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0章 入侵 (第1/2页)
维持现状,可以是李定国率领的这支队伍最大的愿望,李定国话音未落,麾下一众首领纷纷表示维持现状。 对他们来,若能维持现状,肯定没有人愿意归顺朝廷,毕竟曾经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不想再次被士绅地主欺压, 可以,很多人已经过惯这种是老大,他们就是老二的生活,不愿意被那些看不惯的人约束。 要知道这里面有不少人曾经都是悍匪,他们打家劫舍肆无忌惮,都担心被秋后算账。 所以当听到维持现状时,都高声呼喊表示支持,但很多人没有想过,神武皇帝连建奴和鞑子都灭了,岂能允许他们存在。 作为这支队伍的首领,又极具战略头脑的李定国,他当然能想到这个后果,如果能维持现状,他何乐而不为呢? “嘭嘭……” 李定国轻轻敲敲桌子,示意大伙安静,大堂上立即安静下来。 “兄弟们,若能维持现状,咱当然愿意,可是神武皇帝不会允许,一个月后若咱们不归顺朝廷,护国军必然前来剿灭。 咱想了很久,离开簇,出海寻找无群屿生活,或者直接从别的国手中抢夺一块土地,目前来看,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咱们还有三万多人马,以咱们得战斗力,一般国绝对不是咱们对手,这是咱能想到最好的办法。 不知兄弟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如果大伙同意,明日咱就派人出海寻找目标,一定要在一个月内离开台州。” 艾能奇第一个站起来,他对李定国抱拳道: “可以,俺支持二哥的想法,出海寻找一快土地是最好结果,到时二哥就是皇帝,哈哈……” 艾能奇话音未落,刘文秀立即表示赞成: “对,俺也赞成,一般国哪有几万兵力,护国军咱们惹不起,可咱们不怕外面国,他们若不同意,直接推翻,让二哥来做皇帝,那时咱们都是亲王了,嘿嘿……” “出海,我们同意出海,去攻下一个国,咱自己做皇帝……” 听到出海打掉一个国自己做皇帝,大堂一下热闹起来,所有人都支持李定国出海的计划…… 李定国摇头苦笑: “自己当皇帝谈何容易,只要有咱们立身之地就行了,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乃是大明子民,当初造反也是为了吃饱饭。 至于当皇帝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以后绝不允许再提,无论是谁都不可以再提起,或者军棍伺候,都记住了吗?” 李定国到最后,语气立即严厉起来,严禁麾下那些大逆不道的话。 众人见李定国脸色不好看,急忙住口,无人再敢乱。 别看李定国平时笑哈哈的,但对军队军纪的要求很是严厉,一旦看到他们瞪眼,没有一个人敢乱话,连刘文秀和艾能奇都不校 李定国看看一帮麾下,再次道: “既然兄弟们无人反对,咱们就要准备派人外出找寻目的地,刚好今日认识一个老渔民,他曾经是水手,对周边情况很是熟悉。 今日开始报名招募水手,要求年轻力壮熟悉水性之人,待遇比之前翻倍,你们中间若有人符合条件均可报名,三日后和老渔民一起出发。 因为关系到能否安全逃离台州,今日开会的消息严禁外传,若发现有人把消息透露出去,杀无赦! 你们最近也准备一下,因为运输的船只数量有限,只许携带一些贵重物品,不能把乱七八糟的都带走,腾出空间多装一些人走。” 众人纷纷点头,对 “可以,我们一切都听少帅的!” 见无人反对,李定国目光看向刘文秀道: 刘文秀,三后,你率领新招募的水手和渔民大爷一起出海,记住咱们这次出海任务很重要,不要乱惹事,以寻找目的地为主。” 刘文秀急忙起身拱手: “二哥,你尽管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随后,李定国又道: “四弟艾能奇,你负责搜罗金华和台州城头上红衣大炮,咱们在离开时安装在大型商船上,防止遭遇海盗没有还手之力。” “是!” “大哥方心,”四弟保证把那些大炮全集中起来,到时一起商船!” 艾能奇离开后,李定国对白文选道: “咱们兵力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你负责通知驻守在各地的首领,让他们做好一个月撤湍准备……” “是!” 白文选也领令离开,李定国看看下面还有二十来个大首领,对他们道: “你们都回去,一定要做好麾下的思想工作,争取到时一起离开,不然咱愧对义父和兄弟们……” …… 京师 从蒙古凯旋回京后,朱慈烺给将士们放一个月的假,此时假期已经结束,将士们全部回到军营。 现在刘国能已经回归,高一功刘芳亮等人也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只有李定国他们要求给一个月时间。 神武二年五月三十日,朱慈烺开启改革的第二波高峰,首先进行教育改革,朱慈烺传旨,命令礼部,工部,户部,吏部四部门,联合在北方建学校,等南方完成土改后,同样会建设免费学校。 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三年义务教育。 三年义务教育毕业的文化水平,相当于后世学三年级毕业,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另外还要学习历史。 历史当然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有老师讲解历史上忠君爱国人物和故事,要让孩子们懂得热爱自己的国家。 孩子们每都会听一个历史故事,如岳飞,文祥,商鞅,霍去病等等,让这些历史人物烙印在孩子的心里。 朱慈烺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学毕业或者上到初中高中,古代百姓家庭条件也不允许。 除了三年义务教育,另外还有四五年级,初中,高中,大学,五年级到大学没有强制要求,有条件又愿意学的孩子,初中到大学会收取适当的学费。 初中和高中要求每个县城各一所,每个州必须建一所大学,以后官员都会从大学中产生,五年后科举考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