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密泊国师入长安 (第1/2页)
长安城,通济坊里,十几个密泊人武士化妆成商人,轻轻敲了三下一处精美宅院的后门。 进了院子,他们被带到后院的大堂,里面一个人正在大堂中间打坐练功,怀里放着的,是哥舒然仿制的《楼兰诀》。他的脸色难看,表情狰狞,明明已经走火入魔,还在强行修炼。 此人,正是密泊国师阿兰木。 阿兰木今年才二十五岁,便已经当上了密泊国师。 一百多年前,是阿兰木的先祖使用法器,催动黄沙,帮助国王消灭了楼兰。此后,密泊历代国师便由他们家族担任。两年前,他的父亲被刺客所杀,他便按照之前的约定,当上了国师。但是他法力低微,阅历浅薄,而且家中世代压迫百官,朝中没有一人服他,每天,都有人上书弹劾,国王也准备把他换了。为了保住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他便每天都想办法奉承国王。最近,国王正在为自己修建陵墓,又在说想要楼兰遗宝陪葬,想的睡不着吃不香,但是《楼兰古墓图》已经失踪百年,当时的国王脾气暴躁,事情还没问清楚,就一刀砍了唯一知道真相的楼兰国师。这几年,历代国王派出去无数人去找,带回来的都是没用的消息。 阿兰木想找到楼兰遗宝,保住自己的位子。最近,他在家中接待每一个在外经商回来的人,不管从那个方向来,都大摆筵席,从商人的话里寻找关于楼兰遗宝的线索,但是两年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上个月,有一个在长安经商的商人回密泊运货,向国王进献了大量的大唐奇珍异宝,国王为感谢商人,便让阿兰木陪商人吃饭。 酒过三巡,商人开始讲述在长安的见闻。说起在大唐的政、民、物、风俗,商人滔滔不绝,一天一夜也没说完。 现在,阿兰木认真听着商人的每一句话,想要听到关于《楼兰古墓图》和《楼兰诀》的消息,可是商人说的全是些酒rou茶点,金银珠宝,没一句有用的。 过了几天,商人备好了皮革宝石,准备去长安。商人在家中备好酒席,回请阿兰木,又是一夜的絮叨,阿兰木都有点烦了。 天亮了,商人准备起行,对阿兰木跪拜:“尊敬的国师,天亮了,我该走了!” 阿兰木虽然没有听到想要的消息,还是客客气气,准备把商人送到门口:“慢,我送送你!” 商人拿出钱袋,从里面掏出两枚黄金“开元通宝”说:“听闻国师喜欢各国金币,我在长安城中收到两枚黄金做的钱币,还请国师笑纳!” 阿兰木接过金币,放在手心看了看:“十分精美,简直巧夺天工!” 其实他喜欢的并不是钱币,而是想找到各国古钱币,从中找到书百年钱楼兰钱币,找到楼兰遗民,查找楼兰遗宝下落。 阿兰木看到商人往怀里塞一张纸:“那是什么?” 商人看到阿兰木的眼神看着怀里的通商证,便拿给阿兰木看:“这是大唐的通商凭证,有此证,才能过玉门武威,进大唐地接经商!” 阿兰木看了看,上面的字他认识,但是没什么兴趣。实在没什么夸的,他说:“纸张十分精美,比我们使用的羊皮纸好多了!” “国师如果喜欢,我立刻派人回来,把家中现存的大唐纸张给您送去!” “那怎么好意思,我不能夺人所爱!” “国师有所不知,家中那些只是长安的普通纸张,进了长安城,遍地都是。好使不说,而且价格比羊皮纸便宜数倍,只需要数钱,就能买到不少!长安城中人奢侈浪费,随便几个字,就要用一整张纸。半年前,有人把一封信扔到我的仓库,我打开一看,一张纸上,就写了六七个字!” 阿兰木下意识问了一句:“写的什么?” “我忘了,说什么在慈恩塔那!” 阿兰木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肯定有自己想要的讯息,拉着商人的胳膊问:“什么在慈恩塔?” “上面写着什么我忘了,慈恩塔我去过,里面数百高僧给大唐太后诵经!” 阿兰木忽然想起来:“取经神僧的法杖是不是在慈恩塔?” “对,就是那个,叫九环神杖!” 阿兰木恍然大悟,前些年,他听家人说起过,当时攻打楼兰国都,大唐高僧也在,城破之后,高僧仓皇而逃。他便把《楼兰古墓图》和《楼兰诀》和大唐高僧联系在一起,当时只是想了想,现在看来,说不定还真有关系:“这件事还有谁知道?” “我那几个伙计都知道!” “你把他们都叫进来!” 商人朝门外挥挥手,马车旁边的几个男人赶忙跑进屋里排好队。 阿兰木问:“刚才你们老板说你们收到一封信,是什么时候?” 账房先生的上来问:“什么信?” 商人说:“有人往我们院子里射了一只弩箭,上面插着一封信!” 一个男人说:“我记得,就在半年前!” 阿兰木问:“谁给你们的?” “没看清楚!” 阿兰木接着问:“你们还记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