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重八_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绅的财富是穷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绅的财富是穷人 (第2/2页)

br>    丁智深叹息,“卑职是西安府靖武县人,早年随父母在乡下种田,那时乡里有个财主,孩子在县学读书,等卑职到王府当差时,他家孩子依旧没考上秀才。

    可即便如此,人家的生活依旧非常好,因为乡里近四分之一的土地,在人家名下。

    乡民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只能勉强果腹。

    而那家大户,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家产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曹锦道:“那么多人给他家种地交租,人家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富!”

    丁智深一副沉思模样,“臣那时经常想,我一身的力气,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何常常连饭都吃不饱。

    那家的纨绔,名义上是在县学读书,实际是交朋好友,眠花宿柳,妾却纳了一房有一房,为什么?”

    朱爽苦笑,“这就是你们好好干,人明年给你娶个嫂子啊!”

    丁智深一愣,好一会才转过这个圈,苦笑道:“可不是嘛!我们这帮穷人给他们家好好干,人家骑骏马、纳美妾。

    所以,我有时想,他们最大的财富是土地吗?

    应该不完全是,假如北元入寇打到靖武县,佃户们都吓跑了,没人给他种地了,一年、两年的,那他的土地便不值钱了,就没有收益了。

    那老员外是个秀才,他儿子到现在,也还只是个童生。秀才虽有免税额度,却是远远不够的。

    是以臣后来忽然觉得,他最大的财富,是我们这帮穷的只能靠给他家当佃户的穷人啊!”

    道此处,丁智深挠挠头,憨笑道:“殿下,卑职就这些想法,胡乱讲的,也不知的对不对,好像跑题了哈!”

    朱爽忽然鼓掌,认真道:“没跑题,的非常好,你能想到这些,觉悟很高啊!”

    曹锦则有些茫然,可朱爽都夸了,他也跟着道:“讲的不错,你这觉悟,怕有文华殿这么高啊!”

    丁智深越发窘迫,憨笑道:“殿下和曹公公过奖了,其实我脑子是有些懵的。刚才那些,就是想讲,士绅是依靠穷人,才能持续的增长财富。

    而读书饶免税特权,可以轻易将一个穷书生变成士绅。然后这个士绅继续靠穷人供养,变得越来越有钱。然后……!”

    丁智深压根没想到朱爽会同他讨论这个问题,那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完全是想到哪哪。

    好在曹锦的思绪还没乱,提醒道:“朝廷的税收!”

    “对,士绅的土地免税,百姓将土地投献过去,然后给士绅交租,士绅们获利,朝廷的税款就这样流失了。长此以往,朝廷赈灾拿不出钱,打仗拿不出钱。

    灾民四起就会造反,国库空虚就会无力镇压平叛,北元也会趁机入寇……!”

    “咳!”

    曹锦见丁智深越越严重,忍不住又咳一声,见朱爽瞧他,忙跪地告罪,嗓子痒了,出去瞧瞧茶水。

    丁智深那边才缓过神,忙跪地叩头,自己一时胡言,还请恕罪。

    朱爽苦笑:“起来吧,你不过是句实话而已,何罪之有!”

    他郁闷的事,这么简单的道理,连丁智深这种最底层出身,当过农夫、矿工的人都能想明白。

    可满朝诸公,就是没一个肯提啊!

    白了,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啊!

    哪怕是号称中兴之臣的张居正,依旧是在底层百姓身上打主意,哪敢真动士绅的蛋糕。

    “殿下,您喝茶,消消火!”

    曹锦领几个太监过来,命他们放下茶水、果盘、点心,才将他们打发走。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殿下也不用太过烦心!”

    曹锦本想,大明这局面,百年江山总是有的,您这才第二代,干嘛想那么远啊!

    不过想想还是憋在心里,没敢出来。

    朱爽喝了一口茶,叹息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唔,这茶不错!”

    曹锦笑:“这是越王殿下孝敬您的龙井,咱家命人试过了,没问题!”

    朱爽闻言眼睛一亮,笑着道:“你允炆,可有日子没瞧见他了!”

    前一阵,前太子妃吕氏命人送信,她旧疾复发,身子骨不大好。

    朱允炆要回去尽孝,朱爽也不好拦着。

    实际上,也没想拦着。

    毕竟他在金陵,终究是有一丝风险的。

    可这士绅一体纳粮,朱爽忽然琢磨,能不能让朱允炆办这个差事,恶名先由他来背,最好连奏折都是他上的。

    可转念一想,命朱允炆上这个奏折不大靠谱,怎么瞧的不像他能写出来的啊!

    却是得找个文官,做这个事。

    另外,一旦做了这事,便是彻底开罪全下的读书人了,必须的得有跟自己捆绑的利益集团和武人班底。就像朱棣不怕得罪文官集团,杀了下读书种子方孝孺,很大程度在于他有靖难功臣班底。

    纵然是朱厚照,也培育出了“八虎”、钱宁、江彬等人,跟文官们打擂台。

    朱爽此刻,若去了大义名分,亲信班底还不够扎实啊!

    想到此处他忽然觉得,士绅一体纳粮这个事,还是缓一缓,至少要等他把兵权抓牢了才校

    同时,还要把身边的勋贵势力整合起来,才能动手打压文官集团。

    而清朝之所以能将士绅集团收拾的死死的,一是刀把子够硬,在一个就是有八旗这个依附皇权存在的利益阶层。文官们若不合作,还有八旗子弟来做事,替补多的是。

    大明的官员们若请辞了,补上来的还是读书人。

    “土木堡啊!”

    朱爽忽然感慨一句,听得曹锦、丁智深面面相觑。

    老太监道:“殿下,您的……!”

    “没什么,忙你们的去吧!”

    见丁智深要走,又了句:“那个调查,就先到这!”

    丁智深越发疑惑,也不敢问,应声而去。

    朱爽则到书桉前坐下,提笔写下“编练新军”四个字。

    其实早在他还是秦王时,就有过编练新军的想法,且付诸一定行动。

    原本的秦王府三护卫,大半都换了合金制成的宝刀、铠甲。

    然而,这只是军械上的变革,制度方面并无什么创新,更不用发掘、培养多少人才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