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_第六十六集 东汉党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集 东汉党争 (第3/4页)

我等大害。

    江京:若依臣见,不如便效当年秦始皇东巡,赵高与李斯之计,秘而不宣驾崩之事,直待还于京师洛阳,却作理会。

    皇后信以为然,于是对随从众卿传下密旨,伪称皇帝陛下疾甚,从此不能见人;然后自己徙居御卧车中,摒退左右随从。命疱师仍旧进献御膳,一如平日。

    车驾一路北返,所到之处,行在上食、拜问起居如故。

    幸亏是在阳春三月,不似当年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之时,以致尸体腐败,臭气四散。

    如此驱驰疾行四日,便于庚午日回京,还于宫中。

    次日一早,宣布皇帝殡天,遣司徒刘熹诣郊庙社稷,告天请命,至夕发丧。

    于是伪造安帝遗诏:迎济北惠王之子北乡侯刘懿为嗣,继为皇帝;皇后阎氏临朝称制;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安帝既崩,遗诏真伪难辨,群臣只得领命,拥立刘懿,并尊皇后为皇太后。

    济阴王刘保因已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梓宫,闻父崩而悲号不食,内外群僚莫不哀之。

    二十八日,北乡侯刘懿在安帝灵前即皇帝大位,史称汉少帝。

    同年四月,归葬汉安帝于恭陵,庙号恭宗,谥号孝安皇帝。丁酉日,诏拜太尉冯石为太傅,司徒刘熹为太尉,参录尚书事。

    车骑将军阎显顾忌大将军耿宝位尊权重,指使有司弹劾诬奏:耿宝与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野王君王圣等,互相结党营私,作威作福,皆大逆不道。

    奏疏既上,少帝年幼不能理事,太后立即诏复:命将樊丰、谢恽、周广等逮捕下狱,随即处死,家属流放边境。耿宝与侄耿承贬为亭侯,遣归封国;王圣母女,流放雁门。

    其后未久,押送禁军还报,耿宝在离京就国途中自杀。

    经过此役,宦竖一党至此全军覆没,外戚获得全胜。阎显由是志扬气舒,又任命弟阎景为卫尉,阎耀为城门校尉,阎晏为执金吾,兄弟同居权力中枢,任意作威作福。

    字幕:冬十月,丙午,越山无故崩塌。少帝刘懿继位半年,便即病笃,堪堪不起。

    时有中常侍孙程字稚卿,乃涿郡新城人,素有机智。

    孙程察知阎皇后当初矫诏私立少帝密谋,常为故太子济阴王刘保不平。因见少帝病笃不起,以为时机将至,遂密谓济阴王谒者长兴渠道:济阴王以嫡子继嗣大统,本无失德;先帝信任jianian人用谗,遂至废黜。今若北乡侯一病不起,则我等相与联手,共除江京、阎显,复立故太子为帝,则奇功盖世,且事绝无不成者。

    长兴渠深然其言,于是问道:然则大权皆在阎氏兄弟之手,多等奈何

    孙程:今有中黄门南阳人王康,先为太子府史;及长乐太官丞京兆人王国等,亦常怀忠义之心,并与我交厚。公可请至尊府,共谋倒阎,拥立济阴王复夺大位。

    长兴渠大喜,于是暗请王康、王国等至府,与孙程密谋已定。

    与此同时,江京亦感到山雨欲来,遂向阎显进言:北乡侯即位刚及半载,群臣未服;其病倘若不解,国嗣宜以时定,何不早征诸王之子,简其可所继之乎!

    阎显亦深以为然,便与太后商量,秘密在诸王之子中择嗣。

    辛亥日,少帝薨逝,在位不足二百天。

    阎显急入宫告白太后,建议秘不发丧,更征诸王子入内,关闭宫门,屯兵自守。

    十一月乙卯,孙程、王康、王国已知皇帝死讯,乃召集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人,聚谋于西钟之下,皆截单衣为誓,约期起事。

    丁巳日,京师及周边十六郡国同时发生地震,洛阳城中吏民惊恐。

    是夜,孙程等十八人共会崇德殿上,各持兵械进入章台门。

    江京、刘安及李闰、陈达等坐在禁省门下,见众人持兵拥至,乃急起身,走投无路。

    江京叫道:尔等意欲何为!禁卫何在?

