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那咋办,谁让你喝多答应齐兄弟了。【求月票,求打赏】 (第4/5页)
,朱元璋却突然将手中的茶杯一摔。 茶杯碎了一地的声音响起,将刘伯温吓了一跳。 忙说道:“在下言语放肆,多有得罪。” 可朱元璋却缓缓开口道:“骂的真痛快,先生这十恶,把义军的毛病全都揭穿了。” 刘伯温一愣:“大帅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朱元璋神色笃定的说道:“真真切切!” 见此,刘伯温的心中颇有一股将遇明主的感觉,毕竟,曾经这十骂,他也上表了朝廷,可是朝廷却没有半点的回应。 他心中有些激动的说道:“大帅,这十恶不但义军有,官兵也有,而且可能更严重。大帅,当时我在奏折上写下这十条时,一半是在骂义军,另一半,则是借着在骂义军,来骂大元朝廷啊。” 朱元璋指着刘伯温,真切的说道:“骂得好,骂得好哇!” 而一旁的李善长,见自己给刘伯温挖的坑,竟然让他有了表现的机会,便又缓缓的在朱元璋身边说道:“千古名骂,万载相传呐。” 这话一出口。 刘伯温和朱元璋的脸色皆在一瞬间发生了变化。 刘伯温听出了这李善长话中的恶意,而朱元璋自然也听了出来。 李善长此言,就如同在朱元璋的心头上插刀子,告诉他朱元璋,此言日后是要被万载流传的。 到时候,你朱元璋可也是这被骂当中的一员。 尽管你如今不在乎,日后呢? 成了皇帝呢? 可显然,此时的朱元璋并没有想那么远。 他在瞧了一眼李善长后,便又对着刘伯温说道:“先生,咱劳您大架,把这十恶给咱写下来,每个字都要有拳头那么大,咱要把它给挂起来,天天看,夜夜想,直到......” 说到这里,朱元璋沉默片刻,道:“直到,改天换日的那天。” 见朱元璋有如此气度,刘伯温心中长长出了口气。 眼中也满是赞许。 不愧是自己看中的日后帝王! .......................... 随着朱元璋与刘伯温之间畅谈结束后,他们之间交谈的内容,却在不经意间义军流传到了整个金陵城内军队当中。 军队当中的军官们,多多少少都在别人的口中听到过这些话。 尤其是在听到刘伯温说他们义军作战毫无章法,形同群殴,胜时聚集,败时做鸟兽散。 为将者心胸狭隘,为士者缺乏训练。 这些话,对于这些军中的将士们而言,便犹如在他们的脸上狠狠的扇巴掌。 毕竟,在战场上浴血厮杀,打下这些地盘,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东西,也是他们唯一的本事。 可如今,刘伯温却在朱元璋的面前如此的诋毁他们,这不是将他们的功劳磨灭吗? 这些话,可谓诛心。 将他们内心最骄傲的东西扔在了地上随意的践踏。 虽然朱元璋有帝王心胸,可以不在乎刘伯温当着他的面说这些话。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心胸。 都可以像朱元璋这样,不仅不引以为耻,还要将其悬挂在墙上,让自己日日思,夜夜想。 为的就是让自己能够谨记这些教训。 这些话,让原本刘伯温在将士们面前还算不错的印象,瞬间跌倒了谷底。 在这些将帅们的眼中,如今这刘伯温已经是一个跟他们不同心,喜欢在大帅面前嚼舌根的小人了。 甚至,认为这刘伯温自持浙东名士的身份,压根都看不起他们这些草莽出身的人。 在悄然无声之间,刘伯温在军中的形象,已经完全变化。 成为了所有将士们敌对的人物。 而这一切,都是李善长的手段。 在李善长看来,刘伯温留在朱元璋身边一日,对于自己而言就存在一天威胁。 也会让自己每天都想起自己在科举当中没有比过对方的事情。 作为曾经的失败者,对于自己如今的地位,李善长则更加看重。 毕竟,他没有什么功名在身,如今所得到的一切,就是他最后的一点依仗了。 况且,如今刘伯温已经投靠到了齐衡的麾下。 虽然自己对于齐衡如今的地位还无法有丝毫的撼动。 自己也自认比不过齐衡的才能。 可是,刘伯温毕竟不是齐衡。 而且,对付刘伯温,也是在对付齐衡。 让齐衡的势力不至于一天天的扩大。 清晨。 在心中憋了一夜的汤和与徐达,一大早便来到了李善长的府邸当中。 可刚刚走进没多久,就当汤和与徐达随口说着文人的事情时,李善长却突然从长廊的拐角走了出来。 在看到李善长的一瞬间,二人皆是一惊。 可那李善长,却仿佛早已知晓这二人会来一般,面带笑意。 汤和徐达二人随着李善长来到了后院的凉亭当中。 坐在石椅上,汤和在这过程中也猜到了李善长应该是知道他们来得原因,便爽快的说道:“李先生,您应该也瞧出来了,那刘伯温一到,就成了上位的座上客,心头rou。” “那风头,都超过了先生你。” 明白汤和他们此行来用意所在的李善长,脸上只是轻笑着,却什么也不说。 汤和继续说道:“你当然可以保持风度什么都不在乎,可咱们弟兄们心里头不服啊。” 听到这话,李善长微微一笑,端着架子,说道:“我天生就这风度,用不着保持。” 随后又明知故问的说道:“可你们俩有什么不服的啊?你们是武将,要我说,汤帅,你得有点胸怀嘛。” 汤和不屑一顾的笑了笑,说道:“李先生啊,这就不是个胸怀的问题,那刘伯温跟咱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李善长装出疑惑的问道:“这话从何说起啊?” 汤和道:“李先生,咱们都是淮西出身,而那刘伯温是浙江官吏出身,杀过不少义军弟兄,如今被元廷抛弃,穷途末路了,才投靠了咱们。” “咱们弟兄啊,信不过他。” 作为如今三位正将军当中脑子比较活络的一个,汤和并没有直接说出刘伯温痛骂他们的话,反而是以这样一个理由打开了话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