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_第一百四十一章:封,虎威大将军!【万字更新,求月票,求打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封,虎威大将军!【万字更新,求月票,求打赏】 (第3/5页)

渐渐理解了,联想到自己,当即说道:“就跟咱调兵遣将一样,要根据手底下弟兄的才能和性格秉性,去执行不同的战事。”

    周念马上点点头:“对,正是这个道理。而齐大人刚刚所言,则是将这种办法放在了具体的教导中。”

    “就好像圣人在教导子路时,教他三思而后行。”

    “教导冉有时,教的却是勇气。”

    “这不正与齐大人所言如出一辙嘛。”

    听着周念的话,齐衡无奈的摇摇头:“周大人啊,都说你才学渊博,看来不假。”

    周念忏愧。

    朱元璋虽然在这些话题上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朱元璋的心里却丝毫不恼。

    反而虚心的听着他们两个人的话,从中极力的吸取着知识。

    不过,回过头来的齐衡,却又说道:“周大人所言确实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却不尽然。”

    “二位细想,从古自今,知识才学因为所有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无法做到接受相同的教导。”

    “自此,阶层的差距便越来越大,士族有钱有粮,门下子弟可全心读书识字,随之掌握了权柄,可那些寒门子弟呢,农家子弟呢。”

    “就好像大哥你,我看大哥求学之心赤城,不比那些学子弱,可却因为无钱无粮而不得其道。如此一来,有钱的越有钱,无钱的越无钱。”

    “逐渐便会出现,士族豪绅把握天下八九成的钱粮,而平头百姓,年年丰收,却年年饥荒。”

    “其根本,便是教育之差距。”

    “若天下人皆有学识,每个人都有读书的公平起点,再行科举之公平取仕之道,这阶层之间的矛盾,或可缓解。”

    “这便是我刚刚所说的有教无类,在对教育的人群上,有教无类。”

    “同时,当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优秀的学子才人便会越来越多,从中脱颖而出的,岂非才学愈发高深?”

    一旁静静听着齐衡所言的周念,心生感叹道:“大人此心,实乃天下寒门之幸。”

    “可世道如此,百姓家吃穿都无法满足,又如何能有钱读书识字?”

    齐衡一笑:“教育乃是国之根基,既如此,为何不可公开办学,天下各地各县,皆设学堂,无需银钱,皆可入学。亦或者缴纳少量银钱。大头由国家支出。”

    这话一出,周念和朱元璋皆是眉头一皱。

    不得不说,齐衡的想法是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恩公,你这话咱也听明白了,可若是如此推行,每年要有多少的才学之士来做教导,又要多少的银钱来修改学堂,还有学子的书本,若要做到恩公所说的天下之人皆涵盖在内,这损耗之巨,难以想象啊.......”

    朱元璋的话已经很委婉了,但意思却很明白。

    异想天开。

    不过,对于他们的话,齐衡却丝毫不在意。

    因为齐衡心里非常的明白。

    并且,历史已经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这就像是一场投资,前期投入自然很大,也非常的伤神。

    但这就像人要做运动锻炼身体一样。

    开始时很难受,可渐渐的,你就会发现做运动锻炼的好处。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投入。

    光从数字来看,花这么多的钱粮,去做这种没有看得见的投资,似乎非常的吃亏。

    可伴随着所有人的教育水平提升,社会生产力将会因为这些人的加入而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就拿这次他们筹备的水库水渠为例。

    如果天下的官吏都能够看到修建这些的好处,并且具备这些相关的能力,这天下还愁没有粮?

    当工匠们的技艺因为一代代的学习和钻研,当蒸汽机、水利、甚至是电力发展出来后,教育的那点支出,还多吗?

    想着这些,齐衡有心想要解释,但也知道他们压根听不懂,甚至不敢相信。

    毕竟这事情在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谁敢保证未来一定可以。

    他们不像齐衡,在齐衡的视角中,这些事情都是铁定的事实。

    想到这里,齐衡也就不再执意让他们理解,笑了笑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转而说道:“既然二位不相信,那这事就交给齐某来做,二位只需看结果就是。”

    “不过,这推行的事情,还要大哥你允诺才行。”

    见齐衡如此自信,朱元璋虽心中觉得不切实际,却也不好武断的拒绝,想了想说道:“此事恩公自可推行,不过,咱义军如今家底毕竟还浅,天下也还不太平,恩公在做此事前,还需仔细斟酌,以免耗费太大。”

    朱元璋委婉的话,齐衡一听却笑了起来。

    “大哥放心,齐衡一定在满足军需以及治下百姓吃穿的情况才会做。”

    得到齐衡这话,朱元璋终是放下心来。

    “不过,大哥,齐衡除了要跟大哥要推行官办教育的权力外,还想恳求大哥另外一件事。”

    “何事?”

    齐衡道:“刚刚齐衡就曾说过,要将工匠、耕种、铁匠等等各行各业纳入到教育的体系当中。”

    “既然如此,齐衡便想跟大哥要一个天下人皆无高下之分的承诺。”

    “大哥也看到了,我南人受元廷四等人制度迫害之深,简直令人发指。”

    “元廷的四等人制度虽然可恨,却还摆在了桌面上,但从古自今,这天下的等级观念又何曾消失过,宋朝时,重文轻武,虽说有地域限制无战马之原因,但宋朝文强武弱也是事实,靠年年纳贡苟延残喘,这是为何?”

    “还不是文人待遇高,而武人低,大多数人都去追求文采了嘛?”

    “所以,我想跟大哥你要个承诺,天下各行各业,人人平等,无论士农工商,皆平等共处,虽人心不可改,但最起码在咱义军境内的政策上,绝不可厚此薄彼。”

    齐衡身为一个现代人,深深的明白,这士农工商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被忽视。

    华夏近现代的苦难除了受限于封建王朝体制的影响,又何尝不是因为工匠这个群体的作用没有被重视。

    古代的四大发明,皆证明了华夏工匠并不比任何一个文明差。

    可为什么工业革命的各种诞生地都是别人家。

    咱们搞出来的火药,却成了别人轰开自己国门的武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