    孙程不答,与王康等人奋力上前,将江京、刘安、陈达砍倒在地,复割首级在手。

    王康又欲杀李闰,被孙程止住。王康不解,嗔目问道:公此何意

    孙程:李闰久有权势,积威为省内所服,我等难以服众,引其为主,不亦可乎

    王康恍然大悟,因举刃胁迫李闰,口中威吓道:今北乡王已薨,当立济阴王为帝。公若从之,毋得摇动,便可留公性命,且共享大功。若执拗不从,某便是一刀!

    李闰:我为济阴王不平,已非一日矣。公等之请,正某所愿也。

    王康大喜,放开李闰,俱至西钟楼下,迎济阴王刘保入宫登殿,即皇帝大位。

    济阴王废而复立,即位之时,年仅十一岁而已。

    孙程既扶济阴王登位,遂以天子诏命,召集尚书令、仆射以下官吏,跟随御车出离正殿,进入南宫。又命王康等人留守禁门,断绝内外交通。

    众官簇拥皇帝进入南宫,登上云台,孙程立命击鼓撞钟,召集公卿百官;同时派遣虎贲及羽林卫士,分别驻守南北所有宫门。

    阎显时在禁中,闻听南宫钟鼓齐鸣,知道有变,忧迫不知所为。

    便在此时,只听脚步杂沓,小黄门樊登自外跑入。阎显上前一把抓住:外面是何情况

    樊登:孙程造反,李闰倒戈,共拥济阴王为帝,正召集公卿百官,欲行大典也。

    阎显:果若如此,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樊登:虽被孙程抢先,胜负未分,将军何气馁至此

    阎显:若依卿计,当如之何

    樊登:何不以太后诏旨,召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屯兵平朔门,以御孙程?

    阎显大悟,乃命樊登诱招冯诗进入省禁,对其说道:济阴王谮立,并非皇太后本意。玺绶在此,卿若效力建功,封侯可得。

    冯诗尚自犹疑,阎太后已遣使出宫,授予阎显玺印,并传懿诏:能得济阴王首级者,封万户侯;得李闰首级者,五千户侯。

    冯诗见此,只得应诺,但托辞道:臣等仓猝应召前来,奈何部下将众恨少。

    阎显:卿言有理。今可与樊登赍持兵符,迎吏士于左掖门外,调兵平叛。

    冯诗得其兵符,乃奉命出宫,趁机格杀樊登,归营屯守不出。

    与此同时,阎显弟卫尉阎景遽已经闻变,乃从省中还至外府,收兵至盛德门。

    孙程传达天子诏书:命令诸部尚书,各领本部卫士,逮捕叛贼阎景!

    当时尚书郭镇正卧病在床,收到诏令,立率值班羽林卫士,自南止车门出来平叛捕贼。

    阎景率众杀至,拔刀大叫道:不要挡道!拦路者死。

    郭镇亦高叫道:有诏讨贼!从阎景造反者族诛,释兵反正者免罪。

    于是立即下车,持节宣读诏书。

    正宣读之间,阎景驱车骤至,喝道:诏书皆出自太后,你这里有甚么诏书!

    口中说着,举刀便砍。郭镇虽然身带重病,兀自灵便至极,将身轻轻闪开,左手持诏,右手拔出肋下佩剑,将阎景击落车下,在地上负痛乱滚。

    郭镇喝道:拿下!

    羽林卫士领命上前,用戟尖叉住阎景胸脯,将其活擒。

    尉府军士欲待上前,郭镇举诏喝道:贼首已然成擒,尔等尚不知死,欲从其造反耶?

    众兵听罢,扔下武器,一哄而散。

    郭镇见此,遂命将阎景送至廷尉狱囚禁,等待发落。阎景伤重,当夜死于狱中。

    初五日戊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