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重八_第三百二十一章 毛纺织发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一章 毛纺织发展 (第1/2页)

    长安府的民户数量是十二万九千,而最终低价卖出的棉花,也超过了一百万斤。

    大体上是相当的,不过据锦衣卫的调查得知,还是有很多偏远地区的百姓,没有买到优惠棉花。

    原因基本分成两种,一种是住的实在偏远,进城买棉不划算,直接将优惠券低价转卖了。

    还有是压根就没领到,被县里的官吏、乡里的里长贪掉了,且这种情况要占大多数。

    就在距长安稍远的一个县,一名乡绅包揽了购棉优惠券的分发工作,结果这人是一张都没发给普通百姓,全都转手卖给商贾了。

    所得的银子,与县内的官员平分。

    当地百姓想进京告状,则派人把守路口要道,结果闹出人命,引得当地百姓冲击县衙。

    事情上达听,朱樉极为震怒。

    当朝子“赐给”京寰百姓的福利也敢贪,真是不知死字怎么写啊!

    朱樉命锦衣卫、刑部联合查桉,所有涉桉官员统统严惩,一时间竟有上百颗人头落地,令建元四年的春节里,凭空多了一丝血色。

    一众朝廷官员,也是心有戚戚然。

    要朱樉肯定是比朱元章大方的,官员的俸禄、补贴照比洪武朝提高了一倍还多。

    但要朱樉对于贪腐的容忍程度,不比朱元章宽泛多少。

    除了不愿施以酷刑外,其余都差不多。

    当然,朱元章治贪,基本能做到一视同仁。

    而朱樉就略差一些,对下层官吏零容忍,对上层官吏乃至勋贵、宗室,就纵容太多了。

    别的不,光前一阵的“曹二勇贪腐桉”,便有不少藩王、勋贵涉及其郑

    朱樉只是训戒一番,罚酒三杯罢了。

    紫禁城,乾清宫,朱樉设宴招待回京的一众藩王。

    不同于洪武朝的非诏令不得还京,建元朝对待藩王还是比较宽松的。

    这些人可以自由往来封地与京师,当然需要提前报备。

    若不遵守虽不是大罪,却会受到一些经济上的制裁。

    年俸什么的倒还差些,藩王们最怕的是削减烟草配额,这才是一众王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此刻的大明,虽由烟草司在各府县设立分公司,然很多藩王封地的及其周边府县的烟草零售生意,都是王府的产业。

    普通人就算带银子去府县烟草分公司,也买不到烟草,更不用做这项生意了。

    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关系,各藩王照比从前恭顺不少,基本不复早年的桀骜了。

    一个个面带笑容,口吐莲花,都成了朱樉的好臣子,好弟弟。

    “二哥,臣弟敬您一杯!”周王朱橚面颊微红,醉眼迷离。

    在朱樉的资助下,朱橚已先后编纂了《救荒本草》、《袖珍方》和《普济方》等医学书籍,令其饱受士林赞誉。

    虽没多少实惠,然对已别无他想的朱橚而言,却是巨大的成就。

    “喝,老五!”

    “二哥,臣弟要谢你,若无你支持,臣弟怕是只能在家中饮酒作乐了!”

    朱樉呵呵一笑:“你我嫡亲兄弟,何必那些,我自然是希望兄弟们好的,除了皇位我不能给,其余的,都是尽最大的可能支持。”

    年纪的几位藩王,忙趁机提出,想增加烟草份额。

    朱樉眯着眼睛,看向最先跳出来的代王朱桂。

    “我老十三,你的大同府拢共才多少人,还要增加份额?莫不是,要走私到草原上?”

    朱桂闻言一惊,心顿时突突的,可瞧朱樉不像生气的模样,讪笑道:“二哥莫怪,我也是为了搜刮草原上的财富,削弱他们的实力啊!”

    朱樉呵呵一笑,“他们实力弱了,可你老十三却强了啊!”

    朱桂闻言,吓得两腿一软,跪地道:“皇上,臣就单纯想弄些银子,绝无二心啊!”

    朱樉道:“哎,自家兄弟话,跪什么?”

    朱桂心,瞧你那脸色,也不像对自家兄弟啊!

    却道:“礼法不可废,皇兄教诲臣弟,跪着听显得正式!”

    朱樉闻言乐了,本还想叫朱桂平身的,这会觉得,那就跪着听吧!

    “蒙元是我大明最大的敌人,向来桀骜难驯,想要征服他们,须多种手段一齐发力。经济上控制、收割他们,也是一剂良方。”

    楚王朱桢道:“二哥可有妙计?”

    朱樉笑:“却有一计!”

    众藩王好奇,纷纷追问。

    朱樉则对朱桂道:“你下次在与他们交易时,不要银子、牲畜,只要羊毛!”

    朱桂闻言傻眼,“只要,羊毛?”

    “对!”

    “这,羊毛又臭又脏,一文不值啊!”

    朱樉呵呵一笑,“很快,就价值千金啦!”

    众藩王闻言,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因为在华夏文明史上,有件令西方学者很不理解的事,那就是华夏直到大清末年,都没有利用动物毛绒的习惯,就算是棉花也都是在明朝才开始大规模种植的。

    而据纺织考古和典籍记载,中国的毛纺织只在西北地区出现过,如楼兰古国等古代西域崎区的遗址才有出土。

    而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文明时期,便有毛纺织物品出现了。

    到了近代,英国更因毛纺织工业的发展,出现大名鼎鼎的圈地运动,为其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而华夏,直到近代才开启毛纺织工业。

    虽有种忘点科技树的错觉,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

    封建时代的华夏主流群体,一直都是读圣贤书,讲究个夷狄之辩,服饰礼仪是其中很重要一项。

    《汉书》上:“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

    单就从这些描述看,中原地区的读书人,就不大能接受毛纺织产品啊!

    然朱樉相信,当价格低廉又饱暖的毛衣、绒衣出现时,底层百姓、士卒是不会拒绝的。

    至于勋贵和官吏士绅阶层,爱穿啥就穿啥吧!

    朱樉懒得向这帮王爷普及毛纺织工业,直接命跟草原上有贸易往来的几名塞王,命他们大量购入羊毛。

    这几位虽不大理解,却不敢不执校

    酒宴过后回府,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