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荀氏的判断 (第1/2页)
“文若,你确定真要这样做吗?”秦羽听完荀彧的汇报之后,一时间还真是有些没有想到。荀彧点了点头,道:“这虽然是我的想法,但想必经过此事之后,家里众人也应该能察觉到这一点。”“动乱已起,颍川郡乃是四战之地,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颍川势必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将族人安置在颍川,我不放心。”“故而才恳请先生能够容我们颍川荀氏举族搬迁到南阳郡内、”秦羽隐约记得好像荀氏是有搬迁过的事情。不过这种事情他当时也没有留意。并不知道荀氏搬迁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然而这些事情秦羽虽然不知道。但他总归是知道,颍川荀氏最后搬迁去的地方乃是冀州。等到袁绍占据了冀州之后,荀彧还曾经在他的手下干过一段时间。只是后来觉得袁绍这人不行,便去直接找了曹cao而已。没想到,现如今自己的出现竟然让荀彧生出了想要将荀氏迁移到南阳郡的想法。荀彧能有这种想法,秦羽也不觉得奇怪。现如今荀彧已经在棘阳城中留了足有一年多时间。棘阳城的变化他作为亲历者,可是一点点的都看在眼里的。而且身为县丞的他,棘阳县内的大小事务,他都掌握的极为全面。尽管只是一县之地。对于他这样才能的人来说,掌管起来,本是没有什么难度。但奈何秦羽在棘阳县中所行的变化颇多。别说只有荀彧一个人。就算是加上张昭,逢纪和娄圭。他们几个人合力,到最后也还只是勉勉强强,紧紧张张的将秦羽吩咐下来的事情做完罢了。荀彧自然知道棘阳县的发展潜力到底有多大。而现如今秦羽已经不再是棘阳县令。他摇身一变已经成为了南阳太守。那么在棘阳县中秦羽做的那些事情,岂不是很快就会被推广到整个南阳郡的范围内?若真是这样的话。那未来南阳郡的发展,要不了几年,绝对会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有这样的前提。荀彧又哪里想要错过这样一个发展家族的大好时机?若是荀氏能够在南阳郡发展的同时将自己跟秦羽之间的关系绑的更牢靠一些。那么,随着南阳郡整个经济的腾飞。荀氏的实力也会得到一次质的飞跃。这一点荀彧很有信心。秦羽稍微思考了一下。便直接点头应了下来。荀彧的想法他自然明白。虽然秦羽一直都是致力于想要遏制世家发展的。但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的时代中,不论如何。最终一定会产生出世家豪门这样的群体。别说在这个时代了。纵观人类的历史,这种事情都是免不了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阶层的上升渠道到底有没有被堵死而已。倘若阶层改变的上升渠道从一开始就是被堵死的状态。不管怎么努力,到头来都是白瞎。时间长了之后,自然会衍生出越来越强烈的矛盾。可若是上升渠道一直都存在,阶层一直都不曾固化下来的话。那就简单的多了。秦羽现在想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努力。他想要尽可能的打通这个上升的渠道。这也是他目前推广教育的一个原因。想要提升阶层,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没有足够的能力,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而若是仅仅只关注于教育的话。最终的结果依旧是上升渠道的堵塞。因为上层阶层能够提供的位置是有限的。一共就那么些个位置,但是现在要越来越多的人去竞争。到最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那些原本就已经站在上层的众人便会想方设法的去阻拦那些想要往上爬的人的道路。于是便又回到了最初的情况。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无非就是拓宽上层的位置。在现如今的这个时代,所谓的上层,便只有当官。只有当官,走上仕途,那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上层。然而秦羽可不这样想。当官固然是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但也并非是所有人都要奔着当官去才行。当社会稳定,国家的经济能够保证所有人的基础生活所需的东西之后。对于物质的追求会渐渐的促生出一批更加精细化的商业位置。手工业,纺织业,简单的工业……这些行业的出现和发展,全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有可能。而且在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同时。在社会上还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才行。而这种人力资源可不是简单的出卖苦力就行的。他们需要经受过良好的教育,至少至少,也得先不是文盲才行。然后秦羽才能通过制定统一的培训手册,将这些人的专业技能想办法提升上去。做到这个基础之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无非就是技术的迭代而已。只要一个行业有足够大的人才基数。只要市场上有足够强烈的需求。再加上秦羽这堪称bUG一般的金手指升级能力。可以预见的是,技术的迭代一定会来的很快。其实到了这里。也就差不多到了秦羽的认知边界了。他毕竟不是专业搞社会学研究的,也不喜欢搞什么键盘政治。作为一个唯一爱好就是打游戏的阿宅。再多的规划下去,那简直就是在为难他。不过大体的方向他还是知道的。等到国内的消费市场饱和之后。那不是还能往国外走吗?只要市场够大,秦羽就有信心能够让整个大汉的所有子民全都站在那个上层的台阶上。当然。想要做到这样的事情,自然是需要付出足够的代价。压迫和剥削是难免的。但是等到真走上这一步的时候,压迫和剥削的都已经不是大汉的子民了,那秦羽还管个球啊。你们过的困难关我什么事?反正我们只要过的开心就行。这些或远或近要面对的问题。到了最后。便全都归结在了两个字上——教育!秦羽的心很大。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很自大。经过一年时间在棘阳城中所做的基础教育的推广。让秦羽深切的意识到了单打独斗的困难性。就算文士府中已经因为他推广出去的纸张而吸引过来的越来越多的士人。这些士人最终都能过成为有限情况下的讲师。但就算是这样。棘阳城中的讲师数量也是远远不足的。想要让这些原本大字都不识一个人百姓摆脱文盲。这困难实在是超出了秦羽的想象。秦羽也知道这种事情恐怕是急不来的。要么就照搬九年义务教育,学习从娃娃抓起。但那样的话,对他来说。就意味着现如今这一代人基本上就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想要发展,就必须要等到下一代人起来之后才行。可那至少也要十年时间。太长。秦羽等不起。他现在更想做的事情就是。在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也要将这一代人的能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让他们也能享受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发展红利。为此。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来保证每个人都能接收到教育的时间。毫无疑问。颍川荀氏的那些从小就受过良好教育的族人正是现如今秦羽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躲避战乱的地方。而秦羽则是需要更多能够引导普通大众脱离文盲的人。这种事情,就算是那些荀氏之中最为普通不过的子弟,也都能够胜任。他们若是真能来到秦羽的治下,最终的结果应该会是双赢。在想到这些事情之后,秦羽便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跟荀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