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这就是咱的恩公,咱的大将军啊!【求月票,求打赏】 (第4/5页)
光还是比较欣赏的。 如今他们这一行人所震惊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这三个问题。 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东西。 怎么能发展的这么快? 这些表面繁荣背后的东西。 显然,刘伯温已经看出了如今这产粮区包括交易集市,之所以能够如此繁华热闹,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基于产粮区的水稻产量。 所以他非常想要明白为什么齐衡可以将这些干燥的内陆腹地,化为优质的水稻田。 这便是他问水从何来的原因。 而他之所以问修建这些水渠和建筑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正是因为他看出了齐衡之所以可以在这三年的时间内做出这一切,应该都是依靠了这些东西,所以才发展建造的这么快。 不然按照正常情况下,仅仅只是眼前这些工程量,就足以让历代的王朝耗时七八年,甚至十多年。 瞧瞧那些历代王朝皇帝修建陵墓所耗的时间便可得知。 甚至有些皇帝刚一登基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就是害怕日后他死的时候还没有修建好。 而刘伯温在观察了所有地方后,发现这里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所使用的材料不同。 所以便认为齐衡之所以可以如此快的完成这些建筑工程,正是因为依靠了这些材料。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为何不到秋收这里的漕运就如此的繁华热闹。 既是他刘伯温此刻心中的疑虑,也是他看破这一切后的猜想。 显然,如果一个地方仅仅粮食产量大,根本不可能会出现如此繁华的漕运景象。 也不足以支撑这些工程、建筑的修建。 因为你不可能用粮食造建筑。 也不可能靠着一年仅有一次的秋收来聚拢如此多的人口百姓。 随着刘伯温的询问,一旁的李善长也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一些蹊跷。 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其实李善长并不笨,他之所以没有刘伯温想的如此快如此清晰,就是因为他本身不善于急智的原因。 也不需要多久,或许只用一晚上的时间李善长回到家中一个人思考,便可以想通其中的关键。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就是没有刘伯温想的快,逻辑分析转化的清晰。 至于另外一边的朱元璋和徐达。徐达从一开始就抱着一副看热闹的心思,因为他是武将不是文臣,所以这些他可以完全不关注不了解,只需要看一看热闹便好。 而朱元璋瞧着眼前自己手下这帮文臣之间的交流,则完全是抱着一副求学的心思。 如今的他在治政方面确实没有在场的任何一个人娴熟和有经验。 可如今的他抱着一副谦卑的态度,就如同一块干燥的海绵一般,快速的吸收着养分。 其成长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 而此刻的齐衡在听完刘伯温的询问后,并没有直面的回答他。 反而是对着身边的朱元璋说道:“大哥你还记得当初我建造黄岗城时的材料嘛?” 听着齐衡的话,朱元璋陷入了回忆,很快他思索的面容上,顿时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恩公是说,那个叫什么混凝土的?” 闻言,齐衡点了点头,笑道:“正是。” 说着,齐衡一挥手,身后跟着的陈都立马跑了过来。 “安排辆马车,我们上水库去看看。” 听到齐衡的话,陈都当即转身离开。 而齐衡也对在场众人说道:“走吧,带你们去看看,这些水稻田的水从何而来。” 众人怀着期待的心思,紧紧跟在齐衡和朱元璋的身后,朝着山路边走去。 很快在水泥浇灌的路边,众人等来了两辆马车。 坐着两辆马车,众人一同开始朝着远处的山上而去。 大概一刻钟后,马车停下,众人下车。 顺着山路,在数百名士兵值守的山路上走了很远。 直到他们看见一处完全由河水充斥的水库时,终于明白了,下方那无数块水稻田所耗费的水是从何而来。 从外面看,依旧可以清晰的看出曾经峡谷的痕迹。 可在远处两侧,如今却被一堵几十米高的墙壁所阻塞,那墙壁说是墙,实则如神迹一般,隔断山河。 刘伯温望着远处的景象,张着嘴巴,不由的惊叹道:“真乃鬼斧神工也!” 一旁的李善长,朱元璋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所有第一次见到这一幕的大多数人一般,惊叹的合不拢嘴。 朱元璋一边看着眼前这一幕,一边想着这些都是如今他麾下的东西,顿时感觉整个身子都变轻了些,快要飘起来了。 此时的朱元璋,终于明白为何很多皇帝在看到自己麾下的疆域时会有感而发。 不过,想到这些都是齐衡在这三年间所做出来的功绩,在忍不住惊叹之余,也明白齐衡为此付出的心血。 想想曾经齐衡跟周念挤在一间小屋里十几天,谋划的却是如此宏大的计划。 朱元璋心中感慨之余,便忍不住的拱手对着齐衡说道:“恩公,幸苦了。” 突然听到朱元璋的话,齐衡愣神的同时,似乎找到了自己这么辛苦做这些的目的。 除了为这天下的百姓,又何尝不是为了自己这位大哥。 如今朱元璋的话,便是在肯定他的付出。 齐衡笑笑,说道:“大哥,你我之间还需要说这些嘛?” 朱元璋朗声大笑。 既是为了感慨兄弟之间的情义,亦是眼前这如鬼斧神工般的神迹。 一旁的徐达、李善长、刘伯温,看到这一幕皆心生感触。 在看过这里后,齐衡便为众人解释道:“如今这里,便是由混凝土所建造,同时,山下的水渠、房屋、码头,皆是此物所建造,工艺简单,牢固。有此物,方能成就如今这盛况。” 听着齐衡的话,众人终于明白。 下了山,一行人来到了渡口上。 乘坐着一艘五六米长的船只,朝着前方而去。 约莫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众人正好在船中吃了点饭,休息了一会儿。 “大人!蒙城码头到了!” 船舱内。 一名士兵突然走了进来,对着舱内的众人说道。 听到这名士兵的话,众人心中皆是一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