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顾茅庐 (第2/2页)
都后,徐母知徐庶为了自己离了刘备来到许都,便拍案骂道“你求学多年,我以为你学业有成,怎么现在来看还不如当初!你既然读过书,当知道忠孝不能两全。曹cao欺君罔上乃是曹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又是当朝皇叔,你既跟了明主,为何仅凭一纸文书,就弃明投暗,自取恶名,你真是笨啊!你又有何面目来见我?你真是玷污了祖宗,空生于天地间啊!”徐庶被骂的趴在地上,不敢仰视,徐母骂完转入屏风后面去了,不一时,下人来报,徐母上吊自尽了,徐庶此时是悔不该当初,一时泪如泉涌,坐于地上……而刘备这时正在安排礼物,准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此时,有下人来报说有一先生求见,刘备出来一看,原来是司马徽,司马徽问徐庶去哪了,刘备便把之前徐庶之事相报,司马徽却道徐庶中曹cao之计了,徐母最是贤德,依她的性格是不会召徐庶去许都的,徐庶如果不去许都,其母还能活,若是去了,怕是要天人两隔了。” 刘备问其原因,司马徽道“徐母高义,她必羞于见其子。”刘备又道“徐庶走前,推荐了南阳诸葛亮。”司马徽却道“走就走了呗,怎么还麻烦别人呕心沥血!”刘备听言觉得诧异又问“此话怎讲?”司马徽道“诸葛亮和徐庶四人是朋友。这四个人啊把书都读的非常通透,只有诸葛亮博采众长,所以诸葛亮对徐庶四人说他们四人如果当官,可以做刺史或郡守。他们四个也问诸葛亮能当什么官职,诸葛亮却笑而不答,不过他自比管仲、乐毅,其志不小也!其才也不可估量也!”刘备又好奇问道“为何颍川这里有这么多的贤士啊?”司马徽答道“之前有个道士殷馗,他善观天文,他常说群星聚集在这里,所以这里的贤士也就比较多。”这时关羽在旁说道“我读我听闻管仲和乐毅乃是春秋之名人,他们功盖寰宇,诸葛亮自比二人,怕是不是吹的太过呢?”司马徽却笑道“以我来看,确实不应该和这二人比。”关羽又问“那和谁比呢?”司马徽笑道“诸葛亮应该可比兴旺周朝八百年的姜子牙和兴旺汉朝四百年的张良!” 众人听言都愕然当场,司马徽此时下阶辞行,刘备相留却留不住,司马徽出门又大笑道“诸葛亮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可惜了!”说完,便飘然而去。 第二日刘备和关羽、张飞前往隆中卧龙岗来请诸葛亮,走到隆中,刘备便听见农人在唱“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这种五字的歌声听的刘备耳目一新,他突然停马向那些农夫问道“请问,此歌乃个人所做?”农人道“啊,这歌是卧龙先生所做。”刘备又问“哦,那卧龙先生住于何处啊?”农人答“经过此山向南,那有一片高岗叫做卧龙岗,那山岗前的树林中有一座茅庐,那里便是卧龙先生住所。”刘备谢过农人,便带着兄弟走向卧龙岗。 刘备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不一会出来了小童,问外面是谁?刘备道“大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小童却说先生今早就出去了,刘备又问去了哪?小童又说先生行踪不定我也不知去哪了。刘备再问你家先生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小童答道先生何时回来我也不确定,或许三五天,或许十几天。刘备听言惆怅不已,张飞、关羽皆说不如先回,刘备走前嘱咐小童道“先生若归,可说刘备前来拜访。”刘备欲回新野途中,正遇孔明好友博陵崔州平,刘备遂请其坐谈,崔州平问刘备为何寻诸葛亮?刘备答如今天下大乱,欲求一条安邦定国之策。 崔州平却笑道“左将军欲匡扶汉室,虽是好心,但世事无常,从高祖斩蛇起义诛灭暴秦,是由乱世变为治世;到哀帝、平帝之时汉已有二百年,太平的久了,又有王莽篡逆,这是由治世而入乱世。后来光武中兴,重整汉室基业,这又是由乱入治,如今又过去了二百年,太平日久,所以又起兵变,这又是由治入乱。将军欲使孔明反转天地,补天修地,恐怕是难办啊!刘将军没听过‘顺应天道的人就能昌盛、安逸,违背天道的人就得劳累、无得。要知道天意已定,无论怎样都不能改变它。命运其实早就决定了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人们是不可以争强好胜的去改变命运。”刘备听言也说道“先生之言乃是高见,然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理当匡扶汉室,怎么能一事不为而推诿于命数?”崔州平听言说道“我乃村野山夫,之所以说那些话,只是想试探试探将军。”刘备又问其可知孔明去了哪?崔州平表示不知,刘备又想请此人相助,崔州平亦是表示无意为官拒绝了刘备。 过了几日,刘备让人探听孔明,下人说孔明回来了,于是刘备又带着二位兄弟去请诸葛亮,此时正值隆冬,外面天寒地冻,那风都似是从阴间划开一般,路上几乎都看不到行人,张飞怒道“诸葛亮不过是个村夫,哥哥喊人请来就是,为何还要亲往?”刘备斥骂道“你没听过孟子言‘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是当事奇才,我若不拿出点诚意,怎么说动人家!”张飞却道“我以前只会卖酒,杀猪,没听过什么孟子、瞎子!”关羽摇摇头,埋怨道“翼德啊,你跟着大哥,死都不怕,还怕冷,为了大哥,忍忍吧!”张飞不言,三人冒着风雪一路向前,眼见总算是快到诸葛亮的茅庐,只听路边酒店里正有两人在唱歌,刘备等他们唱完,便问孔明可在这里? 两人问刘备找孔明为何事,刘备便说想请诸葛亮出山,两人说道他们乃是诸葛亮的好友颍川石广元和汝南孟公威,刘备便想请他们一同前往诸葛亮的茅庐一谈,两人却说自己是慵懒之辈,不懂什么治国之道,又让刘备自己去寻孔明,刘备到了卧龙岗,下马叩门问童子“先生可在家?”童子说在家。刘备大喜。跟着童子就进入茅庐,到了中门,只见门上有两排对联写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刘备正看的出神,又听有人吟唱“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刘备见吟唱者乃是一位拥炉抱膝的少年,便误以为他就是诸葛孔明,谁知此人却是孔明的弟弟,刘备便问诸葛亮去哪了?诸葛均却说家兄昨日被崔州平相约,已经相伴出去游玩去了。刘备又问几时会回来,诸葛均却说自己也不清楚,张飞等的不耐烦便劝刘备早回,刘备两次都见不到孔明,只叹自己运气不佳,最后刘备写了书信给诸葛亮让其知晓自己求贤之心,三人方上马欲回新野,此时,小童招手对着茅庐外说道“老先生来啦!”刘备立即向外看去,只见有一人穿着狐裘、带着暖帽遮着头,正骑着毛驴踏雪而来,一边走一边还吟唱着“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刘备听的入神,就以为来人是诸葛孔明,所以他立刻滚鞍下马向前施礼,诸葛均却道“这不是家兄诸葛亮,而是他的岳父黄承彦先生。”刘备道“刚才所听诗歌,感觉极其玄妙,所以才错认了人。”黄承彦听言说道“老夫曾在女婿家看过《梁父吟》,刚才路过小桥,看到角落里的梅花,才有感而出。”刘备又问“可曾见过诸葛亮。”黄承彦回道他也是来找诸葛亮的。刘备听言,便辞别了 黄承彦和诸葛均,一路先回了新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