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古道_第十一章 远方的少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远方的少年 (第1/2页)

    1

    谁说两条平行线,永远也没有交汇的一天?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大约是在春季。

    就在仲康举行派对,庆祝自己的城堡胜利完工时,从他的座椅底下,突然冒出一队兵士来。

    为首者不是别人,正是后羿手下第一大将,熊髡。

    那熊髡一头拱翻了仲康的座椅,冷不防把仲康摔了个四仰八叉,紧跟着又一刀扎进了仲康的前胸。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随着唏哩哗啦一阵声响,又有许多兵士,从地底下冒了出来。

    一时之间,满城堡桌椅板凳倒的倒,飞的飞。

    老老少少哭的哭,叫的叫。男男女女跑的跑,逃的逃。

    却又哪里逃?

    早有后羿带着大队人马,从外面攻进了城堡。

    时值秋末,曾经集结在斟灌的十几支诸侯部队,在城堡接近完工时,基本上都已经撤走,回家搞秋收去了。

    斟灌首领姒开甲,也带领着一部分人马,到城外收割麦子去了。

    后羿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斟灌,俘获了城堡里面的全部人马。

    2

    仲康的儿子相,也被后羿的士兵抓获。

    仲康老泪横流,哀求后羿道:我以一个老父亲的名义,请求大王您,杀了我,放过我的儿子相吧!相是一个孝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这个当父亲的啊!

    说完,仲康就闭上了眼睛。

    武罗一眼识破仲康,对后羿道:大王,仲康这是在利用您的善良,千万不要上他的当!

    熊髡请求立即处死相:大王啊,遗传太厉害了,姒相比他的父亲还要狡诈,万万不可留着他啊!必须的!

    后羿摇摇头,嘟囔道:杀孝子,天下人会骂我的!

    熊髡:大王啊,您这样,早晚会让虚伪害了您!必须的!

    后羿腾地一下火了,瞪着熊髡道:你的意思是说,本王是在装蒜?

    3

    心理学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是在反差中生存与奋争的。人越是缺什么,就越是追求什么。尤其是早期缺乏什么,就会拚命去追求什么。

    童年的阴影,需要一生来治愈。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相正是利用了人性中的这一弱点,骗过后羿,救出了自己的父亲仲康。

    由于年少时期被父母扔弃,对于后羿来说,他一生中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因此他这一生最大的追求,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

    最终后羿放了相一条活命,让他留在斟灌,但是规定他永远不得称王。

    又命人把城里的青壮年男子,统统带走到斟寻,充作奴隶。

    临走的时候,后羿命人放了一把大火,把斟灌的新城堡,烧成一堆废墟。

    然后后羿登上废墟,仰天大笑:哇哈哈哈!本王射九天太阳,挖九泉地洞。特么的上天入地,所到之处,全都弱爆了!

    哇哈哈哈!特么的一不小心,发现自己太优秀了!

    特么的无敌,也就太寂寞了!

    4

    自满情绪爆头的后羿,哪里又会料得到,此时,在远方,有一个少年,正在向这边走来。

    夏王朝的历史,将因这少年,整整中断四十年。

    华夏历史,将因这少年,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人类历史,将因这少年,添上最黑暗,最恶毒的第一笔。

    而后羿,将因他,死得很惨,很惨!

    5

    话说,在离夏都七百多公里外,有一个叫伯明国的小方国。

    所谓方国,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转化形成的小型国家,它们一般都位于王畿之外,不受夏后氏直接管辖。

    据传,伯明国的祖先哀,是中国古代发明御马驾车术的人。

    哀为黄帝驾车一辈子,黄帝离任的时候,就把哀安排在寒这个地方。

    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潍坊一带。

    因而哀的后代,便以寒(韩)为姓,伯明国同时也叫寒国。

    而哀的后人,自此以后,也世代都以黄帝的车正为职业,给黄帝赶车。

    6

    寒国有一条河,叫寒水,如今叫浞河,流经寒亭镇。

    寒水边上住着一对夫妇,他们一连生了九个女儿。

    虽说当时女人的地位,并不比男人低下,但是夫妇俩还是希望,能生一个男孩子,成就一个好字。

    为此妻子整天拜狐求仙,求老天爷赐给他们一个男孩子。

    公元前1960年春季的一天,寒水上的一座木桥,因年久失修,突然断裂。

    恰巧一个孕妇走在这座桥上,并且恰巧生产。

    结果那个刚出生的婴儿,直接就生到了河里。

    待丈夫跳到河里,准备营救时,孩子早已被河水冲走,不见了踪影。

    当晚,这夫妻两人因为难过,一夜未睡。

    到了三更时分,忽听得门口一阵狗吠,中间似杂有婴儿啼哭。

    两人急忙奔到门口,却见自家的一条母狗,浑身湿淋淋的,正守护在一个婴儿的身旁。

    妻子赶紧把婴儿抱起来,就着月光一看,天啊,竟然是一个男孩!

    想都没想,夫妻两一致认定,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