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六章 再见千古  (第1/2页)
    又度过了近半个月时间,傻柱的工作终于有了着落。    “底下的收购站,虽然钱不多,但好歹是一门生计,没问题的话明就能上班,有人带着你。”    街道的人上门通知,离着他远远的,像在躲什么瘟神。    街坊邻居围着一圈看热闹,许大茂幸灾乐祸。    “这不就是一收破烂的吗?”    “收破烂的怎么了?我跟你说,有多少人想干这个活儿还没门路呢!”    街道的人员驳斥了对方,但其实还是收破烂的。    这年头属于被人瞧不起的行业之一,说出去都嫌丢脸的那种。    就算放到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人们思想相对于宽容,收破烂儿也还是被视为乞丐等行为。    只有跨过千禧年,人们才终于明白,收破烂的要是富起来,那就没什么白领、企业家什么事儿了。    要是再搭一“环保”的名号,啧啧啧,了不得。    不过不管怎么说,也改变不了目前人们对于这个行业的鄙视和瞧不上。    傻柱心里也不舒服,可还能有什么办法?    “谢谢您嘞,我明天就过去看看去,一定好好干!    见他态度还行,街道的人这才没再多说,嘱咐几句转身离开,却在门口碰到了回来的杨利民。    “哎幼杨哥,好久没见着您了。”    “是小郑啊,你来这?”    “哦,这不是你们院里的住户的工作问题吗,就那劳改队,您前两天不还提过一嘴吗?”    “哦,明白了,明白了。”    杨利民点点头,是有这么一回事儿,转头就给忘了。    “得咧,那您忙着我就先走了。”    “好,慢点儿。”    两个喧嚣几句,全被院儿里围着的大伙儿听了去。    许大茂又有话说。    “瞧瞧人家,看看这差别,那就是不一样哈!”    杨利民现在可了不得,本职工作做得出色,还时常外调,也收获高度评价。    他们的电影快拍完了,有小道消息称,今年一过,这小子升任科长,可了不得!    “傻柱,你也跟人学着点儿!”    “就你话多!”    傻柱蔫儿吧唧的,不管许大茂怎么笑他,就是不回。    许大茂呢,也不敢太过,被易中海这么一瞪眼,骂骂咧咧的不再说了。    “哟,大伙儿都在呢?”    “这不天气热吗,刚吃了饭出来歇会儿,诶对了小杨,你们的电影快拍完了吧?”    “是快了,怎么了三大爷?看您这样子也对电影艺术有所追求?”    杨利民到前院把车停好,倚在旁边笑着看向对方。    阎埠贵老脸一红。    “确实,确实有所研究。”    “你可拉倒吧,还有所研究了?这年头看个电影多不容易,能有不研究的吗?”    三大爷话一出口,刘海中就给对方拆了台,搞得对方郁闷不已。    “你没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刘海中撇撇嘴,也不想和他争论。    下巴朝着前面一点,双手一抱,一看就很有某某主任的做派。    “小杨啊,你说到时候帮我们搞几张票呗,也算咱们去支持支持你?”    杨利民笑了。    “我帮你们搞几张票?”    “二大爷,你这话说的脸不红心不跳,合着我这么大能耐,干脆我把电影院给你搬家里来呗?”    “嘿,你这,我,不搞就不搞呗,你这话伤感情了小杨。”    杨利民无语望天,一天到晚就想着占人家便宜。    还搞几张票呢?    叮铃铃。    他车子一推,直接往前走,懒得搭理。    刘海中本想装一波,丢了面子,也不愿意多待。    人们各自散去,傻柱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低着脑袋,揣着手,萧索的背影越发显得犹如一条断嵴之犬。    .........    北影厂。    “最后的阶段了,只要是成功通过,我们的努力就算没有白费!”    转眼九月,李定军和王楠给大家开了最后一场会。    《前夜》拍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后期进来了大半,预计在月中出第一份拷贝。    “到时候送上面去,他们满意了,我们这心才能彻底的放下来!”    制作不易,胶片式生产年代本就因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受到很大限制,何况拍的还是彩色片。    现在等于是说成败在此一举,而且就算通过了,估摸拷贝也不会太多。    王楠忍不住叹气。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电影拍出来是给人看到,观众的反响最重要。”    “假设,我是说假设啊,假设咱们这部电影很受观众喜欢,到时候全国发行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呕吼!    底下一片欢呼,这事儿要是真做成了,对他们来说也算是影史留名的一件事。    不过希望不大,年代限制了信息的传播,加上地域影响等各方面因素,难度挺大。    但大家都相信这是个好本子,特别是杨利民,还指望着这个赚波正面的名气呢。    于是在九月十号这一条,第一份拷贝出来,王楠两人就拉着他往中nan海奔。    “小杨啊,压力山大啊!”    “您压力大拍自己腿呀!”    “唉,这不是紧张吗?”    还是熟悉的地方,还是那几位熟悉的领导,多数是主管文化的,少数几个来自高层。    “他老人家怎么也来了?”    “你不知道?当初就是这位拍板要拍的。”    “是吗?”    对方这么一说,杨利民也感受到了压力。    眼前的领导之前也见过,当得起千古二字,人身上最不显眼是一个标签,是我国成立以来,第一届的外交方面的大人物....    “进度很快,我都以为你们赶不上这次的国庆庆典,希望在保持进度的情况下,不要失了质量。”    “您放心,对质量方面,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李定军亲自与人展开交涉,领导对文艺和文化的事情,也是很热衷的。    他去年还亲自到南方去,见了当地的民族曲艺团,做出指导和交流相关经验。    闲话少谈,且说几位落座后,一切准备就绪,放映员就绪,拷贝也到了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