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决战金微山第二卷 (第8/8页)
是一个泥坑,挣扎老半天才能抬起另一只脚。塞外的春雨,如细丝一般。不大,却冷极了。尤其是打湿衣服时候,粘在身上,又重又湿又冷, 直入骨髓。两三天里,就有上千人得了流感。 流感不致命,感染性却超强。因为长途行军,将士们本就羸弱的身体,在流感的打击传染下,纷纷扛不住了。 军营里,三脚架支起的一口口锅里,散发出来的再不是饭香味,似乎一夜之间都改成了药罐。 显然,这支军队已然失去战斗力。 此时,草原上已经传开汉军征讨匈奴的消息,临近村落部落的人们还组织起来,献上美酒、鲜rou、奶酪、酸奶等,到军营来慰问。 这个消息,相信很快就会传到金微山。 也许,已又间谍正赶往通风报信的路上。 兵贵神速,尤其是面对如惊弓之鸟、随时准备着跑路的无名。 怎么办? 耿夔下达了他的最后决定:从联军中,十选一,组建一支800人的突击队,由他亲自带领,急行军1100里,赶到金微山,突袭北匈奴。 按照耿夔要求,突击队当夜就组建完毕。 每5人编为一队,任命一名伍长。合计160队。 每名将士配备战马一匹;每队多备一匹战马; 每人甲胄一副; 2.9米的长矛一支; 长1.4米的环首刀一把; 弓一张和箭矢30支。 盾牌一面。 为什么把武器说得这么详细? 因为这些武器是和匈奴军人做对比的。 因为缺少冶炼业,匈奴的装备极差,比如:匈奴兵的近战兵器是铤和刀剑,分别是长1.2米和0.5米; 没有长矛。 匈奴的盔甲是普通的牛皮,只有贵族才有皮甲。 盾牌都是木质蒙皮的。 匈奴的箭矢,有铁质、有铜质,还有一些骨质的。 在冷兵器时代,讲究一寸长一寸强。 纵观历史,在大多数战争中,武器先进的一方总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落后一方战胜先进一方的,是少数,是个例。所以,每一支军队都会想方设法延长手中的兵器。 为什么匈奴的兵器短于汉军呢? 唯一原因是匈奴的经济落后、工业落后。 兵不利、甲不坚,如今的匈奴兵上了战场,就必然是送人头的下场。 也因此,史书记载:一汉顶五胡。 茫茫苜宿花 落满金微道 8天后的深夜,耿夔和突击队、以及俘获的沿路牧民,横渡乌伦古河,进入金微山,靠近大、小青格里河交汇处、狼山背后的一处山坳里。 耿夔下令:睡觉。 为什么睡觉? 因为将士们太累。急行军的不利之处是,对士兵、马匹的消耗极大。如果急匆匆作战,很可能会被以逸待劳精力充沛的敌人所打败。 正常行军,步兵一天速度是60里,骑兵是100里。 历史上记载行军速度最快的,是《三国志》中对夏侯惇的记录:“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这是在平原地区。 汉军现在的行军,是在戈壁山区,难度更大。 当太阳升起,河谷里积雪融化,河水汹涌,似乎想拼命冲洗去一个冬季的沉闷。 这也是一个荷尔蒙爆发的季节,牛羊马骆驼等刚刚醒来,就飞奔于草地,或纵情于林间。很快,这银盘般的大地上,如似嵌满了颗颗黑珍珠白玛瑙。 谷地河边,是密布的白色穹庐。穹庐前后,炊烟升起。 随之而来的,是人影越来越多。 谷地西侧,那座小城。显然就是汉人部队所在了。 如同众星拱月似的,在这一切的中心,是单于的黄金大帐。 这金帐,为单于所独有,也是北匈奴的王庭。 王庭,类似于中原的皇宫,或者帝都。如今,金帐主人无名,一个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 当他睁开眼的时候,眼前已是鲜rou堆成山,美酒似泉涌,成群美女耀花了人眼。 再穷,不能穷领导!这话,在任何朝代都是真理。 大帐周围,禁卫军在进行着例行的晨练。 无名的坐骑,是一匹来自大宛国的汗血宝马。马背上铺着毛垫、巨大的雕花马鞍、还有鞍垫和鞍幔。马肚带上绣着花儿,扣环勒紧了马肚。 无名的身后,一列马队疾跑着,马儿嘚嘚,一个蹄印留下一个坑。 整整一天,耿夔趴在山顶观察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们中的很多人,注定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第二天的战斗,就是本文所写的第一章了:汉军摧枯拉朽,仅用一上午就全部消灭了这个300年来的国家第一敌人。 最后,本文顺便解答一个话题,很多人会问,匈奴国灭亡后,匈奴人去哪儿了? 根据记载和推测,我们做出如下解释: 匈奴人大概100万人。 第一部分是投降汉朝的约80万人,被“编户齐民”,逐渐融入汉族里。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他就是匈奴单于子孙。你看他的诗歌和个人故事,还有匈奴人的影子吗?显然,他是标准化的汉人、唐朝诗人了。 再说汉朝之后五胡乱华里的匈奴人,其实他们已经不是纯粹的匈奴人,而是类似于刘禹锡这样的汉匈民族融合后的后裔,且政权内有大量汉人参与。这些政权性质,属于中国内部的割据军阀;而非外来国家。 第二部分是留在塞外的大约10万匈奴人,融入了草原新霸主——鲜卑人。 N多年后,鲜卑人主动汉化,加入到汉族大家庭里;这部分匈奴人自然而然也成为汉人。 第三部分,西逃的少量匈奴人,演化成为今天的楚瓦什人,生活在现在的俄罗斯。目前总人口100多万。 第四部分,散入其他部落的匈奴人,日久天长,被同化入这些部落了。 至于在欧洲出现的匈人和阿提拉,和中国匈奴人八竿子打不着一丁点的关系。之所以传说他们是匈奴人,只不过他们狐假虎威借用了匈奴的名号。 后记: 金微山决战,是汉朝消灭匈奴的标志。从此,匈奴帝国宣告结束!从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建立匈奴帝国,到金微山战役北匈奴消亡,匈奴建国300年,汉匈战争也足足持续300年。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写道:公元前60年,汉朝统一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金微山战役后,东汉复置西域都护,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后汉书班超传》描述西域各地:“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绝”。这,也标志着西域再次回归祖国大家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