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不要辜负朕的信任 (第2/2页)
乌孙王国三分之后,在西域就有四个刘氏诸侯王,至于要四个镇守列侯才够。 但是西域毕竟是外域,贸然从中原调人过去,会引起西域的反弹,而且武襄侯临终遗言,希望朕能够正常赏赐西域诸军。 他亲手斩灭匈奴单于,西域诸军四万大军伤亡过半才得来的战果,朕不能寒了这群功臣的心。 世镇列侯必须要从本地人中任命,一个西域土王担任世镇列侯,以及本就存在的无双侯,再从此次参与突袭匈奴王庭的汉军中选择功劳大的一个册封列侯,镇在大宛东国中。 最后一个镇守列侯的位置,则先空置吧,等到人口再多一些再任命。” 有郡必有侯,有王必有侯,这是大汉的政治铁律,每一个郡的建立,每一个诸侯王的任命,都会同时牵扯到至少一个列侯的位置。 霍光没有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他听到了刘询所说的一些关键信息,“会引起西域的反弹”、“正常赏赐西域”、“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这些无意中说出的话,证明皇帝虽然在着手削弱大都护这个职位的权力,但却并没有准备卸磨杀驴的准备。 正相反,他削减大都护军政一把的权力,将这些权力打散到镇守列侯和诸王以及朝廷官吏的手中,西域失去了一个毋庸置疑的主宰,但是西域整体汉人的势力是在增长的。 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匈奴被打趴下了,西域失去了最大的外部威胁,军事上的高度凝结已经不是处理西域问题的第一选择。 如果想要抵御匈奴,还是要实行之前高度军政一体的政体。 “大都护的人选,朕准备把安阳侯派过去。” ??? 霍光闻言满头问题,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把安阳侯派过去,那和让无双侯继续把持有什么区别? 淮阴韩氏和洛氏的关系渐渐远了,但是安阳侯现在虽然是韩氏的,但随时可以不是,洛氏依旧有这个爵位的法理,而且安阳侯国中有多少洛氏族人,陛下你不清楚吗? 刘询见到霍光懵逼的表情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子孟啊子孟,你是个有智慧的人,难道还看不出来朕的用意吗?” 霍光到底是聪明脑中灵光一闪,惊讶道:“陛下您这是换个方式让洛氏继续执掌西域?” 刘询含笑点点头:“西域的二王一侯,如果让朕选一个能够信任的,那朕一定会选无双侯。 如果西域会有叛乱,朕还是相信无双侯会平定,而且西域众人也会安心。 有功劳的臣子得到该有的赏赐,让他们尊贵起来,让他们富贵起来,君主的天下就会安稳。 子孟啊,你说朕这么做对不对?” 霍光当即躬身下拜道:“陛下圣明,圣人说,士为知己者死陛下施恩,臣子报恩,这是天地之间的道理。” 人这种生物实在是太复杂了,就算是刘询也不能免俗,玩弄权术搞平衡的终极,他还是会把希望放在人身上。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但有值得信赖的人,一切分治都是为了权力的稳定,但在最深的底下,人性的光辉掩盖了一切。 刘询紧紧的盯着霍光,盯的霍光如芒在背,不知道皇帝怎么了。 然后就听到悠悠的一声,“子孟啊,朕可能要做一件大事,伱是朕最信任的人,朕希望你永远都能记得住这份信任。 你先下去吧把朕的意思传出去。” 霍光浑身冷汗涔涔的退了出去,一直走到殿外,冷风一吹,他才回过神来,回想起皇帝最后说的那一句话。 “大事?” 霍光很是疑惑,皇帝大权在握,又不和洛氏开战,这世上有什么事情对他来说是大事呢? 恐怕就连此次进攻匈奴都算不上大事吧? “奇怪。” 霍光想不出来只能作罢,现在要紧的还是将西域调整透露一下,看看众人的反应。 ———— 每当笔者研究汉宣帝刘询时,总是会闪过一个词语,那就是谨慎。 在他执政的二十年间,笔者几乎没有见到过任何暴烈的行为,他总是谨慎而小心,“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老子提出的政治智慧,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处理靖难诸侯开始,他总是能合理的处理那些立下大功的功臣,既不影响皇权的运作,又能够使功臣得到赏赐,这大概就是一个伟大的君王所能够做到的。 各种贤才能够肆意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担心受到君王的清算,这就是刘询被称作汉代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的原因。——《汉宣帝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