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0章 华盟 (第2/2页)
十五万明协军,除了伤亡之外,半数留在华北省和华西省。 当然,明协军都有封赏,表现最好的明协军主将,被加封为子爵,其他人都有升级和财物奖励。 此次征战的明军将士都会封赏,但不是现在,搬师回京再加封赏。 除新成立的两省之外,西伯利亚改为西北省,驻军五千,大明吏部会派官员任职。 叶尔羌汗国,准格尔汗国,和硕汗国,卫拉特汗国,哈萨克汗国,土尔扈特等汗国,取缔国号,设立新疆省。 乌斯藏在布哈拉汗国统治下,现在布哈拉汗国已经被灭,朱慈烺把叶尔羌汗国部分土地,加上布哈拉汗国全境,设立西藏省! 自此,华夏西北土地和远东陆地,全部纳入大明版图,并被大明实际控制…… 如果有外敌想要从陆地入侵大明本土,就算无人抵挡,他们骑马也要几个月才能入关…… 在莫斯科又住了几天,看到一切都很正常,朱慈烺决定班师回朝。 ………… 在大雪中,明军用了三个多月才回到京师,新年都是在路途上度过的。 …… 神武六年 大明变化超级大,蒸汽机已经上舰,很多大型战舰都安装了蒸汽机。 大明各省之间铁路都在修建,很快有多条线路火车会开通…… 因为技术原因,火车只有八节车厢,速度也不快,只有五十码左右。 …… 朱慈烺终于又清闲下来,看似整天沉沦在后宫,实则又暗中把小虎都派出去,他们率领十万大军在云南丛林训练。 另外两个大明最优秀的小虎,张书廷和李寿廷,也在台湾训练十万海军陆战队…… 大明海军战舰从未停止训练,如今大型战舰已经达到五千多艘,其中包括两千艘安装蒸汽机的大型战舰。 神武六年 三月一日 皇极殿 朱慈烺稳坐龙椅,满朝文武见礼完毕,鸿胪寺卿手捧象牙板,上前奏本: “启奏陛下,琉球世子尚贤觐见。” “召!” 近侍太监高声叫道: “传,琉球世子,尚贤觐见。” 随着小太监的声音,琉球世子尚贤走进皇极殿,跪倒施礼: “臣琉球尚贤,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朱由检微微颔首: “琉球世子,免礼平身!” “谢皇帝陛下。” 尚贤谢恩平身,恭恭敬敬垂手站立! 朱慈烺随意打量几眼,只见尚贤身穿大明官服,年纪三十岁左右,满脸的病态,好像大病初愈的模样。 片刻后,朱慈烺缓缓开口: “琉球世子,长途跋涉前来觐见,不知何事?” 尚贤急忙躬身拱手: “回禀皇帝陛下,琉球自古就是大明藩属国,如今却被倭国萨摩藩实际控制。臣兵分两路,才勉强躲过萨摩藩的围追堵截来到大明,恳请皇帝陛下发兵,驱逐萨摩藩。” “哦……” 朱慈烺只是哦了一声,暂时没有表态。 内阁首辅孙传庭见皇帝有些犹豫,猜到皇帝在想什么,急忙出班启奏: “陛下,大明连年征战,将士们疲惫不堪,内阁不建议出兵琉球。” 孙传庭乃是大明重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不是阻止大明出兵琉球。 他和皇帝在演双簧,做给琉球世子尚贤看的。 尚贤虽然贵为琉球世子,但处处受制于萨摩藩,可谓苦不堪言。 萨摩藩强势霸道,倭国浪人根本不把琉球百姓当人看。 尚贤早就受够了,到大明后,看到大明百姓幸福自由的生活,尚贤极为羡慕。 他宁愿做大明一个地方官员,也不愿意让琉球控制在萨摩藩手中。 见神武皇帝和内阁首辅都不建议出兵,尚贤把心一横,再次跪倒在皇极殿上,语气很诚恳的说道: “皇帝陛下,为了琉球百姓,臣恳请大明出兵相救,只要赶走萨摩藩,琉球可以变成大明领土。” 尚贤这番话,正中朱慈烺下怀,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琉球不大,人口也不多,琉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后世的倭国冲绳,就是现在琉球王国地盘,它控制着华夏进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也是遏制我华夏第一岛链。 为了避免出现后世那种情况,琉球必须控制在大明手中,藩国和本省区别很大。 朱慈烺也不客气,微微笑道: “既然琉球世子已经决定,大明可以出兵,歼灭萨摩藩,朕加封你为琉球王,防务和治理有大明负责。” “嘭嘭……” “谢皇帝陛下,臣代表琉球百姓给您磕头。” 尚贤激动之下,再次给神武皇帝磕响头。 琉球目前控制在萨摩藩手里,需要大明出兵夺回来,还要尚贤签署文书,才能最终变成大明领土。 见尚贤激动给他磕响头,朱慈烺心情有些复杂,国家都没有了,至于这么激动吗? 其实尚贤心里清楚,就算琉球不划入大明,最终会被倭国吞并。 尚贤根本看不起五短身材的倭人,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他难道不懂! 朱慈烺上前扶起尚贤: “平身。” 见皇帝陛下亲自搀扶他平身,尚贤心里更加激动。 一个萨摩藩小首领,都在他面前肆无忌惮耀武扬威,他竟然能受到大明皇帝如此礼遇…… “吾皇万万岁,臣立即签署协议。” 对尚贤的表现,朱慈烺很是满意,拍拍尚贤肩膀说道: “让内阁和你签署文件,你们玩几天返回琉球,以防琉球生变,大明会尽快发兵,退下吧!” “遵旨!” …… 半年前,朱慈烺让唐王招兵,到他显身手的时候了。 朱慈烺说道: “传旨,命令朱成功派兵前往琉球,唐王朱聿键率领王府军队协同作战,消灭琉球倭寇后,唐王驻兵琉球!” 朱慈烺话音未落,立即有文官反对: “陛下不可,藩王不能拥兵的,王府侍卫不能过千,唐王招兵买马,还率军出征,臣认为不妥,请陛下三思。” 在他之后,又有几个文官附议,其中有人搬出祖训。 “陛下,臣等附议,听说唐王拥有三千人马,还有几个藩王都在招兵买马,藩王军队足有两万之多,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太祖皇帝说过,倭国乃是不征之国之一,大明不能出兵……”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