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三章 英王殿下的规矩 (第2/2页)
大理寺卿王栋不急不缓的解释道:“你们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英王殿下,遵循的是他自己的一套规则,而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一套。” 李怀仁闻言马上讥讽:“他以为他是谁,难道全天下都要围着他转不成?” 话音落下,李怀仁立刻察觉到,屋子里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太对。 呆愣片刻,李怀仁的老脸不由得就是一红。 他的嘲讽,换成绝大部分人,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放在朱瀚的身上,却不合时宜。 朱瀚是谁? 大明的英王殿下。 姑且不用说,朱瀚这些年来所做出的一项项成绩。 但是他协助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华夏,这一项壮举。 就已经足够青史留名,光耀万代了。 更不要说,朱瀚造火车建铁路,将大明江山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如果说,这个世界真的是围绕着某些人而旋转的。 那么英王殿下,绝对会位列其中。 这样的人,已经不是被规则改变,而是他们在改变规则。 “总说这些有的没的干什么,王大人你还是赶紧说说,怎么对付英王吧。”李怀仁生硬的转移话题道。 大理寺卿王栋微微一笑:“正如我刚才所说,英王殿下对于自己认可的规矩,是从来不会破坏的,哪怕他贵为王爷,也一样要遵守。” “就比如那个叫做苗力夫的村夫,英王完全可以直接下个条子,让京兆伊放人,京兆伊绝对没有拒绝的胆子。” “但是,英王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特意跟去了京兆伊,跟他们讲道理。” 讲道理这三个字,有意无意的加重了语气,刑部尚书李怀仁气的咬牙切齿,却也无可辩驳。 吏部尚书有些不耐烦的催促:“王大人,直接进入正题吧,不要浪费我们大家的时间了。” 王栋无所谓的耸耸肩:“我听说商人们,最近似乎有一些小动作,没错吧?” 房间中的不少人都是一愣,随即有人哈哈一笑。 “商人们的事,我们怎么会清楚?” “之前英王那么对他们,人家表现一下不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我觉得就应该这么做,虽然英王殿下位高权重,可也不能不把商人们的死活放在心上啊。” 王栋淡淡一笑,也没点破这些人的小心思:“诸位,本官是大理寺卿,又不是都察院的人,没有兴趣关心各位的私事。” 房间角落,一个面目清瘦的中年官员,哑着嗓子道:“我们都察院,现在也没空管这些事。” 明眼人都知道,王栋这是在给都察院的那位官员上眼药。 毕竟,双方之间的职权,有很多交叉的地方,互相看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礼部尚书文悦苦笑:“我说王大人,你就赶紧说正正事吧?” 在场的人中,只有这位都察院的王栋,洞悉了朱瀚的想法,他们不着急才怪了。 但凡他们能想明白,才不会搭理这个王栋。 王栋挑了挑眉,适可而止。 “其实很简单,只是各位大人,没有往哪个方面去想。” “我举个最简单皇的例子,现在有商人,正打算挑动那些工人,让他们去衙门闹事,我说的没错吧?” 王栋的目光,从在场好几位尚书的脸上扫过。 那些尚书大人虽然面无表情,王栋却能很清楚的,洞悉他们的想法。 看破不说破,反正这件事的真假也并不重要。 王栋笑着侃侃而谈。 “如果诸位相信本官的推断,那就绝对不要这么做。” “这种事,碰触到了英王殿下的底线,只要那些被煽动的人有动作,后面那些商人就等着英王殿下的雷霆震怒吧。” 刑部尚书李怀仁咬牙切齿的道:“如果这样不行的话,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办?” 财部尚书段冉兴撇嘴:“这就奇了怪了,明明是那些泥腿子闹事,跟旁人有什么关系?” 王栋很随意的,扫了段冉兴一眼:“有没有关系,我们说的不算,英王殿下说的才算。” “如果段尚书觉得没有问题,大可以当着英王的面,去质问他。” 段冉兴顿时就没了动静,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死法。 吏部尚书不悦的敲了敲桌子:“都少说两句,有什么话都王大人说完了再说。” 呵斥住,正准备说话的其它人,吏部尚书示意王栋可以继续。 王栋微微点头:“诸位,本官不敢说,能够完全摸透英王的想法。” “但是,多少也能踹度一二。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如何跟各位解释。” “总之,如果我们任由那些商人,去鼓动百姓暴动,那些人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式,直接开除那些工人,英王殿下就不会对那些商人怎么样。” …… “什么?” 所有人都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他们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 原本以为,王栋能说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计策。 结果他们等了半天…… 就这? 段冉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说王大人,你这办法也太匪夷所思了。开除那些人,他们没有了营生,还不是一样要闹,这跟他们直接去闹,有什么区别?” 王栋缓缓摇头:“区别就是,我们什么违反英王规矩的事都没做。” “作为一个商人,如果我觉得这些人干不了活,开除他们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我们按照之前签订的契约,给与了足够的赔偿。” “至于这些没有了营生的百姓做什么,那跟商人没有什么关系。” “哪怕英王恨不得砍了那些商人,他也不会因此,而对那些商人大开杀戒。” 说完之后,王栋斩钉截铁的道:“这,就是英王殿下的规矩。” “办法我已经告诉各位了,至于具体怎么选,那就要靠各位自己了。” 燕京六部尚书们,商了足足商量了半个时辰,才得出星结果。 他们也觉得,王栋的办法,似乎还不错的样子。 最重要的是,这么做的话,好像不太容易引火烧身。 众人都很赞同王栋的话,这么做,至少不用跟英王殿下撕破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