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1章 无烟火药 (第2/2页)
新式马车。 车厢和车身下部都是铁和铜打造而成,上部是坚硬红木一共三层高六米,顶层是一个平台,四周装有扶手可以观光和指挥作战。 大明工匠可不是盖的,简单的四轮马车只要有有图纸和明,他们就能打造出来,轴承和弹簧手工打造都已经解决。 只是橡胶问题暂时未解决,只能用铁轱辘包厚牛皮。 行路时一层或者两层车厢,遇到战争时上面随时可以加装作指挥台,这辆马车上有沙发和书案,还加装四门虎蹲炮,主要用于防御。 并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使用,乃是朱慈烺专用的战车和指挥平台。 四轮马车在我国出现很晚,并不是没有技术制造,而是我国能用起四轮马车的人都喜欢坐轿。 马车并不需要试验,这次试验主要内容还是火器。 根据朱慈烺提供的工艺制作图纸,在几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无烟火药已经被研制出来。 无烟火药是一个里程碑,研制成功后,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后装枪! 无烟火药,指爆炸时产生较少固体残留物的火药,如硝化甘油、含氮量较高的硝化纤维等。 历史上无烟火药的出现还有一个故事。 瑞士一个镇发生两名歹徒与警察持枪对峙事件,暴徒扣押了人质。 为了尽快制服暴徒,他们找来两名神枪手,拿着大口径的黑火药枪,准备将两名歹徒击保 谈判破裂后,现场指挥组决定,立即击毙暴徒。神枪手迅速寻找有利地形,可找了一会都不合适,只有一个窗口有利于射击,二人只好同时挤在 那里开始瞄准,一人瞄准一个。可就在扣动扳机时,两人没有达到同步,一名神枪手先开枪击名毙了一名暴徒。 另一名神枪手本想开枪,可由于先前击发的黑火药枪产生了黑烟,阻挡了他的视线,他只好等了几秒,想着黑烟散尽后再射击。 可就是这几秒钟,另一个暴徒开枪打死了正在谈判的警察,虽然此后神枪手立刻开枪打死了歹徒,可再也无法挽回那位警察的生命。 舍恩拜是一位化学家,当他得知黑火药枪的黑烟挡住神枪手的视线而无法连续击发,导致警察的死亡的事情后。 他便开始思考,能不能制造出一种不发烟的火药呢?这个发明,开始在他的心里萌芽,便开始正式研究无烟火药。 可他的研究并不顺利,他翻阅了无数资料,配对了无数化学物质。 但在燃烧后都没有达到无烟的效果,而且发生了很多危险,无烟火药的研究艰难地向前推进着。 1845年的一,舍恩拜做试验时不心把盛满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瓶碰倒了。 溶液流在桌上,一时未找到抹布,他赶紧出去拿来了妻子的一条棉布围裙来抹桌子。 围裙浸了溶液,湿淋淋的,怕妻子看见后责怪,就到厨房去把围裙烘干。 没料到靠近火炉时,只听得“扑“的一声,围裙被烧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烟,也没有一点灰。 他大吃一惊,他仔细回忆了经过,顿时万分高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合成了可以用来做炸药的新的化合物。 为此,他多次重复了实验,肯定了结果无误,遂将其命名为“火棉“,后人称之为硝化纤维。 硝化纤维,生成的火药很不稳定,多次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 后来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成为胶状物,通过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 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生烟雾或只发生少量烟雾。 使用无烟火药可以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无烟火药的诞生为弹药的开发铺平晾路。 在朱慈烺系统的帮助下,此时大明火枪已经率先进入迷尼弹时代。 相信很快会造出后装枪,这可是领先世界两百年左右的火器。 试验场上几位大明科学家都在等待皇太子的到来。 朱慈烺并未让他们等待太久,从良乡回来直奔皇家科学院,在门卫处亮出腰牌很快来到试验场上。 “殿下驾到!” 随着胡宝一声尖细叫声,众人急忙上前躬身施礼: “参见殿下!” 朱慈烺微笑抬手: “诸卿,免礼!” “谢千岁,在您的帮助下,大明皇家科学院瞬间研制出无烟火药,卿殿下检验!” 朱慈烺满意点点头: “很好,开始你们的表演!” “喏” 孙和鼎率先出场,只见他手中拿着一把左轮手枪,快速在弹巢装入六颗子弹,对着四十五米的枪靶就扣动扳机: “砰砰砰……” 连续六声枪响,大伙都看到六个铜壳掉落在地。 一个士兵快步跑向枪靶观看,随后兴奋大叫: “命中了,木耙被轻松击穿……” 孙和鼎不是神枪手,只要子弹命中枪靶即可。 要知道这种转轮手枪以前射击距离只有二十步左右,无烟火药不但解决了黑烟问题,也加大手枪射程。 朱慈烺也很意外,他没有想到孙和鼎三兄弟在几个月内,竟然把子弹和底火问题一并解决。 朱慈烺伸手要过一颗子弹观看,只见弹头依然是锥形铅弹,类似迷尼弹前端。 当朱慈烺看到弹壳时,顿觉眼前一亮,铜制并且已经有底火,这个就是颠覆性的了! 朱慈烺给过他们几十颗子弹,他以为至少要几年时间才能研制出来,因为有些东西都是工业化后才出现的…… 朱慈烺举起子弹问孙和鼎: “子弹是你研制的?” 孙和鼎点点头,可马上又摇摇头: “回禀殿下,不是臣单独完成研制,这颗子弹凝聚了皇家科学院所有专家的智慧和心血,毕老,宋老。赵师傅和两个弟弟都参与其中!” 毕懋康等人都摇头笑道: “他们两兄弟动手,我们只是动动嘴而已,没有帮上多少忙!” 朱慈烺这才恍然大悟: “卧槽,举国之力,怪不得……” 为什么举国之力呢?因为大明有名的火器专家,目前都在皇家科学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