的是情怀。 而《神奇的老字号》更带有一股子历史的韵味。 把那些深藏在市井,但是见证历史兴衰的老字号给搬了出来。 这不是回忆,而是新奇。 作为在江浙生活了好几年的新江浙人。 小张从来都不知道有西泠印社的存在。 这让他彷佛发现了这个城市的新大陆一般兴奋,连手中的零食都忘了吃。 只不过在看到曾经因为救国而诞生的西泠印社如今变得人丁单薄,逐渐凋零,小张还是有一种可惜的感觉。 ...... 在如何复兴印章方面,西泠印社也是做出了许多的努力。 在网上成立了文创店铺。 制作了许多文创产品。 百米的孤山步道,西泠君子走了百年。 少年心气在山中流传,也更加期待我们这一代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奇迹。 看着画面中一座座矗立在市区的崭新书店。 小张一下子就念头通达了。 感情自己下班路上经过的一些看上去就跟坑游客一样的文创店,就是西泠印社开的啊! 小张瞪大了眼睛。 自己无数次与这个百年老字号擦肩而过。 但是都被自己忽略了啊! 看来不是自己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老字号的存在。 而是这些老字号早已另外一种形式存在在我们中间了。 小张立马就想要下楼去那个店铺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