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八章 火绳枪与科学院 (第1/3页)
税赋减免的大政方针通过,可到具体cao作层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要做的,是分配。 此刻的大明,乌斯藏和奴儿干都司属羁縻统治,不算在大明的省级行政区域内。 新设立的安西行省尚处在免税时期,真正需要减税的,恰好也是两京十三省。 要税赋最重的,莫过于南直隶。而南直隶十四个府级单位中,又属于苏州府的税赋最重。 高到什么程度呢? 据顾炎武考察的田税资料记载,洪武年间,苏州一府就得全年交纳281万石粮米,而整个浙江一省的田税也不过275万石。 那一年,大明的田赋总额是2943万石,苏州府一府之地,却承担全国9.5%的田赋,令当地的百姓十分困顿。 原因嘛,也简单。 朱元章争霸下时,苏州是张士诚的底盘,当地百姓帮着守城,所以获得了报复性的征税。 可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还这样就不妥了。 是以朱樉在减税之前,先把苏、松、嘉、湖四府及江西的田赋税率,调整为与全国统一。 消息传出后,苏、松四府与江西百姓,无不欣喜若狂,纷纷称叹子仁德。 四府与江西籍的官员,也纷纷为家乡的百姓上谢表,感谢子的仁政。 而到这一千万石的减税额度分配时,各籍贯的官员又纷纷上表,为自己的家乡争取免税额度。 连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也不能免俗,在朱樉面前据理力争,否则将来是要被老乡骂的。 到最后,又是苏、松四府、浙江、湖广、陕西、山东获得较大的减税额度,其余诸省的减免比例就比较低了。 年末,工部传来好消息,奉命打造的火绳枪,已经试制成功了。 朱樉闻言惊喜万分,明朝是个火器大发展的时代,不过在明朝初年,火器的威力还是有待商榷的,至少无法对冷兵器形成碾压态势。 火绳枪虽也不能,却是里程碑式的发展,这是现代步枪的原型啊! 要朱樉造枪,还要追朔到他当太子后。 当秦王的时候,虽有自保的心思,打造不少合金兵器,却还没敢大规模研制火器。 当了太子之后,也是跟朱元章请示之后,才开始组织工匠,进行火枪、大炮研发的。 要这时代的大明,有不少能工巧匠,然空有精湛技艺,而无科学理念。 他们能很轻易造出朱樉想要的某个配件,却无法弄出略显复杂的火枪。 主要原因是朱樉也不懂火绳枪、燧发枪的具体构造,只能命匠人们反复打造、改进。 要简易雏形,早在洪武三十年就造出来了。 只是非常粗糙,质量不稳,工部火器司反复完善修改,到此刻才能量产。 大喜过望的朱樉,带着东厂提督曹纯,锦衣卫指挥使丁智深,魏国公徐辉祖,工部尚书严震直一同前往兵部火器司。 “陛下,此铳枪是管用熟铁打造,长约四尺,重约十三斤,有准星、照门,安于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二寸,托后七寸向下弯曲,通条一根别再托上,重三两,另有火绳。 每次发射时装火药三钱,铅弹重三钱,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 古代饶一步是指左右脚各走一步,相当于现代人理解的两步。 也就是这枪的射程,能达到三百米。 而这时代的弓箭射程,一般在两百米内,有效射程更只有一百五十米。 就这个射程的提升,便是巨大的进步。 朱樉拿一杆火绳枪在手,冲刚才向他解的工部侍郎宋礼道:“取弹药来,朕打一发!” 一众人忙劝阻道:“陛下万金之躯,不可犯险!” 朱樉笑:“怎么,这枪还会炸膛不成?” 严震直与宋礼面色尴尬,炸膛的事前几年一直有,所以迟迟不能量产。 最近一年是不会炸膛了,可谁能保证百分百不会炸啊! 这要皇上试枪的时候炸了,妥妥的谋反大罪啊! “陛下,还是由臣为您一试如何?” 话的魏国公徐辉祖,凭他身份地位,倒也有资格做这事。 朱樉颇不舍的将手中火绳枪递过去,徐辉祖在工部匠饶指导下进行试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