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二零章 异乡的中秋 (第2/3页)
负责人是老家的人,才会更多的考虑老家的利益。 他问黄斌:“来这里之后,收入水平怎么样?没有比以前的工作低很多吧?” 厂里普工的工资是不高的,平均下来也就是一个月一千多的样子。 但是销售员不一样,底薪虽然也不高,但是有销售提成,有绩效奖励。 基本上月入都有大几千。 黄斌笑了笑,很矜持的说道:“没比原来的工作少。” 严鑫又愣了一下:“嗯?” 黄斌还没有开口,肖爸就说了: “他挺厉害的,在销售上面确实是个人才,一些我们觉得没有价值的市场,他也给找出了利润点来。虽然才来几个月,但有时候一个月的收入都能有一两万块了,平均下来每个月也有一万多。” 严鑫又看了黄斌一眼,笑道:“不错呀!” 黄斌笑得很矜持。 严鑫转头对肖爸说:“这样的人才,要大力的培养。” 去年过年的时候他就去工厂考察过,感觉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而且还是一个以中老年人为主的草台班子,文盲率很高。 那时候就跟肖爸说了,要多招一些年轻人,要为未来储备人才。 很显然,黄斌就是这样的人才。 农产品加工这方面,没有什么高尖技术,最重要的就是销售渠道。 能够把这个给搞好,那就是人才。 他这番发言让黄斌心里有些激动。 老板都表态要培养他了,这未来还会差吗? 他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来到农村老家,可不就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吗? 当时就表态,以后一定会好好的干,不辜负老板的期望。 肖爸还说到了这段时间招工的情况。 现在几个新投资的工厂都需要工人,主力当然还是那些没有办法离开老家找工作的中老年人,但还是加大了招募年轻人的比例。 春天招了一百多个年轻人,这段时间又在邻近几个村招了百来个高中刚毕业的年轻人。 此外,还招聘到了十几个大学生。 本镇的有几个,其余的也是一个县的。 大多数安排在销售部门,还有几个安排在管理部门。 在严鑫看来,这还是不够的。 不过这样的架构比去年要好多了。 现在他们的企业只能算刚刚开始,未来的时间还很长,可以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发展下去。 几家工厂加在一起,解决的工作岗位几近千人。 这里面有超过一半的岗位是给本村人的,基本上村里愿意进厂工作的,又有那个能力进厂工作的,都找到了合适的岗位。 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进厂工作的。 有的一家甚至不止一个。 就凭这个,他在村里就收获到了很好的口碑。 其余的岗位,也是优先照顾本镇的人,特别是家庭很困难的。 按照肖爸的说法,如果这几个农产品加工厂销售渠道打开了,以后再扩张一下,就可以给本镇提供几千个就业岗位。 不敢说消灭贫困,但至少可以减少大部分的贫困家庭。 他知道严鑫在意这个,所以他也就强调了这个。 严鑫很开心,还叮嘱了他一句: “该交医保的交医保,该交社保的交社保,这一点要记住。工资可以不开那么高,但是未来的保障一定要有。” 和谐社会不在于多有钱,而在于社会保障到不到位。 保障不到位,和谐两个字就很有困难了。 他以后可是想着回老家养老的,社会不和谐,贫富差距太大,把自己活成一个万人痛恨的资本家,那还怎么安安稳稳的养老? 肖爸向他保证:“你放心吧,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黄斌在旁边听着,感觉就有一些奇怪。 ——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老板,好像跟别的老板有一点不一样。 严鑫开车把他们接到自己家,在家里吃了一顿晚饭。 这不是周末,肖诗语没有过来,她在外地工作。 但多了这三个人,也是难得的热闹了一次。 当天晚上肖爸和黄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