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虹姐,看你面子我投资了 (第2/3页)
她笑着插话道:“你们这话让陈凯哥导演听到了,他可是会不高心。” “哪怕陈大导在这里我也会实话实,他都已经娶了我女神,都木已成舟了,我相信陈大导不是一个气的人。” “哈哈,不过他也没你想得那么大方。”李绍红笑道。 陈凯哥和李绍红是同班同学,他们的关系十分要好。 连陈虹能担任她新剧《大明宫词》的女主角,都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在。 所以她一些好友的玩笑话,是无伤大雅的。 祁魏将目光看向李绍红,打量着她的同时着客套话: “李导,您执导的《红粉》实在是太经典了,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我都不知道我看了多少遍.....” 《红粉》这部电影祁魏确实看了很多遍,但不是因为祁魏有多么喜欢这部电影。 李绍红是北电科班出身的导演,她的这部《红粉》又是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银熊奖的电影,曾被当做经典案例在课堂上讲解过,免不了要多看几遍。 “好汉不提当年勇。” 虽然嘴上这么,但起这部电影时,李绍红脸上总会不经意间浮现出得意的笑容。 李绍红以前是电影导演,现在是电视剧导演,在影视圈存在鄙视链的情况下,她从电影导演“被迫”转行成电视剧导演,也是因为《红粉》这部电影。 在93年电影改革之后,取消良演室,所有人拍电影你可以挂着厂里的指标出品,但需要自筹资金。 李绍红的导演之路相比她的同学陈凯哥的一帆风顺要坎坷许多。 《红粉》这部电影她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去找钱,还是港城导演徐客资助了《红粉》前期筹备的钱。 好不容易这部电影立项后,相关政策又取消了合拍片,差点让前期立项的钱打了水漂。 一波三折之后,《红粉》最终筹到了250万,因为在发行上急于收回成本,在通过审查之后,便被港城大洋影业公司以380万购买了该片的版权。 对于这部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电影来,这个价格实际上是有些偏低。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就获得了2800万的票房,但绝大部分的利润却不是制作方的。 这部电影在奖项和商业上都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却给李绍红留下了比较痛苦的回忆。 拍电影拉投资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但这并不是重点。 《红粉》这部电影从前期的拉投资到制作完成上映,李绍红是劳心劳力费尽了心思。 出的力是最多的,但整部电影创造出来的蛋糕绝大部分都被别人拿走了。 别人吃rou她是连汤都没有怎么喝到,完全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这部电影给她带来了荣誉,但除了荣誉其他的几乎什么就没有了。 整个内地电影市场在不断恶化,即使她想拍电影拉投资依旧不容易。 而这时她已经和几个好友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荣信达,哪怕她想拍电影也能拉到投资,她公司里的其他生意伙伴也不太会愿意。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拍电影赚不到钱。 李绍红不像陈凯哥那样有能力组个大局拉大投资拍大片,拍大片里面门道很多,哪怕通过做杖形式也能在电影制作上赚得不少,根本就不用考虑电影上映后从票房上赚钱。 而李绍红只能拍一些成本的电影,成本的电影从电影制作上是赚不了什么钱的,想赚钱只能看票房。 但在如今这么个恶劣的电影市场环境下,想通过票房赚钱无异于痴人梦。 不是每一次都能像《红雨》那样幸运取得高票房的。 而且《红雨》这部票房能取得高票房,也是因为别人会商业运作,宣发搞得好。 你不卖版权自己搞还真不能搞得这么好。 电视剧市场却完全不同。 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广告费用的激增,各大电视台为了收视率需要更多的优质内容吸引观众,供不应求这使得整个电视剧市场总体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 96年的时候,李绍红就开始转型执导电视剧,同年执导由曹禺所着话剧改编的电视剧《雷雨》。 市场的反应还是挺令人满意的。 虽然在97年的时候,她又回来拍过一部剧情电影《红西服》。 但她在拍《雷雨》的时候已经尝到甜头,如今也将自己的事业重心更多的放在电视剧上。 开始组局玩大制作。 “这次和你约见的目的,赵导应该和你了吧,我现在正在筹备一个《大明宫词》项目,不止你有没有兴趣投资”