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造反疑云 (第1/3页)
洪武二十七年,朱樉率军击败了瓦剌最强大的土尔扈特部后,整个草原沉寂了将近十年。 同样在瓦剌内乱中元气大赡绰罗斯部,与鞑靼蒙古达成妥协,共同拥立拥立脱古思帖木儿之子额勒伯克为大汗,号“尼古埒苏克齐汗”。 大汗之位从阿里不哥后裔手中被夺回,再次回归忽必烈家族。 而在这个过程中,瓦剌绰罗斯部首领浩海达裕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只可惜,额勒伯克虽是正统的蒙元后裔,却是个十足的昏君,德行极差,在位期间毫无作为,反而残忍好色。 因为听浩海达裕他的弟媳美貌,这位大汗竟然荒唐的杀死了胞弟,霸占淋媳,还把谏言有功的浩海达裕封为丞相。 而那位被霸占的弟媳,一直想着为夫君报仇,便在可汗耳边丞相的坏话。 这位大汗也是真听劝,竟下令处死浩海达裕。 可当他得知浩海达裕是被冤枉的后,为了弥补过失,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浩海达裕的儿子巴图拉,还将其封为丞相。 而巴图拉,就是草原上的一代枭雄马哈木。 马哈木的儿子,叫脱欢,脱欢之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太师也先。 土木堡之变中,一战击溃大明五十军队,生擒明英宗朱祁镇的那个人。 不过,这时空的草原,已经不同于原本的历史了。 一来,率众攻打蒙古汗廷,袭杀大汗的“瓦剌王”乌格齐哈什哈早就被朱樉杀了。 其次是朱樉这些年,从未把北元当做主要敌人,明廷也没对北元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结果便是,昏庸、残暴又好色额勒伯克,在草原上的统治极其稳固。 上行下效,一众贵族也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 只是最底层的牧民有些凄惨,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 于是,越来越多的草原牧民逃往受降城,这些冉了后,立刻就能分到棉衣、粮食。愿意去屯田的,可以得到土地与耕牛。 可草原上的牧民,哪里会种田,更多是希望进入军队,成为“三千营”的主要兵力来源。 短短十余年,有超过十万的草原牧民通过受降城,成为大明治下的百姓。 额勒伯克就是再昏庸,也知道牧民逃亡的严重性,毕竟草原上的人口本就不多,这些年又流失的极为严重。 若继续下去,不用明朝来打,自己就先完蛋了。 是以这次趁着朱樉五十大寿的机缘,命丞相马哈木亲自带团出使大明,一来向朱樉祝寿,可最主要的还是想跟明朝谈判,不要再继续招募草原牧民了。 马哈木率众一路南下,见识到了大明的富贵繁华,极大的刺激了他的贪婪与野心。 同在一片地下,为何的大明的官僚、百姓能过的如此富庶,他和他的子民们,却只能在草原上受苦。 可当他看见识到大明的火绳枪与火炮后,忽然又觉得,汉人能长久占领这片土地,也是有缘由的啊! 一连几,马哈木的情绪都有些低落,可今日竟瞧见大明朝廷组织人手在街上撒钱,真真是把他给震撼到了。 怎么能这么奢侈?得有多少银子啊! 历史上这么高调、张扬的,怕都没什么好下场吧! 马哈木率众回了驿馆,待在房间里左思右想,越发想要做点什么。 这时,忽听随从来报,一个书生求见。 马哈木惊讶万分,他在大明可没什么故人,书生来寻他做什么? 然行非常之事者,必是非常之人,当即决定见见这个书生。 随从很快领来一个书生,约三十多的年纪,看着就很书生气。 “你是何人,缘何来见我?” 书生道:“我叫何欢,当朝太子门下!” 马哈木闻言,当即坐直身子。 “太子门下?可有凭证?” 何欢当即亮出一块腰牌,马哈木接过,反复看了好几遍,就觉这东西看着华贵精致,可完全辨不出真假。 马哈木将腰牌还了后,问道:“来找我何事?” 何欢道:“为救丞相性命尔!” 马哈木笑了,“咱也曾熟读《三国演义》,这种故作惊人言的事,还是不要做了,若无事便请回吧!” 何欢笑:“好,既然丞相直率,咱也就不饶弯子了,太子殿下,想与丞相合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