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重八_第三百一十八章 火绳枪与科学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 火绳枪与科学院 (第3/3页)

工部的官员和匠户们难为坏了,好一通整理、润色功劳,重新上报。

    朱樉拿到最新的功劳簿后,挑选几个命锦衣卫查证,确实没有过多水分后,直接下将他们封为子爵。

    这番cao作,着实把满朝文武惊呆了。

    因为大明目前的爵位体系里,就没有子爵啊!

    朱元章定鼎下后,查阅前朝爵位体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除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

    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且爵分两种,一种是只授终身,一种是可以世袭。

    至于是否世袭,以军功大而定,均给诰券。

    而如衍圣公及皇后、皇太后父兄或驸马这些凭借恩泽受封的,都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而朱樉目前的cao作却是,直接把最低等的匠户,变成勋贵,这叫一众士绅怎么想?

    虽只是最低等的“子爵”,那也不行啊!

    不等大朝会,便有无数言官上书,表述朱樉这番cao作,不合祖宗礼法。

    朱樉才不管那些呢,统统留中不发。

    且命礼部,赶紧为那些匠户,颁发封爵诰券。

    礼部尚书任亨泰不敢抗旨,命人为受封的匠户颁发子爵诰券,大明的官场,也就多出三名子爵。

    对于正统出身的士大夫而言,工匠获的爵位,纯属圣上瞎搞。

    可对于满下的匠户而言,则无异于漆黑的夜色中,看到一缕曙光。

    其实早在秦王府时,朱樉对一众工匠就不吝赏赐,可都以财物为主。

    与封爵所能造成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

    一时间,满下的匠户,都想到长安城碰碰运气。

    朱樉也适时设立一所“科学院”,凡于百工之术有所研究的,皆可入院。

    消息传开后,各地的匠户纷纷涌入长安,试图加入其郑

    原因吗,也简单,待遇太好,前途光明。

    以致不少科举无望,又没考入的烟草司的秀才,也来打听能不能到科学院里做学问。

    得到的回复是,若研究八股文,就不用来这了。

    若研究“格物”之学,可以来此。

    这样的答复,瞬间劝退许多。却还有少部分秀才留下来,愿意待在“科学院”研究“格物”之学。

    经过简单的考核,愿意留下的基本都被收了。

    待遇也很优厚,每月五块银元,足矣令全家老在京城生活了。

    消息传出,又引得不少落魄书生前来,却被告知今年不招了,想入等明年吧!

    令无数士子,失望而归。

    乾清宫内,朱樉正在编写“几何”课本。

    当太子的时候,为了避免受人猜忌,朱樉并未显露这些“杂学”知识。

    如今大权在握,就无须在乎那些了。

    先后编写了物理、数学、生物课本,都是些很浅显的知识,因为高深的早忘了。

    他准备用这些教材,先给大明的学子启蒙。

    “父皇,您在写什么啊?”

    最的女儿长安公主进门,见朱樉在纸上画图形,及各种看不懂的符号,觉得很新奇。

    “这东西叫几何!”

    “几何是什么东西啊!”

    朱樉随便讲了勾股定理,姑娘居然听懂了,且瞬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朱樉又试着讲了几个物理常识,结果发现姑娘听得津津有味。

    “父皇,你以后能经常给孩儿讲课吗?”

    “当然可以啊!”朱樉随口许诺。

    心里想的却是,女儿自吃的好,住得好,又受过一定的启蒙教育,所以理解接受能力较强。

    那自己也可以从一众藩王、勋贵的子弟当中,寻找、培养有科学潜力的孩子。

    一来可以避免将宗室子弟当猪养,二来嘛,若能多培养出一些学者,也算给朝廷做贡献啊!

    想到此处,朱樉越发觉得这个想法可以。

    当即决定,在长安设立大明皇家子弟学校,凡亲王、郡王,国公家年过八岁,未满十八岁的孩子,皆可入学读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