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三章 忆往昔帝王迟暮 围王府麒麟发威(二合一) (第1/2页)
尚洪元的解说让王拓对贾家两府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但他对于刚刚尚洪元说贾珩像极了贾敬的话,还是有些疑惑。 虽说贾敬年纪轻轻便二甲登科,但这与贾珩少年封侯比起来还差得太远了。 “首辅,虽说这贾敬也算一时人杰,但其子冠军侯相比不是更加难得,为何您要说……” 王拓忍不住问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尚洪元听到王拓的询问,不由停下脚步,用手指了指东宫的方向:“王兄,我说的不是他们父子的才能,而是他们的品性。” “品性?” “对,就是品性。你可还记得年前贾敬突然从城外道观回来时,老圣人曾传召他进宫一次?” 听到尚洪元的询问,王拓想起了当日内阁确实附属过龙首宫的赏赐诏书,他们四人还曾经惊叹过太上皇对贾家的恩赏之厚。 尚洪元继续说道:“龙首宫戴权在内阁附属盖印后曾与我说过,老圣人本想要贾敬重新出仕,为陛下效力。可他拒绝了,理由只有一句话――他贾敬的主君是已故的先太子!” 王拓震惊的看着尚洪元,他真想不到贾敬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他就不怕惹怒皇帝?这还是那个崇信修道的贾敬吗? “这贾敬怕不是疯了吧?难道他就不怕惹怒陛下?” 王拓理解不了贾敬心中所想,但尚洪元却能明白。皇帝肯定不会怪罪贾家,反而会更加信任这样的人。 他没有给王拓解释其中的缘由,只是简单的说道:“贾敬贾赦忠于先太子,而贾珩贾琏则是忠于当今陛下,甚至是未来继承大统的太子。刚刚贾珩宁愿自己背上僭越的罪名,也要替陛下与太子除去隐患,封锁了忠礼王府与北静王府,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说他像极了他的父亲贾敬的原因了。” 王拓愣愣的听完了尚洪元的解说,嘴巴一张一合,却只说出了四个字:“因为忠心?” “就是忠心,甚至只忠心于他们心中的主君。” 尚洪元说完这句话,就继续向勤政殿走去,而王拓还呆立原地,嘴里念叨着忠心二字。 …… 龙首宫中,太上皇赵旭半躺在床榻上,旁边的戴权正在给他汇报裕辉宫中的事。 听到戴权汇报完毕,赵旭长叹一声,随后疲惫的眼睛中露出一抹自责悔恨的目光。 他静静地抿着嘴不说话,好半天又叹了一口气! “大伴,你说,我当初让老五发誓保全老三他们的命,是不是做错了?” 戴权把被子往上拉了拉,也跟着赵旭叹了一口气,他没有顾忌什么,直接回道:“圣人没有做错,是他们辜负了圣人的良苦用心。” 赵旭闭上眼睛,脑中回想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自己的兄弟也是被那张龙椅搅和得生死相争,最后活下来的十不存一。 等到自己老了,儿子们又开始兄弟阋墙,喋血皇城。到最后精心培养的长子自尽而死,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安稳日子,老三却又露出了夺位之心。 难道这皇家之中,就容不下一丝真情吗? 就在赵旭闭目沉思时,门口的小太监又送来了最新的情报。 戴权取过来打开看了看,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他走到床榻边,轻声呼唤一声:“圣人?” “说吧,又是什么事?” 赵旭强打精神,却没有睁开眼睛,只是吩咐戴权让他汇报。 “冠军侯贾珩亲帅四千羽林郎,欲往忠礼王府与北静王府,意封锁两府,直到陛下醒来。” “内阁首辅尚洪元与辅臣王拓在去往勤政殿的路上讨论贾家众人,言说贾敬、贾赦忠诚先太子,而贾珩贾琏则是忠于陛下。尚洪元还说,贾珩有乃父之风!” 赵旭在听第一条消息的时候,就猛地睁开了眼睛。 等到戴权说完第二条,他伸手拿过戴权手中的奏报,借着烛光浏览一番,随后攥在手中。 “大伴,明日早朝,你去一趟。既然珩小子已经做了本该是朕要做的事,那朕也要为他除了后患才行。” 戴权应声称诺:“圣人,您还是早些休息吧,贾君侯既然不愿意让这些烦心事扰了您,您还是养好精神才是。毕竟他还年轻,若是出了什么岔子,到时候还需要您去善后不是。” 赵旭听到戴权的劝解,心中一暖,任由戴权扶了自己躺下。直到戴权替自己捏好被角,刚要去外间时说道:“大伴也去休息吧,我这不用你守着。我们都老了,有些事交给那些小子去做就好。” 赵旭的话中,那些小子说的是谁,戴权心里明白其中包含的多层意思。 他向赵旭躬身一礼,笑了笑回道:“老奴还能伺候圣人几年,就让老奴守着吧,其他人,不放心。圣人歇着吧,老奴就在外面。” 赵旭听闻戴权的话,鼻子一酸,嗯了一声转过身闭上了眼睛。 戴权则是熄灭了蜡烛,躺在了外间的小床上。 两人隔着一堵墙,各自想着心事。 赵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数十年的人生经历不断在眼前闪过。 自己的父母,儿时就相伴一旁的贾代善、贾代化,恩师严昭忻……等等等等。 这些人都陪伴他从夺嫡风波中杀出重围,不少人已经离他而去。 除了恩师严昭忻,如今仅存的,怕就只有戴权这个大伴,一直留在身边了。 帝王的身份,让他失去了太多的亲情,身边的妃嫔也好,曾经座下的臣子也罢。能够让他这位帝王有一丝真情对待的,除了严昭忻、贾代善两兄弟外,怕只有此时陪伴外间的戴权了。 赵旭想起母后将戴权送到自己身边时,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那时的自己与戴权都不到八岁,晚间睡觉时,就是像如今这样,戴权陪在外间的小床上,自己一有动静,他就会起来伺候。 五十年了,没想到最有默契,最能理解自己的不是妻妾,不是儿女,而是当年母后送来的小太监。谷 赵旭默叹一声,也许这就是帝王的悲哀,枕边人与儿女或有他欲,唯有相伴几乎一生的大伴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不知不觉间,赵旭沉沉睡去。躺在小床上的戴权,听到内堂没有了转转反侧的声响,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